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桂芬
七旬老人義務清掃街道30年
助人為樂
甘肅省
2018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代桂芬,女,漢族,1947年9月生,金昌市金川區金芝里社區居民,2017年其家庭被授予“甘肅省文明家庭”稱號。

  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她從16歲唱到71歲。其實,代桂芬是個不幸的女人。

  她6歲喪母,16歲喪父,17歲只身從東北來金昌,投奔當時在八冶公司上班的姐姐。隨后她進入原八冶公司汽修廠工作,并在金昌成家。成家后遭遇更大不幸:大兒子在7個月大時發高燒,治療時因藥物過敏導致癱瘓,最終成了植物人,19歲時離開人世;二女兒在10歲時被確診為白血病,治療一年后撒手人寰。

  世界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愛。

  在汽修廠工作期間,整整30年,她堅持每天提前30至40分鐘到車間,打水、燒水,把水壺全灌滿,打掃值班室內、外衛生,再把廁所打掃干凈。等到同事們來上班時,已是窗明幾凈、井井有條。

  她堅持每天上班前,把她家周圍巷道及附近廁所打掃干凈,下雪時更是早起把路上的雪清掃干凈,以免周圍老人、孩子出門摔跤……

  她隨身帶著一個針線包,值班室的笤帚壞了她用布包好一針一線縫好,又能用好長時間;同事的衣袖破了、扣子掉了、提包開線了,休息的時候,她就主動為同事修補好。

  有一次,她因病住院請了10多天假,等她再上班時,院子里已長滿了草,很多草還長著刺,她從家中帶來鐮刀,利用休息日把草清除干凈。

  有一天,下著大雨,她正吃著飯,忽然想到有同事還在值班,她放下飯碗,冒雨為同事送來雨衣。

  這是什么樣的胸懷?彼時,她的大兒子正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吃喝拉撒一應事物全得靠她,她的小女兒也正需要她的照顧??墒撬男闹欣匣厥幹?6歲時學會的一首歌:“學習雷鋒好榜樣,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共產主義品德多高尚?!?/p>

  1963年,代桂芬16歲,正上初中。那一年的3月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并節選刊發了《雷鋒日記》。隨之,在全國校園中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學雷鋒熱潮。一顆種子也悄悄種在了代桂芬的心田:“雷鋒是我一輩子學習的榜樣。雷鋒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p>

  從此,代桂芬有了堅定的信仰。她努力工作、學習,多做好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于1981年“七一”前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歷經沉浮,2017年11月21日,在代桂芬狹小簡陋的臥室,她小心翼翼捧出一臺老式的錄音機,按下播放鍵,我聽到了一個老人的“天籟之聲”:“學習雷鋒好榜樣,為了人民利益多做好事,無怨無悔做好人,為人民服務做個快樂雷鋒?!贝鸱倚邼匦χf:“我自編自唱的?!?/p>

  這讓我相信,信仰,其實是心靈的依靠,擁有信仰的人不會迷茫,即使承受再大的苦難也能繼續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他們永遠都有自己的思想,不會同世俗隨波逐流。這,就是信仰的價值所在。

  33年了,她不記得自己用壞了多少掃帚

  11月下旬,天氣已十分寒冷。凌晨3點半,代桂芬拉亮了屋里的燈,輕手輕腳穿好衣服,拿上掃帚、簸箕、垃圾袋,來到金芝里社區金建巷路口,開始了每天固定的“工作”。此時天還很黑,路燈下,代桂芬時而拉長時而縮短的影子,仿佛在快樂地舞蹈。

  代桂芬說,自1994年退休后,她搬到金芝里33棟便開始每日晨起義務打掃金建巷這一片的衛生,今年已是第33年。這33年,她不知道自己用壞了多少把掃帚。

  以前代桂芬是冬天早6點、夏天早5點出門打掃,兩年多前路口來了個賣豆漿的,每天早晨5點便出攤了,為了不影響人家賣豆漿,代桂芬把出門的時間提前到了3點半。

  代桂芬至今仍清晰地記得1994年12月25日這一天,她退休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很抱歉很遺憾,沒有給國家、黨和人民作出什么貢獻,就匆匆地離開了工作崗位?!彼龥Q心在退休后繼續做一顆螺絲釘,力所能及地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為人民服務。

  仿佛是一種慣性,她拿起掃帚走出家門,開始了風雨無阻的清掃。

  “2006年11月26日,今天是陰天,風也很冷,靠馬路邊的11個樹坑里有很多落下的樹葉,我把它們掃成一堆一堆的,撮起來扔到垃圾箱,來回一共走了10趟。天是涼的,可我干起活來,心是熱的,身是暖的?!?/p>

  “2006年12月23日,早8點,我從家中提著一壺開水來到樓后花園,把花園邊有小便(狗)的地方,用開水沖洗,刷掃干凈。然后又掃了路邊、樹坑等處的衛生,心情很高興?!?/p>

  “2006年12月28日,今天我打掃了樓走廊、樓外邊和馬路及樹坑中的衛生,天氣比較冷,但我堅持掃完了。這是我生活中最快樂的一件事,一個人一個活法,這就是我的活法,我感到很幸福,這也算是我的人生觀吧?!?/p>

  代桂芬的日記零零散散。這只是她2006年日記中的幾篇,但從中你可以看到一位老共產黨人對信念的堅守。

  有一次,代桂芬走路時,因躲避一輛自行車摔倒了,左手腕處骨折,打上了石膏。僅僅休息了10天,她又出門開始打掃衛生,左胳膊不能動,她就用腳把撮子頂住,右手把垃圾掃進撮子,再端起來倒進垃圾箱。鄰居們都來勸她:“別掃了吧,先把身體養好了再說?!贝鸱以诋斎盏娜沼浿姓f:“在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為全中國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我做這一點掃衛生的活,又算什么呀?!?/p>

  在金建巷北口這個地段,人多、車多、垃圾多,衛生很難清理,特別是晚上,燒烤攤留下的油漬沾滿了地磚,非常不好清理。代桂芬就拿來家里的洗滌劑、洗衣粉等,用鐵刷沾著熱水,像清洗自己家灶臺一樣,把一塊塊地磚上的油漬刷洗干凈。

  “2013年12月31日,年終總結:一年有365天,我自愿打掃衛生364天,其中陰歷九月初九這天是我的生日,沒掃?!痹?013年的最后一天,代桂芬認真地寫下這段話。短短的幾十個字寫下來很容易,但堅持365天又得有多大的毅力,何況,這只是33個365天里的一個。

  1000多雙手織毛襪,溫暖了多少山區貧困兒童的心

  在鄰居段嫂的眼里,代桂芬不僅是一個“活雷鋒”,還是她貼心的“好妹妹”,她拿出一雙毛襪子、一雙毛手套,“看,這都是她給我織的,穿在腳上,戴在手上,暖在心里?!?/p>

  不僅是段嫂,周圍的鄰居、小區里的清潔工幾乎都穿過她織的毛襪。

  “2006年4月28日,今天和平常一樣,我把樓前后的衛生掃干凈了,便和老伴去大市場買了4斤細毛線,準備給我的朋友和鄰居們織襪子,因為我看到鄰居們有的年老,有的在外面做工,尤其是對門鄰居趙彥剛做了大手術,孩子才上小學二年級,我想給他們織兩雙襪子?!?/p>

  從這一天開始,代桂芬每天的工作除了早起義務打掃衛生,又多了一項:為需要的人織毛襪和手套。她聯系了市福利院,為孤寡老人織毛襪,并在每年重陽節前送到福利院。她說,襪子是很小的東西,織起來也不費事,我的一點愛心,也許能為國家減輕一點點負擔。

  2009年7月30日,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道德觀察》欄目播出了一期關于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古路村“云中小學”的節目。這里的教育條件十分艱苦,孩子們每天要走2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申其軍只有初中文化,在缺少教師的情況下,他主動要求做學校里的代課老師,一做就是近30年。代桂芬流著淚看完了節目,她想幫幫這些孩子。

  費盡周折,2010年年初,代桂芬聯系上了這個學校的負責人肖元星,了解到學校共有6個年級,男生有90余人,女生有70余人,最小的5歲,最大的14歲。代桂芬和老伴當即就去買了毛線回來,當天就動手開始給孩子們織毛襪。

  為了讓孩子們在天轉涼前收到襪子,代桂芬常常早晨四五點就起床開始織,“最早的一天凌晨3點就起床織襪子”,夜里也常??椀?2點。又要打掃衛生又要織襪子,老伴怕她累著,偶爾騎自行車帶她到金川公園、人民文化廣場轉轉,她也隨身帶著織毛襪的工具,坐下休息的時候就接著織。由于長時間拿著毛衣針,代桂芬的兩個手的食指處被硌出兩個大包,疼得實在受不不了了就貼個創可貼,有時候貼創可貼也不管用,她就再套上手套接著織??椀臅r間長了眼睛花了,她就閉一會再織。

  終于趕在2010年11月前,代桂芬為古路村小學的孩子們寄去了首批176雙毛襪。11月22日,肖元星校長打來電話說:“襪子已收到,全部發到了孩子們手里,孩子們很高興,穿上很暖和。謝謝代大姐!”聽到孩子們的腳不用再受凍了,代桂芬笑得像個孩子。

  今年已是代桂芬義務為孩子們織毛襪的第8年,當年讀一年級的孩子早已畢業,又有新的孩子來接受這份遙遠的愛心。8年來,代桂芬雖然沒和孩子們見過一面,但她感覺和這些孩子的心越來越近,她愿意付出更多。為讓孩子們有一個溫暖快樂的童年,她于2015年和2016年“六一”前為孩子們匯去了5000元、2000元,她在留言欄里寫下:“請給孩子們買書包和禮物?!?/p>

  代桂芬對陷于生活困境的人,有一種天然的感同身受的悲憫之情。

  2013年8月24日,代桂芬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對不幸的盲人老兩口,夫妻倆體弱多病無錢醫治,生活非常困難。她費了很大力氣打聽到這對夫妻系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人,在與當地民政部門接洽后,她決定每月為這對夫妻捐助100元錢,春節那個月捐200元錢。4年來從未間斷。

  一次偶然的機會,代桂芬聽說偏遠山區的孩子一年的生活費只需980元錢,她便來到市民政局,拿出1000元要求資助一名山區的困難孩子。

  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才是幸福的真諦

  代桂芬和老伴只是八冶建設集團公司普通的退休工人,剛退休時代桂芬每月工資不足千元。這幾年國家政策好,每年都要給退休工人漲工資,代桂芬很滿足,她說現在的工資已過兩千元了。這些年常常有各種各樣的人問她:“你天天打掃衛生,社區給你發錢嗎?”也有人勸她:“快別掃了,費笤帚得很?!鄙踔吝€有人嘲笑她:“老太太,你太傻了?!泵慨斶@時,代桂芬總是風輕云淡地回答他們:“我自愿為人民服務,不要任何報酬,我也從未算過一把笤帚的賬?!?/p>

  是的,在幫助別人時,她從未吝嗇過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蓪ψ约?,她總是把要求降到最低。

  走進代桂芬的家中,你會看到,狹小的屋子里擺放的都是過時的老舊家具,家里還是水泥地,唯一有點現代氣息的是一臺液晶電視。

  代桂芬愛花,可她舍不得為自己買一枝鮮花,只在瓶子里插上幾枝仿真的月季花就很滿足了;代桂芬愛音樂愛唱歌,可她連最簡陋的音箱也舍不得買,只有一臺十幾年前的錄音機。

  在代桂芬的日記本上有這樣一段摘抄自《黨的建設》的話:“重讀《雷鋒日記》,又有新的感受,發現通篇貫穿著一個高尚的意識,即對黨深厚的感恩意識?!?/p>

  代桂芬不禁豁然開朗。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才是幸福的源泉。

  義務清掃垃圾時,有路過的鄰居為她搭一把手,她會連聲說“謝謝”;有路人主動幫她撿拾垃圾,她會發自內心地感謝人家;鄰居一句暖心的話,她會甜蜜很久,總想為鄰居再多做一點事;社區想為她補償一點打掃衛生的費用,她堅辭不受,認為這本該是自己應做的;逢年過節社區工作人員到家中看望她,她會把慰問品折算成現金送到社區,要求幫助更困難的居民……

  她拿出一個層層包裹的塑料袋,里面有兩包用廢紙包著的錢,一包里面是她平時打掃衛生時撿的錢,一包是她平時賣廢紙攢的錢,里面最大面額的是100元,最小的只有一分錢。她說,等有一天她不在了,這些錢要全部交公,讓國家拿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幸福?如何活,怎樣死?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生最值得付出的又是什么?……這一個個困擾著現代人的問題,在代桂芬這里變得十分簡單。她說:“奉獻是一種責任,我雖然有些累,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再苦再累心也甜,看到有人因為我的付出感受到了溫暖,是我最幸福的時候?!?/p>

來源:甘肅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