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華
二十載善意之舉“暖中原”
助人為樂
河南省
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張衛華,1980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分公司文衛采油廠治保巡檢大隊政工員。

  20載義務獻血顯大愛

  每個周末,張衛華都會來到濮陽市丹尼斯門前的獻血站,一邊為群眾端茶倒水、一邊講解獻血知識、填寫注冊表等,一忙就是四、五個小時。

  “能為大家做點事,我感覺挺充實的。如今,這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泵看?,當前來獻血屋的人群都走完了,張衛華才能坐下來稍作休息。

  1999年,張衛華到油田總部辦事途中,看到一輛獻血車前站著不少人前來獻血,他不由分說,主動加入其中?;蛟S,別人只是偶爾為之,可張衛華在得知獻血可以幫助許多人的時候,他決心要堅持做下去。從1999年至今,他累計獻血90多次,獻血量達近3萬毫升,相當于7.5個成年人身體血量的總血量,公益服務時長1600多個小時。

  隨著參加義務獻血時間越來越長,張衛華接觸到的人群也越來越多,他想要幫助他人的愿意也越來越強烈。2017年,張衛華登記注冊了“河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希望向社會傳遞生命永續、大愛捐獻的善舉。

  2018年秋天,文衛采油廠一名18歲的小伙子病危,父母有意捐獻兒子遺體。張衛華得知消息后,主動忙前跑后,幫助他們聯系河南省紅十字協會,助其完成濮陽市和油田首例遺體捐獻工作。

  平時,張衛華還結合志愿服務、義務獻血員、造血干細胞捐獻等活動,積極開展“三獻”志愿者招募工作,目前已招募志愿者100余人。他個人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獎一星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稱號。

  扶危濟困暖人心

  愛,就像播撒的一粒種子。當遇到合適的陽光與土壤,它就會生根發芽。

  張衛華的公益之舉也是如此。隨著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次數越來越多,張衛華逐漸體會到幫助他人所帶來的那份快樂。2005年,張衛華在一次公益活動中結識了中原油田鉆采社區孤寡老人尚媽媽,了解到老人無兒無女,生活拮據,他主動與老人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每周去老人家兩次,幫助老人買米買面,陪老人說說話,幫助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逢年過節,張衛華還會帶上妻子,一起去探望老人,為老人購置新衣和生活用品。五年時間里,張衛華用愛心溫暖著尚媽媽,為老人晚年生活帶去了一絲幸福與溫暖。直到2011年,老人患骨癌去世。

  張衛華不僅幫助身邊的人,還幫助素未謀面的陌生人。2012年,張衛華在《濮陽早報》上看到一篇青島黃海學院學生小郭因無力為父親治病而向社會求助的消息。他當即按照報紙上刊登的地址,給小郭匯去了400元學費,并許諾每年助小郭籌措學費,助其完成大學學業。

  “衛華哥,我拿到了一等獎學金!”“衛華哥,我考取了律師資格證!”從2012年至2016年期間,小郭每年都會向資助他的衛華哥發來成績單,表達對恩人的感激之情。

  “不要把我的幫助當成負擔,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社會?!泵看?,張衛華都會及時回復短信,鼓勵小郭認真學習,畢業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濮陽市敬托院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也是張衛華牽掛的對象。每月,張衛華都會來到福利院,聽老人們述說往事,陪他們說笑,伴他們聊天。離開時,給老人一個親切地擁抱——“下次我還來看您”。福利院的幾十名殘障兒童也是張衛華的好朋友。張衛華了解每個孩子的“口味”,每回都會捎來他們最喜愛的畫筆、彩紙等。和孩子們一起畫畫、一起做游戲,給他們講外面的世界。正是這種簡單的陪伴與關愛,讓張衛華與老人、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親密無間的感情紐帶:一頭是牽盼,另一頭是關愛。

  “微公益”讓600個家庭重獲團聚

  已是凌晨2點鐘了,張衛華還在電腦前核對失蹤人員信息,希望用他最快的速度幫助走失人員家庭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如今,這已成為他生活的一種常態。

  2016年夏天,張衛華在車站等人時,看到一位40多歲的婦女在車站附近發著“啟人尋事”傳單,嘴里不停嘟囔著:“大哥患有抑郁癥,已走丟兩個多月了,80多歲父親急得住進了醫院,生怕再也見不到兒子。如果您有消息,請拔打這個電話號碼……”

  “一人走失,全家崩潰?!被丶液?,車站那一幕幕像根刺一樣扎扎進張衛華的腦海里,“不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家庭因為親人走失而躁如湯煮,我是不是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

  2017年3月,張衛華創建了濮陽市第一個尋親微信群——風鈴志愿者群。作為群主,他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信息甄別和人臉比對,為走失人員家庭提供“尋親”服務,為他們的親人找到回家的路。

  “通常人員走失,法律上規定必須在24小時以后才能報警。而這恰恰是尋人最寶貴的時間。我們就是抓住這關鍵時間段幫助那些家庭找到走丟的親人。用時最短的或許只有半個多鐘頭,最長的則長達幾個月?!睆埿l華說。

  一次,張衛華接到一條尋人信息,家屬稱老人今年68歲,已經失蹤一年半。通過志愿者的提供的信息和人臉比對技術,張衛華只用半小時便鎖定了老人所在位置——山東荷澤救助站。于是,第二天張衛華帶著那位家屬一起到荷澤救助站將老人接回了家中。這也是他尋親生涯中最快的一次。

  如今,“風鈴志愿服務群”已招募志愿者1500余人,尋親范圍擴展到了北京、上海、廣東、新疆、黑龍江等20余個省市求助站,先后幫助600余名老人、孩子、智障殘疾人以及精神病患者,讓上百個失散家庭重獲團聚。與此同時,張衛華還是“雷鋒車隊”“雷鋒驛站”“寶貝回家”等40多個公益微信群的“公益達人”。

  心中有大愛 肩上有擔當

  2000年12月,張衛華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文衛采油廠治保巡檢大隊,成為維護油區治安的保衛人員。

  張衛華所在的文衛采油廠,地處河南、山東兩省交界處,管理著1700多口油水井,周邊擁有自然村98個,油區治安環境異常復雜。近20個年來,張衛華就是在一次次的摸爬滾打與浴血奮戰中,面對盜竊油區油、氣、電的不法分子,敢于亮劍,勇于擔當,關鍵時刻第一時間沖在最前沿,為全廠平安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多年來,他徒步巡邏達6萬余公里,抓獲各類不法分子200余人,回收原油100余噸,收繳竊電電纜1萬余米、大氣包400余個,協助采油區處理“蓄意阻撓施工”等事件900起。

  漫漫20年公益之路,張衛華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縷燭光,給人光明,讓人溫暖。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