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曉梅
鄉村教師愛心托起山里娃的讀書夢
助人為樂
廣西壯族自治區
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蒙曉梅,女,壯族,1973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北更鄉中心小學教師。

  她命運坎坷,自幼失怙,吃著百家飯長大。但是她并沒有在困難面前倒下,從小品學兼優、好學上進的她,在鄉親們和愛心人士的資助下,成為了一名教師。二十多年間,為了讓瑯瑯的讀書聲成為大 石山里最動聽的音符,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她把學生裝心里,除了上好課,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救助貧困學生的公益事業中。在她的愛心召喚下,500多名貧困孩子得到救助,全鄉沒有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孩子們都叫她“蒙媽媽”。

  命運多舛卻心懷感恩

  五嶺逶迤騰細浪,廣西忻城縣北更鄉地處大石山區深處,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說。1973年,蒙曉梅出生在這里。她說,自己是國家養大的孩子。

  蒙曉梅有著和雷鋒相似的悲慘童年。她自幼失怙,奶奶雙目失明,一對好心人收養了她,但命運仍來摧殘,養父上山砍柴摔斷了腿,養母又罹患乳腺癌。家徒四壁,蒙曉梅吃著百家飯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交不起學費,她站在村小學教室窗外,“蹭課”上完了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她這個“編外學生”比班上所有學生考得都好,學校得知后,批準她直接升二年級。

  好學上進的蒙曉梅得到了鄉親們和愛心人士的資助,不負期望,一路讀完師范,最終成為一名教師。眾鄉親和好心人的善良之舉在蒙曉梅心靈深入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她對家鄉這片土地充滿了熱愛和感恩,立志要用愛心幫助家鄉家庭困難的孩子,用愛心回報社會。

  蒙曉梅說:“家鄉的地貌注定我們那里的農民只能靠天吃飯,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就必須好好讀書,孩子學習好了,他的人生和家庭就有希望了?!?991年,蒙曉梅回村做小學代課老師,以實際行動回報鄉親們對她的恩情。

  亦師亦母的“蒙媽媽”

  “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樊秋亮用孝心撐起家庭、用愛心傳遞溫暖、用信心托起明天的事跡,感動了全國千千萬萬的少年兒童。而陪伴和引領小秋亮一步一步成長的人,正是蒙曉梅。

  小秋亮2歲喪母,父親患病完全喪失勞動力,全靠年邁的爺爺奶奶維持生計。2014年,蒙曉梅第一次見到臟兮兮的5歲小秋亮在校門口徘徊,渴望地望著在學校操場玩耍的小朋友,那小小的身影如同當年無法上一年級在教室外站著聽課的自己。蒙曉梅向小秋亮承諾:我送你上學,我努力幫你,你不要放棄。她四處幫樊秋亮找學校,最后把她送到內仁小學的學前班。內仁小學沒有幼兒園,小秋亮讀了兩年的學前班。

  蒙曉梅每周都下鄉,去最多的就是內仁村,在北更鄉,內仁村是最貧困的一個村。蒙曉梅經常到小秋亮家里看看,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秋亮都五六歲了,沒有牙刷,沒有用過肥皂香皂,也沒有洗發水。小秋亮的指甲黑黑的,脖子下面耳朵后面都臟兮兮的,頭上長了很多虱子,但她奶奶的眼睛看不見,沒辦法為秋亮剪頭發。蒙曉梅給小秋亮買了各種洗漱用品,幫她剪了短發,教她怎么洗發,如何用洗發水,頭發干了才能睡,所有生活中的細節,蒙曉梅都像媽媽一樣教給她。原先,小秋亮喂爸爸吃面條,不懂小口喂,只是灌下去,后來,蒙曉梅慢慢教秋亮怎么喂她爸爸,如何照顧好爸爸。

  蒙曉梅帶著樊秋亮,第一次坐車,第一次住酒店,第一次走出北更鄉,第一次去北京。而小秋亮也很懂事,在外面吃到好東西,都要留著帶回家給奶奶和爸爸嘗嘗。剛見到樊秋亮的時候,她不敢正面 看人,也不敢跟蒙曉梅說話。如今,在蒙曉梅的教育下,樊秋亮逐漸開朗自信起來,膽子也大了,看到陌生人,都能主動打招呼。樊秋亮有了健全的性格,這是蒙曉梅最欣慰的一點。

  小秋亮說,自己的夢想是長大了像“蒙媽媽”一樣,回家鄉當老師,照顧家人,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

  其實,小秋亮只是蒙曉梅照顧諸多孩子其中的一位。還有,剛畢業月工資180元就借錢給交不起學費的學生朱五,帶回家和女兒一起吃住的孤兒學生韋麗花……

  “蒙媽媽”,這是蒙曉梅的學生們對她的愛稱。幾十年如一日,蒙曉梅用愛心為孩子們點燃了希望,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中。許多學生家長評價說:“蒙老師像媽媽一樣好,她是老師,也是媽媽?!?/p>

  大石山的“愛心大使”

  由于經常走訪貧困學生,望著那些簡陋的生活條件和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蒙曉梅內心很沉重,也更加堅定了這樣的信念:一定要給貧困學生家庭尋求資助來源,給他們溫暖和希望。

  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蒙曉梅陪同一家公益機構走訪北更鄉山區學校,之后,公益機構請她幫忙給當地貧困兒童發放價值10多萬元的300個“溫暖包”。孩子們因為有了冬天的衣服,笑得很燦爛。從此,蒙曉梅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她主動請纓成為對接人,積極在貧困山區兒童和公益機構間牽線搭橋,開展愛心幫扶行動。

  2012年,她多次帶領廣西“良知公益”機構志愿者走訪了北更鄉各個行政村156個貧困兒童的家庭。同時,又利用暑假、周末,帶領麥田計劃柳州分社志愿者走訪了全鄉37位代課教師。在她和志愿者隊友的爭取下,北更鄉貧困兒童共獲得溫暖包、愛心書包、九成新衣物等愛心物資價值10多萬元,該鄉代課教師每人每月獲一百元資助金直至轉為公辦教師。同年年底,該鄉藍大軍等9位代課教師每人獲得中國紅燭基金慰問金1000元,另28位教師每人獲得了春節慰問價值約500元的溫暖大禮包。該基金于2013年讓她負責對接忻城的所有代課教師,全縣有藍芹等44位再次獲得千元慰問活動金。

  就這樣,在做好教育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蒙曉梅多年來先后為全縣貧困師生爭取到愛心資金和物資近200萬元,資助貧困師生超過500名,用愛心為困難師生筑起了希望之路。

  為了確保愛心行動的公正透明,蒙曉梅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每一筆物資、助養款、愛心款的去向都登記好,100%的發放完畢,并當場為獲得助養款和物資的貧困兒童拍照存檔,發給資助孩子們的捐助人。做愛心公益比較累,蒙曉梅不但分文未取,自己還要倒貼走訪的費用和發放物資的費用,但她毫無怨言,“能幫助那些特別困難的人解決實際困難,我這點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受蒙曉梅的影響,她的一些學生漸漸接起了愛心公益的接力棒?!拔矣袀€叫劉顏良的學生,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他現在也做公益,幫助貧困學生上學?!泵蓵悦氛f,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少學生加入到公益隊伍中。從這里,可以看到雷鋒的精神是如何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職一事,終一生。二十多年的堅持不懈,蒙曉梅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組織和社會的認可,得到了孩子們回應?!澳慊頌闃?,以愛心匯聚愛心,用柔弱的雙肩,擔起山里娃沉甸甸的夢想?!?獲得資助的貧困學生韋淑丹,到湖南大學學習后,在教師節寫了這樣的詩歌贊美她最愛的蒙曉梅老師。

  蒙曉梅先后榮獲2012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廣州助學基金”八桂優秀鄉村教師;2013年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評為“TCL希望工程燭光獎”;2014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評為“全國模范教師”;2015年被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崗位學雷鋒標兵”;2016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評為“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師”獎,并獲得首屆“全國最美教師志愿者”稱號和馬云公益基金會“馬云鄉村教師獎”;2017年先后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女聯合會評為“廣西三八紅旗手”,被自治區紀委機關、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評為廣西勤廉榜樣先進個人,并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18年先后被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宣部評為“第四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并當選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和全國婦聯常務委員。

來源:廣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