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珠
志愿服務8年 幫助數百位貧困戶渡過難關
助人為樂
福建省
2019年2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張銀珠,女,1975年11月生,寧化縣城郊鄉婦聯主席、如夢令公益協會負責人。堅持志愿服務8年,8年里的每個周末從不缺席志愿服務活動,她的私家車一半里程走在公益路上,她團結了近500位志愿者,幫助360多個貧困孩子和114多戶貧困母親渡過難關。

  多方發動,做愛的傳播者 

  生活中,她總是三句不離志愿服務的宣傳。她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做很多,不如很多人做一點”。在她不遺余力的宣傳下,經常有人說:“下次的志愿服務叫上我一起參加”。每次她總微笑著回答:“可以呀,加入志愿者群吧,下次活動在群里招募志愿者時,歡迎報名參加”。

  2015年5月19日,寧化發生特大洪災,福州簡單公益聽聞后想要前來寧化進行賑災,卻無緣找到合適的公益組織對接,張銀珠得知后主動聯系,簡單公益負責人來到寧化,跟著張銀珠和紅十字志愿者在5個鄉鎮連續走訪慰問了55戶貧困戶,餓了就吃泡面,累了就原地休息,張銀珠和伙伴們用誠意打動了福州簡單助學公益協會負責人,從此,簡單公益和寧化開展了長期合作,4年來寧化360多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這也打開了張銀珠幫扶受助者的新思路。受此啟發,2017年5月,張銀珠成立了寧化縣如夢令公益協會,以民間組織的身份積極對接省、市民間公益組織,成功獲得福建省簡單助學公益協會、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會、壹基金、福建螞蟻力量等公益組織的長期合作支持,獲得了近100萬元的資助用于幫助貧困學生和貧困母親 。

  2015年6月,聽同事說連屋村里有個家庭,連鹽巴和味精都要借錢買。于是她特意找個時間開車去看看,破舊的小木屋里,住著12歲的小女孩和她70多歲的殘疾奶奶,屋里只有一盞15瓦的電燈,遇到雨天,屋頂漏雨,祖孫倆常常被滴到臉上的雨滴驚醒。了解情況后,張銀珠和一批志愿者大力籌資、宣傳,得到了村兩委、簡單公益等各方愛心人士的支持,2016年3月31日,徐夢蝶祖孫正式遷入新居。

  翻山越嶺,只為播撒更多的希望 

  每到周末,張銀珠常常開車下鄉走訪慰問貧困家庭,她的私家車有一半以上的里程都是用于公益事業上。

  2015年10月,張銀珠聽同事說起方田有戶人家,孩子讀大專,母親精神病長期在外游蕩,父親沒有什么勞動能力,孩子的學費都是鄉親們一點點湊的。聽完后,找了個周末,銀珠邀約2名志愿者去走訪。受5.19洪災的影響,通村的公路路基被掏空,只有一條舊馬路很難走,去還是不去?她常想我們是做好事的,人做事,天在看,張銀珠不假思索:“我們不過是多開一段時間,但卻能讓一個孩子多一份上學的希望?!本瓦@樣原本不到半小時的路程,張銀珠小心翼翼開了快兩小時,安全到達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后,銀珠通過縣紅十字會把這家人推薦給恒申慈善基金會貧困母親幫扶項目,連續3年每年都能得到2000元的資助。

  2017年12月,張銀珠帶領的團隊獲得了省志愿者基金會3萬元的項目扶持,用于開展“一盞臺燈-關愛困境兒童書桌”活動。入戶確認受助名單后,為了讓孩子們能真正用上質量好、價格實惠東西,張銀珠和林以芬等志愿者們跑了寧化城區所有的大小超市,還上網尋找合適的廠家。之后的每個周末,她和團隊伙伴走遍了16個鄉鎮,將含臺燈、插座、保溫杯、雨傘、相冊、書本在內的大禮包親自送到100個孩子手中。

  不做資金搬運工,只做愛心踐行者 

  張銀珠很細心,心里總裝著別人的困難,她總是記人好處,看人長處,幫人難處,注重對受助者尤其是貧困學生的人文關懷,她認為,貧苦的生活里有比錢更需要的東西,有時是一次認真的傾聽,有時是一個溫暖的微笑,甚至于一句噓寒問暖?!坝欣щy,找銀珠姐姐!”,每次走訪銀珠都會給孩子留下一張聯系卡,把自己的手機和QQ號碼留給受助對象,鼓勵他們可以經常電話聯系。

  2018年11月,在為一個小成的孩子發放“一盞臺燈”項目的禮包時,發現他家亂成一團,是銀珠幾年走訪中印象里最亂的一次,張銀珠和其他志愿者心里一直裝著這件事,走訪一結束便向縣紅十字會匯報,由紅十字會出資金,志愿者們出謀劃策,購買床上用品,桌子,文具等所需生活用品。為一個9歲的孩子和殘疾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布置一個溫暖的臥室,希望能夠用大家的愛心,在寒冷的冬天來臨之前,給貧困的他送去母愛般的溫暖。

  動人以行不以言,她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卻幫助了許許多多人,個人捐款捐物數不勝數,先后獲得了三明市學雷鋒優秀志愿者,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建省文明家庭,中國紅十字總會四星級志愿者等許多榮譽稱號。但她總說,榮譽不是她的目的,只想通過聚集更多愛心努力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來源:福建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