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建
好記者捐獻造血干細胞延續女童生命
助人為樂
江蘇省
2018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孫曉建,男,江蘇灌云人,1975年9月出生,灌云縣文化廣電體育局職工、縣電視臺記者。今年初,孫曉建與一名患白血病的8歲河北小女孩配型成功。今年2月,孫曉建在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江蘇省第629例、連云港市第17例、灌云縣第5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敬愛的恩人,我們從未謀面,但您卻愿意贈我女兒造血干細胞,我們感激不盡……在我們以為一切沒有希望的時候,我們等來了您那邊的消息……感恩您的大愛給予我女兒新生,感謝您的家人支持,感謝您,我們才有機會繼續陪伴她成長。我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敬畏生命,珍愛生命?!颊邒寢尵瓷稀?/p>

  2月5日下午,這封長達2頁紙的手寫感謝信與移植醫院醫生一同來到南京孫曉建的病房。

  當天下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2號樓8樓血液科,歷時4小時15分鐘的造血干細胞采集終于結束。隨后,等候在這里的河北移植醫院兩名醫生立即護送208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搭乘當天的高鐵返回,為那名8歲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實施移植手術。

  即便在準備捐獻的前幾天一直在打促進體內造血干細胞生長的“動員劑”,身體有酸脹感,細心的孫曉建還為那位陌生的8歲河北女孩準備了一份小禮物,賀卡上也寫滿了殷殷的祝福和期盼:“堅強的孩子,有緣讓我們身上流著同樣的血,叔叔希望你安心養好身體,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長大,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祝新年快樂!早日康復!——在遠方為你祝福的叔叔 2018.2.5”。

  2015年進入記者崗位后,孫曉建工作中一直兢兢業業,獲得了單位與同事們的一致贊譽,孫曉建在干好工作的同時,還一直熱心與公益事業。他多次參加義務獻血活動,截至2018年2月,孫曉建無償獻血量累計達76000毫升,孫曉建還多次參與志愿服務。2006年4月更是率先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成功捐獻也使得孫曉建成了全國罕見的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他分別于2012年10月、2016年8月和去年10月與三個不同患者都通過高分辨配型且完全相合,不同的是,前兩次都是因為患者自身身體原因沒能成功捐獻。這次再次與一名生命垂危的8歲女孩配型成功。面對紅十字會人員的通知,孫曉建毫不猶豫選擇了答應。

  “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一項挽救他人生命、造福社會的人道主義行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向善的心?!睂O曉建說,當我看到中學生王祖帥忘我勇救落水兒童,普通保安師傅徒手接跳樓之人,堅持義務獻血22年的“農民工獻血狀元”、全國道德模范陳余春和桑靜雨、茆艷鳳、孫浩青等我縣志愿者愛心獻髓的事跡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正能量。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觀?當看到有患者需要我的救助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欣喜,我覺得我要義不容辭地幫助他人。

  孫曉建做通了家人的工作,義無反顧的走上捐獻之路,而孫曉建妻子錢艷從一開始的不理解慢慢轉變為對丈夫的全力支持,她意識到,畢竟救人一命嘛,就想象一個小孩在那邊就等他去救呢,然后覺得自己老公真的挺偉大的。

  灌云縣紅十字會副會長趙興榮告訴記者: “孫曉建同志是較早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這一次,他和一個8歲的小女孩配型成功。他接到我們的電話以后,毫不猶豫也毫不遲疑地表示愿意捐獻,這個行為也得到了他家人的大力支持,讓等待配型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面對贊譽,孫曉建顯得很平靜,孫曉建告訴記者,“自己覺得做的就是很平常的事情,沒有什么高大上的,從剛得到這個信息,就有一種期待,畢竟是救一個人,救一條生命啊,于自己而言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

  入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后,兩次捐髓救人的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江蘇省道德模范陳余春來醫院看望孫曉建,為他加油鼓勁,對他鍥而不舍三次捐獻干細胞的義舉點贊。中華骨髓庫江蘇分庫負責人丁玉琴也趕到醫院,為孫曉建頒發榮譽證書。近日,江蘇文明網、現代快報、南京日報、荔枝網、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連云港市電視臺等省市媒體集中宣傳點贊了這一好人正能量事件。

來源:江蘇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