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
八旬老兵省吃儉用千萬元積蓄捐家鄉
助人為樂
黑龍江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馬旭,女, 1933年3月出生于黑龍江省木蘭縣建國鄉建國村李國寶屯。

  “為人類奉獻一切,為革命萬古長青”。這是86歲的大校馬旭1975年時在父母墓碑上的留言。這是她對父母的慰藉,更是對自己一生的鼓舞和鞭策。正是這嵩高堅定的信仰讓馬旭一生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為了祖國,為了事業,為了家鄉傾情付出,無私奉獻。她14歲奔赴炮火紛飛的戰場,參加過震驚中外的遼沈戰役、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授勛,中國第一位女傘兵、軍中居里夫人、穿軍裝的“女菩薩”、入選《中華婦女第一人》每一個至高的贊譽都讓人驚嘆不已,她人到暮年又將畢生的積蓄1000萬元無償捐給家鄉。走近馬旭,如同翻閱一本厚重的書籍,每頁都寫滿精彩,每篇都給人帶來震撼,每段都能讓人讀出她發光的人生。她的行為無言,但卻給人無窮的力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透過鏡頭去敬讀馬老不平凡的人生。

  她14歲當兵,參加過震驚中外的遼沈戰役、抗美援朝,被授予“解放勛章”。在援朝戰役中她成為一名上甘嶺立下赫赫戰功的志愿軍戰士,她還先后被授予抗美援朝紀念章、保衛和平紀念章和朝鮮政府三等功勛章?;貒?,她作為優秀衛生員,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深造,1956年她以全優的成績分配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20歲剛出頭的她,就獲得了“一把刀”的美譽。1961年,中央軍委命令由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出過黃繼光的英雄部隊某軍為主體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軍醫馬旭參加跳傘訓練的衛勤保障。為了讓戰友在跳傘落地受傷時能第一時間得到救治,馬旭也要學跳傘,而且她為了跳傘做了絕育手術。但一米五的個頭,不足70斤的體重的她想成為一名傘兵并沒有被批準,但她沒有灰心,她就在宿舍挖了一個坑,墊上細沙,把椅子疊到桌子上,自制一個簡易跳臺,每天晚上練習幾百次。她一邊刻苦訓練,一邊繼續去軟磨硬泡說服首長。最終馬旭用精湛跳傘技術說服了軍區領導。從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機跳傘開始,馬旭就從青年、中年一直跳到老年。在新中國空降兵里,她創造了三項中國之最——第一個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女兵、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

  20多年間,馬旭跳傘140多次。她的矯健身姿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年屆50歲時,她離開了她眷戀的藍天。這時的她完全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但她卻有了新的奮斗目標。馬旭在她跳傘期間,發現總有傘兵落地不穩而腳踝受傷。因為傘兵著陸的剎那,身體如同巨石撞擊地面,腰、腳挫傷時有發生,踝骨骨折更會直接造成戰斗減員。如何避免傘兵著陸時損傷,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為攻破這一難關,馬旭和愛人顏學庸(軍醫)查閱了大量資料,到部隊調查研究,親自登機跳傘實踐,研究設計各種器材。不知道繪了多少張圖紙、推敲多少個方案。最終研制出“充氣護踝”,填補了我國空降這方面的空白,使跳傘著陸時沖擊力減半,扭傷情況接近于零。而“單兵高原供氧背心”是馬旭與愛人顏學庸的又一項發明專利,在世界空降史上又創下了一項新的紀錄,幾十年來她們的小革新數不清,馬旭與丈夫的發明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他們說,中國女兵創造了一個個神話,不愧為中國軍中的“居里夫人”。

  在馬旭老人60歲離休以后,她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由于離開工作崗位而安享晚年,繼續發揮著人生的余熱。由于夫婦二人多年從事軍醫工作,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醫學知識,他們夫婦二人多年來“懸壺濟世”,為貧苦百姓義診。馬旭家門口經常會出現天不亮就排起了長隊的景象,多年來經她治愈的胃病患者上至將軍、市長、下至普通士兵、黎民百姓,多得連她自己都記不清楚。1999年國家專利局公布了她發明的“馬旭生命寶”專利,當時香港的制藥商想用100萬人民幣買斷馬老的專利,但是馬老卻笑著拒絕了香港藥商,她說:“先生,我搞發明圖的不是金錢,而且我的發明專利不屬于我,它屬于國家、屬于軍隊、屬于人民?!瘪R老用精湛的醫術救人無數,被人們親切的稱為穿軍裝的“女菩薩”。

  馬旭老人從事醫務工作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古稀之年的她把畢生的醫學經驗總結出來,形成文字資料獻給了部隊,同時她與丈夫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體會。她們還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為祖國和人民留下了諸多珍貴文獻。

  人行千里常思親,樹高千丈忘不了根。86歲的馬旭少小離家,戎馬一生,但熱愛家鄉之情始終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鄉心切。馬旭說:“我生在木蘭,要不是父老鄉親送我去當兵,我早死了。雖然回家鄉的次數少,但對木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走進馬老武漢黃陂的家,破舊的院落讓人看著心酸,室內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擁擠的小房子堆滿了書,簡單的家具也是破舊不堪,兩個沙發露出了破麻袋和破棉絮,睡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吃的都是土豆、地瓜這樣簡單的飯菜。自己身上穿的是補了又補的衣衫,腳上的鞋子已經掉了皮子、開了線,對于馬旭來說最好的鞋子是一雙僅15元的紅皮鞋。她與丈夫對他們自己很“小氣”,節儉到不能再節儉,以至于無暇顧及他們自己。而如此節儉的老人,卻將一分一毛積攢的1000萬元無償捐給家鄉,用于集人文、歷史、教育、科技與一體的活動中心建設。這些錢來的是多么不容易,這樣的做法更讓每個人動容,她帶給大家的不是1000萬這個簡單的數字,是揮之不去的感動,是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對信仰力量的深刻詮釋。

  馬旭曾經說過,“和我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我能活著就是無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為祖國作貢獻是無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奮斗不止?!?/p>

來源:黑龍江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