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瓊
“雙拐姐姐”29年行進在公益路上 書寫最美人生
助人為樂
四川省
2020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顧永瓊,女,漢族,1966年11月出生,54歲,中共黨員,宜賓市敘州區恒善義工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宜賓市敘州區春霞關愛兒童志愿者協會監事。

  戰疫一線的雙拐身影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顧永瓊拄著雙拐第一時間奔赴戰“疫”一線。她積極組織80余名志愿者,在宜賓高鐵西站、西門客運站等重要交通卡點,協助交警、醫護人員設立卡點檢查宣傳。

  每天6點起床給值守的志愿者準備好口罩、志愿者馬甲、手套等物品,8點到崗,顧永瓊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遲?!绑w溫正常,請你慢行,注意病毒防范!”這句話顧永瓊每天要重復說上若干遍。每天至少工作10小時以上,不停走動、詢問和做記錄,這對平常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事,更況是靠雙拐行走的顧永瓊。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制作宣傳標語260余幅,摸排18000人次,這些數據是顧永瓊戰役的見證。2014年一次公益活動回程路上車禍導致右肩鎖骨骨折安了鋼針,去年6月時就已松動并引起炎癥,需要及時手術。然而,因為支援“6.17”長寧地震、吃住在帳棚20余天,后來又忙著救助從藏區來宜賓就醫身患股骨頭壞死的藏族母親,原本準備春節后換鋼針,不料又逢抗擊新冠肺炎……一拖再拖,讓換鋼針手術一再耽誤。

  傾盡全力募集戰“疫”物資。疫情暴發后,急需的醫療防護物品供不應求,抗擊疫情工作帶來很大影響。顧永瓊通過多種渠道,經過無數次的軟磨硬泡,一陣忙活下來,募集到口罩120余萬個,消毒液5000箱。通過愛心公益組織,把這些“緊缺物資”轉交給了急需的基層一線和醫療單位。與此同時,她選派了恒善義工3名志愿者馳援武漢,義務接送醫護人員和運輸醫療保障物資。2月14日,她又組織了110余噸急需的蔬菜、水果、牛奶等生活用品安全送到了武漢。

  從5.12汶川地震到4.20玉樹地震,從6.17長寧地震到1.24疫情防控火線,每有大災大難,都能看到顧永瓊那拄著雙拐堅定的身影沖鋒在前。

  29載公益人生路

  真愛無聲,大愛無言。51年前,年僅3歲的顧永瓊因為一場意外的車禍失去了左腿。也正是這場車禍造成的殘疾和這個看似不幸的童年,奠定了顧永瓊長達29年公益人生的基礎。

  從小殘疾的顧永瓊,比同齡人得到了更多來自親朋好友、老師、同學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愛和幫助,這些溫暖的愛,點點滴滴讓她銘記于心。從小在愛的包圍中長大的她,陽光、開朗、自信。1983年,17歲的顧永瓊便開始義務照顧1名孤寡老人,這一照顧便是9年,直到老人去世。

  1986年,顧永瓊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心儀的大學,但由于身體殘疾,被學校拒之門外。通過短暫的修復心情之后,顧永瓊去了成都,在省殘聯下屬的一個汽車維修中心工作。在這期間,顧永瓊得到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和照顧,同時也收獲了愛情。從學校到單位一直被愛溫暖著的顧永瓊,在心底暗暗發誓,今后一定要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從1993年起至今,她陸續資助數百名學生完成學業,大部分孩子讀完大學找到了理想的工作;2003年起至今,她每年出資聘請2名教師到云南麗江納西族2個偏遠山村小學支教;2006年起,她為1名高位截癱病人提供每月600元的生活費,籌集3萬余元治療費幫他做手術,用13年的時間鼓勵他堅持康復訓練,直至他能夠生活自理,并有了穩定收入,最后他也主動加入了志愿者隊伍;2008年起至今,她用10年時間陪伴家庭遭受重大變故的女孩消除心理陰霾,放下對社會的敵視和反叛;她拄著雙拐,走在“5.12”地震、雅安“4.20”抗震救災路上,走在去云南永善縣助學路上,走在看望深度貧困地區偏遠鄉鎮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路上……從事公益29年以來,助老63000余人次,助學3160人次,涉及資金76萬余元,被她幫助過的人和周圍的群眾都親切地稱她“顧大姐”。

  戰士們心中的“顧媽媽”

  媽媽在心中是最美的。在駐扎在敘州區的各部隊官兵心里,顧永瓊就是他們的媽媽。

  顧永瓊從小對軍人有著特殊的崇拜之情。她對軍人更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她說:“到宜賓來的每一位軍人,都如自己兒女一樣,他們背井離鄉,為宜賓的父老鄉親們,為我們家鄉的經濟發展奉獻了青春年華,我就如他們的母親一樣?!泵磕甑摹鞍艘弧苯ㄜ姽?、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顧永瓊都會組織志愿者以及相關單位、愛心企業等去看望他們。

  2019年1月28日春節,是顧永瓊和志愿者們第9年走進八一二中隊開展慰問演出及團年活動?;顒又?,一群小戰士唱著《咱當兵的人》,唱著唱著就哭了,也唱哭了所有的志愿者。戰士們和顧永瓊相擁在一起,對顧永瓊說:“您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

  每逢軍人家屬生日、特殊紀念日以及春節等傳統節日,顧永瓊也會組織志愿者為軍人家屬送去溫暖與祝福。她自掏腰包,不顧身體殘疾,每年至少到20戶現役軍人的家鄉,陪伴、慰問他們的家人。為困難退役軍人送生活物資、慰問抗美援朝老兵、為退役老兵過集體生日等,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同時,顧永瓊還走出宜賓,深入到甘孜州、云南省、重慶市等兄弟省市,開展擁軍優屬工作。

  退役軍人劉玉純曾經是一名下崗的轉業志愿兵,因為一些觀念認知的問題,長期上訪,無理取鬧,成為一個“老大難”。2018年,一次退役軍人慰問活動,顧永瓊與劉玉純結緣。在顧永瓊的幫助感化下,劉玉純加入了恒善義工組織。自此,他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每次有活動,組織人員、準備課件,最積極的總是他。劉玉純加入協會以后,被選為愛國主義教育小組第六組組長。他說:“我對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羞愧,自從加入恒善義工協會,才知道了人生的價值有了另外一種體現?!?/p>

  29年來,顧永瓊投入到擁軍優屬工作中的資金達130余萬元,發起雙擁活動共計680余次,慰問困難軍人560余人、優撫對象285人,走進部隊開展慰問演出達416場次。

  公益火種薪火相傳

  榜樣是人生的坐標,是獵獵作響的旗幟。1991年,顧永瓊和愛人自籌資金,創辦了一家汽車修理廠。在1992年修理廠開始盈利后,顧永瓊開始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公益活動。在顧永瓊的帶動下,愛人陳楊紅、女兒女媳陳文竹夫婦也紛紛成為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在疫情防控中,顧永瓊全家動員,參與卡點執勤、宣傳防疫知識、測量體溫等。為鼓舞戰役士氣,顧永瓊一家人還自費購買鮮花、水果等物品,看望慰問一線醫務人員、各卡口的值守人員。

  在顧永瓊的感召和榜樣示范作用下,精鑫汽修廠的員工紛紛成為公益事業的鐵桿“追隨者”,全部成為了注冊志愿者,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默默地跟著顧永瓊做著公益事業。員工們說:在精鑫,掙的不止是工資,還有不一樣的人生價值。他們熱愛公益,愛崗敬業,其中涌現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市級優秀技術能手標兵等。

  2018年5月,顧永瓊發起成立了宜賓市敘州區恒善義工協會,旨在持之以恒,善行天下。為提升志愿服務能力,更好地回報社會,顧永瓊自學考取了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證、助理社會工作者資格證,開展并參加多項志愿服務培訓。如今,恒善志愿者活躍于四川宜賓、雅江、云南永善等多個志愿服務領域,已成為宜賓市學雷鋒志愿服務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協會志愿者已達兩千人。

  因身殘志堅,熱心公益,傳遞愛心,顧永瓊先后榮獲“四川省優秀巾幗志愿者”“四川好人”、“四川省最美家庭”、“宜賓市第五屆道德模范”“宜賓市優秀志愿者”、“宜賓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2018年6月,以她的事跡拍攝的紀實短視頻《雙拐人生》入選全國“巾幗志愿者十大暖心故事”,在人民網展播。2018年9月,她作為代表出席了在成都舉行的四川省婦女十三次代表大會。

  她是名副其實的“雙拐姐姐”,她杵著拐杖將愛播撒到了社會大地。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