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老人傾囊創辦留守兒童之家 助孩子健康成長
助人為樂
湖北省
2021年8月“中國好人榜”
LBWT1624610478306.jpg
人物故事:

  在鄂西北秦巴山區有這樣的一位老人,為報答恩情,退休后返回家鄉竹溪縣蔣家堰鎮黑龍洞村,傾囊創辦起留守兒童之家“經典一百悅讀社”。

  她用善良關愛著山村的留守兒童,用感恩演繹出人間真情。六年多來,“經典一百悅讀社”由1家書屋、30多個留守兒童發展到7個鄉鎮13個村13家個悅讀社,累計關愛幫扶2000名留守兒童。近些年來,在她孜孜不倦教導下,這13個村有30多名學生考取重點大學。

  她就是被當地人稱頌的“詩奶奶”李軍。

  感恩回饋報桑梓,花甲之年再執教業

  李軍祖籍陜西嵐皋,9歲失怙,迫于生活,母親帶著李軍兄妹五人,輾轉來到湖北竹溪縣蔣家堰鎮黑龍洞村定居。李軍的母親白天勤勞苦做,晚上教孩子識文斷字,用“信德守義”傳承家風,用“厚德行善、助人為樂”引導兒女做事做人。

  家庭的貧困,讓年少的李軍小學四年級便輟學在家。懂事的她,一邊用瘦弱的身體為母親分擔生活壓力,一邊在母親教誨下堅持自學基礎文化。1971年,李軍被推薦到黑龍洞村小學當民辦老師。她發奮、感恩,憑著勤奮扎實的工作業績,又被推薦上了師范學校,繼而又在工作中完成了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的進修學習。從民辦教師、中學語文老師到縣教育局教研室再到十堰市張灣區車城路街道辦副主任,她總是勤勤懇懇工作,直到2010年退休。

  眷鄉戀親的情愫催促著她。2015年,她毅然決然放棄城市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當年收留他們一家的黑龍洞村。那里地處偏僻,全村1300人中長年在外打工的青壯年就有460人,留下大批留守兒童。她決定幫助和照顧這個村的留守兒童,她要感恩這塊土地的養育之恩。

  傳承經典灑余輝,留守兒童“向陽花開”

  留守兒童放學后無所事事,有的拿著手機玩游戲,有的在野外翻滾打鬧,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這些孩子正是長身體和長知識的階段,不能處在這種放任不管的狀態。李軍認為:文化能讓人走得更遠,也能讓人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在家族誦讀經典的啟發下,李軍把自己家的屋子騰出70多平米,和兄妹共同籌資,置辦桌椅購買兒童讀物,辦起了留守兒童之家“經典一百悅讀社”,免費讓留守兒童來這里接受《論語》《中庸》《大學》《三字經》《唐詩300首》等經典教育。

  把這些孩子從野外拉回書本,光靠講課、誦讀經典原文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從激發個人興趣入手。她把孩子們按年級分成兩個班,選拔班長和學習委員,根據簽到次數、閱讀次數,給予一定獎勵。讓孩子們慢慢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一旦激活他們的興趣,學習效果會成倍增長。有的孩子為了每周的評比,晚上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在誦讀。

  如今,這些留守兒童把誦讀經典看成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還親切地叫李軍為“詩奶奶”。

  弘揚國學傳家風,鄉村振興添注動力

  李軍不止步于關愛一個個留守兒童,為了造福鄉梓,她把經典閱讀作為鄉村振興的橋梁。李軍向周邊村民發出號召:凡6至12歲的孩子,均可到“經典一百悅讀社”免費接受課外輔導,表現優異者不僅可享受獎品、獎金,還可由李軍兄妹資助其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全部學業。她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招募40余名志愿者,使和“經典一百悅讀社”由1家書屋、30多個留守兒童發展到7個鄉鎮13個村13家個悅讀社,累計關愛幫扶留守兒童2000余名。六年多來,李軍和她的弟妹們共同投資50余萬元,吸引社會資助20余萬元,用于留守兒童的誦讀、教育活動,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她積極助力精準扶貧,主動“認領”村里的兩名貧困戶。依托黑龍洞水庫優美風光,辦起村里第一家“農家樂”,帶動5名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

  她積極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經常深入村鎮、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0余場次,好家風好家訓20余場,移風易俗30余場次。

  ………

  莫道槡榆晚,為霞尚滿天。2020年被評為“荊楚楷?!?、獲得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來源:湖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