張俊濤
非遺傳承人13年舉辦免費制作體驗活動 公益傳播中國傳統彩燈藝術
助人為樂
河南
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張俊濤,男,1971年9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開封市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第七代傳承人。張俊濤自2010年起,走上了中國彩燈文化的公益傳承之路,先后舉辦進校園、進社區等免費制作體驗活動500多場次。他還把自家的百年祖宅改建成了汴京燈籠張彩燈展覽館,堅持12年免費開放、免費講解和免費贈送傳統紙玩,受眾達20多萬人。

  注重創新 傳統彩燈煥發新光彩

  根源于古都開封的“汴京燈籠張”經二百多年文脈、六代人的傳承,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張俊濤辭去了某公司財務部經理的高薪崗位,走上中國彩燈文化的傳承之路。保持傳統必不可少,實現創新勢在必行。用傳統元素、傳統工藝、傳統符號來表現現代生活,是張俊濤一直所關注并努力的方向。多年來,他遍歷各地的博物館、傳承地,搜集古籍資料,研究整理汴京燈籠文化的起源與傳承,著手古代花燈文化的研究復原工作;先后搜羅了數萬張木雕、木版年畫、藍印花布以及各種老家具物件等,采集、整理搜集遺存在民間的各種傳統紋樣素材。截至目前,已提取傳統紋樣圖片一千萬張,他自行設計、編印的《中華傳統紋樣藏品庫印染圖案分冊》、《木雕花板分冊》、《屏窗圖案分冊》、《門照罩圖案分冊》等成果,將免費提供給專家學者、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和設計、研究機構所用。

  信守承諾 公益傳播彩燈非遺技藝

  張俊濤牢記父親的家訓:“從這項技藝被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那一刻起,就不僅僅是我家的了,而是國家的、大家的了?!彼f服家人,把百年祖宅改建成了汴京燈籠張彩燈展覽館。兩層小樓,八個展廳,傳統燈籠、五谷豐燈、微型燈、萬眼蘿燈、走馬燈……數十個種類上百種燈籠,組成了一個美輪美奐的的彩燈世界。從2011年6月開館時起,12年來,張俊濤始終堅持著展覽館的免費開放、免費講解和免費贈送傳統紙玩具的“三免”活動。曾經有人以每年20萬元的租金,租用展覽館用于經營活動,但張俊濤不為所動,執意敞開大門向社會開放。開館以來,只要有時間,他就在展館內擔任講解員。展館內充滿傳統文化魅力的彩燈藝術,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愛好者,共有20余萬人次慕名而至。曾有一位早年定居美國的老先生,為尋找兒時記憶里的花燈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在汴京燈籠張展覽館,當他看到滿屋的花燈時,忍不住淚流滿面,嘴里不停地念叨“這就是我兒時的記憶……”

  “提燈籠,逛燈會,燈籠滅了回家睡”,這首流傳在開封的古老的歌謠,包含著一個人童年時期對燈籠的最美好的記憶。而對張俊濤來說,這句話卻給了他最深的啟發。于是,以傳授制作“人生第一盞燈籠”做起,多年來他舉辦進校園、進社區等免費制作體驗活動500多場次,把傳統技藝中所蘊含的歷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知識和技能送到人們身邊,用自己的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責任編輯:劉朝靈 趙若昊)

來源:河南省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