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書林
古牡丹第22代守護人“離村不離樹”傳承重諾傳統
助人為樂
上海
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個人簡介.txt
人物故事:

  金書林,男,1941年2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吳塘村“粉妝樓”第22代守護人?!胺蹔y樓”古牡丹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所贈,金家世代視為珍寶,一直用接續守護40余年。1996年至2023年,已積攢了十余本訪客簽到簿,累計記錄訪客10萬余人次。如今,金書林的兒孫們也已加入守護人隊伍,將這份近500年的守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金書林曾榮獲“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等榮譽。

  一份堅守 百年傳承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吳塘村的“粉妝樓”古牡丹早在多年前就遠近聞名,每年吸引不少愛花人士前來一睹芳姿。說起這株古牡丹,金書林總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明萬歷年間,大書法家董其昌升任禮部尚書,正值同窗金學文新居落成,臨赴任前親筆手書匾額《瑞旭堂》,并贈送其兩株牡丹賀新居落成,這株“粉妝樓”正是其中之一,至今足有494年。

  “粉妝樓”如今雖枝繁葉茂,實則歷經數次自然和人為的艱險,但都在金家的傾心守護下“化危為安”。在解放前夕,某英國公司曾派人來開價用十萬大洋收購古牡丹,金家嚴詞拒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次有人上門高價求購,金家一律回絕。在守護過程中,由于鄉村發展,宅基地要拆遷,這株“粉妝樓”也面臨過自然的“絕境”。沒有了宅院的庇護,每逢其開花之際,金書林發現不少花骨朵漸漸枯死,為此憂心忡忡?!胺孔邮?980年拆遷的,然后這個老宅基就等于變成了荒地。每一年開花的時候,折花枝、折花骨朵,最后花開不出了。我想來想去,還是交給國家好?!?995年8月,金書林夫妻二人毅然將它連同董其昌提寫的古匾無償捐贈給國家,變“傳家寶”為“傳國寶”,更多的人得以加入到古牡丹的守護隊伍之中,古牡丹也在接力守護的過程中,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一種責任 不離不棄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精心施肥、悉心呵護已經成為金書林的日常生活。這株古牡丹對于金書林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古牡丹的熱愛也早已融入了血脈之中。金書林已是耄耋之年,退休前是奉賢縣鄔橋農技站的會計,與養花毫無關系,他也從沒有學過專業的花卉種植、園林園藝的專業知識,照顧古牡丹的“經驗”一是靠祖輩上傳下來的門道,二是靠自己的用心研究、全心呵護。

  俗話說“谷雨三朝看牡丹”,2023年牡丹花期比往年要早一些,清明節前,已在春天里華麗綻放?!叭?、四朵、五朵......五十九、六十、六十一朵”,天光微亮之時,金書林和老伴兒的身影就已經出現在牡丹園里,開啟了一天的養護工作,此刻他們正欣喜得一遍遍數著開放的花朵?!斑@株是粉牡丹,另一株綠牡丹搬到另一戶人家后就死了,所以對粉牡丹我們一直不敢移動”,金書林即使上世紀80年代拆遷后已搬離老宅院,依然堅持與老伴兒“離村不離樹”,他說,“我們因為有古牡丹而覺得特別自豪,因此一定要把它照顧的妥妥貼貼的?!苯饡趾屠习閮焊羧钗寰蛷逆偵蟻淼酱謇?,朝夕與牡丹為伴,不曾有絲毫懈怠,這條一來一回兩個多小時的陪伴路,他們已經風雨無阻地走了整整43年。

  一句承諾 世代堅守

  “我們要世世代代將它守護好”,從祖上金學文算起,照顧古牡丹的接力棒傳到金書林這一輩已經是第22代。在金家人眼里,這株牡丹不僅僅是一株稀罕的古老植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是一份中國人重情重義的傳承。

  守信不易,守信一輩子更難,守信一代又一代,更是難于上青天。這一株“粉妝樓”,這一方“牡丹園”,濃縮著時間的厚重,見證著家族的更迭,更承載著守護的力量。如今金家的第23代乃至第24代、第25代的兒孫們也加入了守護人隊伍,接力守望,用心用情賦予著古牡丹生生不息的力量。在金書林的影響下,他的孫媳婦作為一名教師,肩負起弘揚牡丹文化的使命,在校園里開設了“牡丹刻紙”“牡丹刺繡”等系列課程,將牡丹文化通過校園傳承和發展。古牡丹在這里扎下了根,而重諾守信的家風和堅守也在這生生不息中深深烙在了每個金家人的心里。 (責任編輯:周勝武 顧艷麗)

來源:上海市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