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祺
百歲抗戰老兵為革命烈士守墓70載
助人為樂
廣西壯族自治區
2018年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吳錫祺,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巖村人。

  已經104歲高齡的吳老行動顯得遲緩,但吳老每隔十天半月仍堅持踱步到墓園,陪伴守候著這座將軍墓。這位從硝煙中走過來的抗戰老兵,已為長眠九泉之下的將軍守墓,整整70年。

  在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巖村的萬畝青翠柿林中,有一處環繞著松柏的百來平方米地塊。這里矗立的一座亭子里,立著一塊“鐵血丹心”的石碑,在石碑的正后方,就是在抗戰期間桂林保衛戰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吳展的衣冠冢。

  南方盛夏的一個上午,盡管戶外氣溫已經高達36℃,但住在鎮上的吳錫祺老人帶上掃帚和鐮刀又出門了,他要像往常一樣到離家不遠的“將軍墓”去看看。

  在當地,只要說起吳錫祺老人,大家都會尊稱他吳老師,因為他年輕時當過村里的民辦教師、學校圖書館管理員、測繪員。

  但吳老說,他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就是1938年到桂林加入了廣西學生軍,經歷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抗日歷程。

  清掃完將軍墓前的落葉,吳老靜靜地坐在了臺階上,臉上的表情漸漸凝重起來……

  1944年,為了挽救太平洋戰爭敗局,日軍發起“豫(河南)湘(湖南)桂(廣西)戰役”,企圖打通華南,連接東南亞,保障運輸補給線,和美軍決戰。1944年8月,長沙、衡陽相繼失陷。10月底,侵華日軍10多萬兵力圍攻桂林。

  當時負責桂林城防的主要為第31軍的131師、170師,約2萬人,敵眾我寡,兵力懸殊很大。但守城將士義憤填膺,前仆后繼,浴血苦戰。

  而吳展所率392團負責防守的陣地是北門至甲山口一線的虞山、北門、平頭山、鸚鵡山、老人山及北站附近的小山頭,均為扼敵制高點,與391團防守的漓江東岸陣地,同為日軍圍攻桂林的主攻陣地。

  當時吳展曾寫信給妻子甘靜超說:“我等誓死與桂林城共存亡……”言辭壯烈,感人至深。1944年11月10日,吳展在掩護部隊撤退時,于桂林西郊侯山坳與日軍激戰時中彈殉國,時年35歲。

  1945年6月20日,國民政府軍委會追晉吳展為少將軍銜。

  1947年,吳展將軍墓在其家鄉恭城落成。

  1985年11月19日,民政部追認吳展為革命烈士。

  將軍墓園內,松柏靜謐,誓言無聲。

  “他不畏槍林彈雨,在戰斗中沖鋒陷陣,身先士卒……”吳老對于每一位來到這里緬懷英烈的后人,都會不厭其煩地講述吳展將軍在桂林保衛戰中的英勇事跡。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記住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記住他們的豐功偉績。

  如今,已經104歲高齡的吳老行動顯得遲緩,但吳老每隔十天半月仍堅持踱步到墓園,陪伴守候著這座將軍墓。這位從硝煙中走過來的抗戰老兵,已為長眠九泉之下的將軍守墓,整整70年。

  對于吳老來說,守著這座將軍墓,就是守住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來源:廣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