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章
傷殘退伍軍人熱衷公益事業 用大愛點亮人生
助人為樂
湖北省
2018年1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史建章,1946年5月生,建始縣官店鎮金家灣村的一名有著50年黨齡的普通黨員,也是一名失明四十二載的傷殘退伍軍人。

  他是一盞燈火,照亮周邊,卻照不見自己;他是一塊明鏡,光可鑒人,卻看不見自己。古稀老人,雙目失明,不忘為民初心,牢記宗旨使命,堅守信仰高地,永葆軍人和黨員本色。為民辦事,他捐錢捐物修水修路,方才心里踏實。緊跟黨走,他積極參加組織生活,處處模范帶頭。助人為樂,他熱衷公益事業,譜寫光輝人生。史建章先后獲得“恩施楷?!?、建始“十大好人”、官店“最美家庭”等榮譽。大山之子史建章,用大愛點亮人生。

  不忘初心,不辭辛勞饋鄉鄰

  1964年,史建章憑借過硬的身體和政治條件光榮入伍,成為一名在西北大漠服役的工程兵。在部隊,他幾乎放棄了所有休息時間傾力工作,很快便升為副班長。

  18歲入伍,從普通士兵成長為連隊指導員,立過功,入了黨。但1976年7月,史建章卻不得不脫下穿了12年的軍裝。因為,他的雙眼,因執行任務負傷而失明,他再也看不到他深愛的軍營。

  這一年,他30歲。

  考慮到雙目失明生活不便,部隊安排他進療養院,或者回縣城安排工作。

  可他的選擇出乎大家的意料:“我想回農村老家?!?/p>

  “你是有功勞的人,部隊養老也是應當的?!?/p>

  “你家在大山里吧,進城才好哩?!?/p>

  戰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既不解,也是勸。

  “黨和部隊培養了我,說什么也不能給黨和部隊再添麻煩?!彼麍猿肿约旱倪x擇。

  從部隊回到家鄉魚精壩村6組的那天,鄉親們早早等候在村頭,鑼鼓喧天地迎接他們心目中的軍旅英雄,這一幕至今讓史建章老人心存感激。

  “我回來給你們添麻煩了!”史建章對鄉親們說到。

  剛回到家鄉時,鄉親們怕他寂寞,下雨天或晚上總是常常來到家里,陪他聊天、拉家常,打發時光。鄉親們哪個家里做了好吃的,或是殺了年豬,總是要派人來接他去吃“轉轉飯”,崎嶇的山路總見著老人或小孩牽著他的手,一步一步前行。

  鄉親們清楚史建章家里人口多又缺勞力,燒柴成問題,輪流主動幫他家上山打柴,有時將自家的干柴一捆捆地背到他家里。史建章老人清楚記得,1989年龔德馳結婚后,家里備的干柴沒用完,自己和新婚妻子,從四五里外的山里冒著大雪一捆捆將柴背到他家里來。

  純樸的鄉里鄉親,感人的一幕幕,歷歷在目。

  “是鄉親們幫助我,給了我莫大的生活勇氣!”“鄉親們幫助我的,總比我幫助他們的多!”史建章老人說話的語氣略顯激動。

  剛回村不久,史建章常這樣問自己“鄉親們幫了我這么多,我總得為鄉親們做點什么吧?”

  雙目失明的人,連走路、吃飯都要人照顧??伤e不住,拄著杖、用手摸,找事做。

  山里人種苞谷、煙葉,秋收時,他主動找上門,幫著撕苞谷殼、搓煙繩、打背簍系,從來不收錢。

  打背簍系是個細活,他看不見,只能用手摸,鋒利的竹刀、篾片在他手上劃出一道道口子,一到冬天,滿手口子撕得生疼。

  “看都看不到,做這些圖個么子?”妻子心疼他,直“埋怨”,“幫大伙兒織條背簍系,我心里踏實?!边@條背簍系,一織就是四十年。?

  幫鄉親們推石磨是史建章練就的又一絕活。那個年代,沒有電(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那窮旮旯的鄉親才知道電燈的樣子),都是用石磨粉碎谷物。推磨真是一個適合他的活兒,要力氣,動作單一。駕輕就熟后,他竟要求左右鄰居都把玉米等谷物送來,他幫忙磨。鄰居們哪敢勞煩這個盲人英雄呢?最終卻也沒有拗過他。

  “一定要為鄉親們做出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史建章尋思琢磨著。

  剛責任田分下戶時,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種煙。煙葉在當地被稱為“黃金葉”。煙葉成熟需要煙繩吊起晾干,那時都用山上的棕樹葉來搓煙繩。由于搓煙繩費時又費勞力,煙繩多少取決種煙多少。

  自己“閑”著反正沒事做,正好可以幫上鄉里鄉親大忙。史建章拿定主義,苦練技術,很快就掌握了搓煙繩的竅門。

  “你們多種煙,煙繩包在我身上!”回憶起當年史建章幫搓煙繩的事,村民龔德林、龔德馳兩兄弟至今記憶猶新。

  他們的父親1984年病逝,一貧如洗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第二年春,史建章主動找上門。當年在他的鼓勵下,兄弟倆種煙3畝,賣了1000多元錢。后來,史建章幫他們搓煙繩越搓越多,兄弟倆種煙越種越多,短短兩三年時間擺脫貧困,都娶上媳婦,成了家。

  在以后長達15年時間里,史建章成了大忙人,常年奔波在家周邊的50多戶鄉親家里,搓完了東家的煙繩又趕西家,搓完了這個村民小組又趕往下一個村民小組,每年搓4米一根的煙繩不下7000條,總計超過10萬條。

  史建章搓得手上長滿厚繭,煙繩越搓越多,越搓越長,鄉親們種煙越種越多,家家戶戶靠種煙相繼擺脫貧困,“搓”出一條鄉親脫貧路。

  “一想起史老當初上心為我們搓煙繩,如今我們再不努力多種煙多種藥材搞發家致富,那還像話??!”鄉親們異口同聲評價說。

  牢記使命,掏家底修出兩條致富路

  “兩面山,一道溝,猴子過身跶下坎?!濒~精壩村5組、6組山險地遠,村民出行的山路穿崖過澗,因此傳下了這條路上摔死猴子的諺語。

  “不通公路,豬都賣不到價?!贝謇锶藢返目释?,就如久旱渴雨。

  但修路最大的阻礙不是山,是錢。群眾會開了幾次,村民你湊點他湊點,可還差得遠。

  考慮到鄉里鄉親沒什么好的收入來源,有心無力,“差的錢我來想辦法,就是砸鍋賣鐵、拆屋賣瓦,也要把路修通?!笔方ㄕ略跁掀鹆耸?。

  在老伴陳秀珍的支持下,他把家里的積蓄全拿出來,又找戰友借些,湊齊了三材資金。

  公路動工了,史建章目不視物不能動手施工,但他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轉一轉,聽大伙兒抬石頭時喊的號子,聽挖鋤、鋼釬在石頭上崩出清脆的聲音,鼓勵大伙兒加勁干。

  從1999年到2003年,5組至6組的公路修了四年,出行方便了,農產、山貨可以直接用車拉到集鎮變成錢,日子一天好過一天。4年里,他一共在公路上投入4千多元,而當時他和愛人的工資加起來還不足1千元。

  2003年11月,他的大兒子陳興勇搬到了金家灣村一組一個叫下灣槽的地方,住在這里的十戶人家、50多口人同樣受苦于不通公路。

  聽到這個情況,史建章把下灣槽人喊到一起開會,會上史建章說:“只要你們有決心出力,我出三材物資,咱們一起來把路修通?!?/p>

  說干就干,在史建章的努力下,經過4個多月的施工,這段通組路通車了。為了這段路,史建章又投入資金1萬多元。

  公路艱難修通,大家提議把這條山間公路叫“建章路”,他嚴詞拒絕了。

  “我拿出來的錢都是國家發給我的,這條路姓‘共’;這條路也是大家的勞動成果,又姓‘公’,叫‘公共路’才對。如果叫‘建章路’,我是眼瞎了心也瞎了!”

  大家走在這條寬敞的公路上,都念叨著:沒有史建章,就沒有這條路。

  永葆本色,老黨員再獲“軍功章”

  2016年,史建章從魚精壩村搬到金家灣村,組織關系也隨著轉到金家灣村黨支部。黨支部考慮他行走不便,特許他可以請假不參加組織生活??墒方ㄕ聢猿忠獏⒓咏M織生活,在支部主題黨日上,他雙眼噙淚說道:“一個共產黨員不過組織生活,就好比沒有了家?!?/p>

  從那以后,每一次組織生活、黨員活動,他從不缺席。

  他不是村支兩委成員,卻主動調解村民矛盾糾紛,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說直話、講公道話,村里人都服氣。

  他為村里解決飲水難,積極向縣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并自掏腰包700多元購置水管、接頭材料等。

  他拿出慰問金,請支部幫他慰問村里的四個貧困黨員。村支書勸他:“您是傷殘軍人、退休干部,也是組織關懷和慰問的對象?!彼鸬溃骸氨任依щy的黨員群眾還有很多,應該先考慮他們?!?/p>

  他還主動加入村里的鄉風文明理事會,為村內的鄉風文明建設出點子、想法子。在鄉風文明典型評選活動中,他被群眾一致推選為金家灣村的“官店好人”。在群眾會上,他動情地說道:“在部隊我得過軍功章,回到地方我受到過政府表彰,這好人的稱呼,是我的又一次軍功章,因為這是大伙兒對我這個老黨員的認可?!?/p>

  2017年,史建章被縣里評為“建始好人”,回村后他將1萬元慰問金設為“公益基金”,用于村里修路、飲水等。2018年初,村里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史建章給12個“十星級”文明戶分別獎勵200元。

  史建章不忘為民初心,牢記宗旨使命,堅守信仰高地,永葆軍人和黨員本色,熱衷公益事業,先后獲得恩施楷模、建始好人、官店好人等榮譽。

  他是一盞燈火,照亮周邊,卻照不見自己。他是一塊明鏡,光可鑒人,卻看不見自己。大山之子史建章,用大愛點亮人生。

來源:湖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