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營
獻血達人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他人
助人為樂
河南省
2019年2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劉建營,1966年6月生,中共黨員,鄭州市審計局干部,審計師。

  1996年開始,劉建營每年都要無償捐獻血液兩次。截至2017年底,劉建營共捐獻全血或血小板30余次,總計14000毫升。200711月的一次獻血中,劉建營得知我國建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急需大批志愿者的消息,一股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責任感油然而生,“獻血是救人,捐獻造血干細胞更能救人,而且刻不容緩?!庇谑撬m著家人和同事,當即決定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較早的一批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從成為干細胞志愿者到實現與患者的無償捐獻,劉建營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按照規定,年齡一旦到了50歲,就不能夠捐髓救人了。面對日益迫近的年齡紅線,劉建營也曾多次憂慮過,自己到底還能與人配型成功嗎?

  漫長的等待絲毫沒有消磨他救人的熱心。心存善念的他,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幾百萬分之一甚至是幾千萬分之一的“中獎率”,在某一天還真的降臨到自己身上。就在2013年6月,他幸運地與一名廣東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眼看著自己平生最大的心愿就要實現,劉建營同志心里像灌了蜜一樣甜,能夠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挽救一個垂危的生命,去拯救一個、甚至是幾個家庭的幸福,比自己升了職、晉了級還要高興幾分。劉建營沒有任何猶豫,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要盡自己一切所能救治這位患者。

  誰知,好事多磨,劉建營在得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以后又等了整整一年。這期間,為了保持強健,原本準備“瘦身”的他,不敢輕易減重,只是更加注重鍛煉身體,以確保良好的身體狀況,隨時等待紅十字會的通知。2014年3月,他再次接到準備高配的電話,劉建營怕家人擔心就悄悄地一個開始做捐獻前的抽血與體檢等準備工作。他覺得,自己的一點點付出,就能換回別人的一條生命,值得!

  直到捐獻前兩天,紅十字會到單位為他請假,單位同事們才知道了他的這一善舉,紛紛敬佩他的愛心和勇氣。捐獻當天早上,劉建營才將自己即將在省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消息告訴家人。也許因為家人都是在醫療衛生系統工作的緣故,對于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陌生。但母親聽后還是有些猶豫,當得知兒子的善舉是為救人一命,且對身體沒有什么危害時,就點頭同意了;知書達理的妻子深知愛人的執著和追求,也默默表示支持,更增加了他的信心與決心。

  采集造血干細胞于4月17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進行。早上7:40分,醫生、護士們已早早來到采集現場,安裝調試一次性采集造血干細胞分離機,并在他的兩臂扎采集針頭(右邊抽血,左邊回血),打點滴補鈣劑、血液防凝劑等。一切準備就緒,8:00造血干細胞采集正式開始。隨著設備運轉,右臂的血液流進血細胞分離機,過濾篩選出造血干細胞后,再回流到左臂進入體內。經過五個多小時采集,最終成功完成196毫升“生命種子”的采集任務,并于當天晚上成功移植到患者體內。從此,在患者的身體里就流淌著和劉建營一樣的B型血液,猶如這世上又多了一位同胞姐弟。劉建營也因此成為全國第4122位,河南省第419位,鄭州市第169位造血干細胞非血緣關系捐獻者。

  成功捐獻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單位同事、朋友從電視、報紙上得到消息后,有的打來電話問候,有的在微信上點贊,紛紛表示敬佩他的愛心和勇氣,更增強了劉建營作為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誰知四年后,這位患者病情再次出現變化,急需淋巴細胞進行輔助治療,劉建營再次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依然堅定地表示:“救人就要救到底,如果這一次不捐了,那么上一次捐獻還有什么意義?結局不還是老樣子?”

  2018年1月19日上午,劉建營躺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的床上,經過長達約3個多小時的篩選采集,145毫升象征“生命催化劑”的淋巴細胞被成功收集,第二次挽救了這位患者的生命。劉建營也因此成為全國第7085位,河南省第663位、鄭州市第247位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同時,他也是鄭州第4例為同一患者二次捐獻淋巴細胞的人,并以52歲“高齡”成為河南省捐獻年齡最大者。

  兩次捐獻后,不僅使劉建營感受到了為患者帶去重生希望的重要性,也對造血干細胞捐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他成了“義務宣傳員”,在單位和同事聊天,在飯桌上和朋友聚會,劉建營往往是那位最能“侃”的人,他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事和朋友,這種捐獻對身體不僅無害,還是一項偉大的善舉,“多一個人入庫,就多一分希望?!?/p>

  在他的動員和精神感召下,十余名同事朋友紛紛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時刻準備著為患者捐獻“生命種子”,讓世間多一份關愛和溫暖。2018年,劉建營被評為“河南好人”。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