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華
女護士克服困難毅然捐髓
助人為樂
安徽省
2018年6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方永華,女,1971年1月出生,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導管室護士長。

  事跡簡介:方永華自1989年分配到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工作至今,工作以來一直愛崗敬業、熱心公益,多次榮獲該醫院“先進個人”及“醫德醫風優秀個人”。2010年8月,她在市中心血站獻血時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捐樣志愿者行列。2017年9月她接到中華骨髓庫通知和患者HLA配型相合。由于她的體重比匹配患者輕了50多斤,造血干細胞采集時間會比平常多出至少一個小時,但方永華還是毅然簽訂了捐獻知情同意書。采集了高分辨血樣并在一個月后參加了捐獻前的體檢。11月下旬,患者所在的北京307醫院排定了造血干細胞移植計劃,12月14日方永華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方永華是馬鞍山市第23位、安徽省第117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也是全省已捐獻志愿者中年紀最大的女志愿者,其最終造血干細胞采集量達306毫升,也刷新了安徽省成功捐獻志愿者的采集量。

  方永華自1989年分配到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工作至今,工作以來一直愛崗敬業、熱心公益,多次榮獲該醫院“先進個人”及“醫德醫風優秀個人”。對于為一個陌生人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件事,作為醫生的方永華的理解是“義不容辭”。從7年前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志愿者行列,到今年9月接到與一位患者HLA配型成功,再到12月成功實現捐獻,她坦言從來沒有猶豫過。對于方永華來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是一份責任。長期忙碌在臨床一線的工作狀態讓她與別的志愿者多了一些不同,在臨床上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患者被疾病折磨時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生命的“絕望”和“渴望”。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樣是發生在醫院里、同樣是在救助別人的生命,但是感覺很不一樣。作為一個平凡的人,能以這樣的方式挽救他人的生命,自己的人生也會變得更有意義。方永華說,“年輕的時候就想做這個事,后來知道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馬鞍山工作站成立之后,我就加入了。我覺得配型成功是一件很有緣分的事,當然要去,當然不用猶豫?!?/p>

  12月9日上午,馬鞍山市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的會議室里溫暖涌動。方永華的許多同事和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們一同在這里為她舉行歡送儀式,預祝她前往安徽省立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成功。這是一場生命傳遞的正式啟程,此起彼伏的掌聲難掩在場許多人的感動與敬佩。

  12月14日,安徽省立醫院血液內科傳閱著一封飽含溫情的手寫信:“大愛之精神,不是一時之勇氣,而是一群像你們一樣默默付出的醫務工作者,感動,感恩!”志愿者方永華在寫完這段話后,便進入造血干細胞移植病房,開始了長達5個半小時的造血干細胞采集。采集過程中據醫生介紹,因血管較細,方永華的造血干細胞采集一開始比較慢,再加上受捐患者體重較大,所以她的捐獻時間也相對較長。14日下午2時30分,方永華結束了這次意義特殊的捐獻,成為馬鞍山市第23位、安徽省第117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是安徽省已捐獻志愿者中年紀最大的女志愿者,其最終造血干細胞采集量達306毫升,這也刷新了安徽省成功捐獻志愿者的采集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立醫院的日子里,方永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病區生活,以一名醫務人員的身份做著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血液科的許多所見所聞都令她“感觸頗多”。除了寫下了給同行的話,方永華還希望受捐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這些天,在醫院里陪伴她的,除了家人,還有馬鞍山和合肥的許多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捐獻當天,還有不少志愿者專程趕來陪她,“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善良和感恩,最可貴的還是堅持。我也是志愿者,以后也會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志愿服務?!狈接廊A說。

  近年來,馬鞍山共有5000多名市民成為中華骨髓庫捐樣志愿者,其中4500人HIL分型數據進入中華骨髓庫數據庫,23位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馬鞍山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率高、庫容率大、成功捐獻數多、反悔率為零,成為馬鞍山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來源:安徽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