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儀
巾幗女子創業成功回報社會 成”精準扶貧”中流砥柱
助人為樂
四川省
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周小儀,女,漢族,1954年9月生,中共黨員,瀘州市合江縣銀荔公司黨支部書記。  

  1997年,周小儀所在的日雜公司由于多方面原因成了職工人均收入年僅2400元,負債總額到300萬元的困難企業,在改革的風口浪尖上,她帶頭買斷工齡,帶領下崗職工重新走上了創業的艱辛之路。

  經過20年的艱辛拼搏,她的企業已初具集團規模,業務涉及再生資源、旅游、煙花爆竹、勞務輸出、投資各個領域,年產值達到1200萬元。

  周小儀說:“我們企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效益,雖然自己富了,我們還要不忘幫助在困難中掙扎的人,所以我們公司解決了一些釋放人員、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和畢業大學生的工作問題?!?/p>

  周小儀深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所以,她把回報社會、服務群眾看成分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企業越來越紅火,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她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在合江縣抗擊非典、抗洪搶險、撲滅山火、歷次抗震救災等特殊重大時刻,都做出了積極表率。她長期資助多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上學,年年為“棟梁工程”“陽光助學”活動捐款;每年慰問五保戶、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群眾;合江縣的十多個鄉鎮都留下了她扶貧助困的足跡。近十年來,周小儀同志個人及企業已向社會各類公益事業捐資已有近200萬元。 

  黨中央作出“扶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后,周小儀帶領銀荔公司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對幫扶合江縣偏遠貧困村——福寶鎮鯉魚村。為此,周小儀帶領公司一班人到村里走訪,了解村里的具體的問題,結合自身的優勢,努力為鯉魚村脫貧貢獻力量,為其無償捐款3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

  致力村路基礎建設。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鯉魚村地處山區,交通十分不便,是制約全村脫貧的“病根”。交通“不通”的癥結,又集中一條在通往鎮上的“斷頭路”和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橋上。為解決這兩個問題,銀荔公司帶頭捐資25萬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好了危橋,打通了“斷頭路”,極大地改善了鯉魚村的交通出行條件,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與安全,也為鯉魚村脫貧提供了有利條件。

  大力扶持家庭產業。路雖然通了,但是沒有一個產業的支持,要想讓村民特別是貧困戶長期持久脫貧,根基仍然不牢。根據鯉魚村現有條件,銀荔公司出資5萬元修復魚塘引水渠,解決了現有幾口魚塘的水源問題,又為貧困戶送去雞苗等,支持村里發展魚塘養魚和土雞散養,讓貧困戶慢慢發展起了家庭產業,為脫貧致富打下基礎。

  著力扶貧扶志。村里有的群眾認為扶貧政策好,反而不思進取,有的甚至不想“脫貧”,總想著吃扶貧飯。公司認為,扶貧要先從改變思想開始,在“七.一”建黨節,公司支部專門邀請了鯉魚村三十多名黨員到公司座談,共同探討如何脫貧致富,啟發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黨員行動來激發人們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鼓勵大家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在脫貧攻堅中,周小儀和她的公司幫扶的足跡也不僅僅限于福寶鎮鯉魚村,在望龍鎮張白垇村、白米鎮梨灣村也分別聯系了兩戶貧困戶進行幫扶。根據貧困戶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脫貧方案。有的貧困戶沒有什么文化,家里孩子又多,僅靠做點零工難以維持家里的開支,周小儀主動出錢為他買去了數百只雞苗、鴨苗、鵝苗,為他咨詢養殖技術,幫助他發展家庭養殖。有的貧困戶年齡比較大,沒有勞動力,周小儀就組織公司職工志愿服務隊到老人家中勞動,幫助老人銷售農副產品。在合江縣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時刻,周小儀又來到了南灘鎮太公寺村,捐資5萬元為殘疾貧困戶龐賢忠修筑灶臺、硬化壩子,還為他送去碗柜、衣柜、電視、桌子等生活用品。

  推展愛心寬度。春節、“六.一”兒童節,公司領導都會帶領公司員工到鯉魚村慰問貧困村民、貧困留守兒童,到目前,已慰問了近400戶困難戶。一桶桶油、一袋袋米,一個個裝滿希望的小書包,點點滴滴的真情讓他們感到社會濃濃的關愛和溫暖。

  周小儀及銀荔公司多年來在公益事業上的努力不僅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贊譽,同時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公司先后榮獲了四川省社會扶貧先進集體、瀘州市關心下一代優秀愛心企業、瀘州市“百企聯百村”優秀單位、瀘州市工商聯脫貧攻堅優秀會員企業、合江縣“脫貧摘帽”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