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蘭
退休干部發揮余熱 投身公益扶貧濟困
助人為樂
陜西省
2017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高鳳蘭,女,出生于1951年6月,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人,黨員,現任延川縣慈善協會會長。

  高鳳蘭1973年參加工作,先后擔任村支部書記、關莊、賈家坪人民公社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縣直機關黨委書記、衛生局局長等職務;1995年先后擔任延川縣政府副縣長、縣委副書記、政協主席;2007年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又被推選為延川縣慈善協會第一任會長。幾年來爭取慈善項目32個,募集善款(物)2788萬元,開展各類救助活動106次,先后救助貧困大學生1536人次,發放資助金724萬元,救助貧困中小學生1685人,發放資助金341萬元,成功的為89名先心病患兒做了手術,上萬人得到了受益。協會先后3次被延川縣委、縣政府授予“特殊貢獻獎”的單位,被延安市慈善協會授予“先進單位”,被陜西省慈善協會授予“首屆三秦慈善組織獎”。高鳳蘭會長也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

  一、白手起家,艱苦創業 

  高會長從縣級領導崗位退下來后進入慈善協會的角色,兩相對比,可謂天壤之別。首先遇到的是無經費,無編制人員,無辦公用房的困難,當時只雇傭一名工作人員,還是憑個人關系借用,經費沒有分文,有時候還得自己拿錢墊付,辦公用房更不用說,就在熟悉的單位輪回開會,沒有庫房,外面捐助的善物只好放在自己家里,或臨時放在賓館大廳,有時就在廣場上當場發放。沒有辦公用品,就在別的單位借用,包括打印紙都是借來的。真是創業難,難創業。在這樣的條件下,高會長不止一次找領導,積極協調,終于爭取到了3萬元辦公經費,4間辦公用房,配備了辦公設施,為協會安了家,立了戶,同事們不乏幽默地說,好想有個家,終于有家了。

  二、四處奔波,籌措善款

  慈善資金是實施慈善救助的物質基礎,做好資金募集工作很辛勞,沒有超常的熱心,難以見效。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曾在延川工作和延川在外的成功人士越來越多,他們對延川這塊生活和奮斗過的土地越來越關注,特別當前延川又是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重點扶持縣,也是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高鳳蘭搶抓這一機遇,主動加強與有關方面的聯系和溝通,當好他們的橋梁和中介,傳遞好他們的愛心,激勵更多熱愛延川、關注延川的人士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開拓了廣闊的慈善財源,先后與北京、上海、香港、江蘇、福建、廣州、深圳、西安等大城市中愛心企業建立了聯絡關系,與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志愿者慈善促進工作委員會建立了廣泛聯系,與35個愛心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扶貧濟困,開展活動

  一是開展以救助貧困兒童、貧困老人、貧困群眾為主題的節日慰問救助活動,帶動社會救助;二是開展以助學、助醫、助孤、助殘為主題的專項救助活動,推動社會救助;三是開展以重大災情為主題的賑災救助活動,牽動社會救助。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和陽光透明,使捐贈者放心,受助者高興,群眾滿意。

  四、建章立制,嚴管善款

  慈善協會成立以來,制定了慈善章程、財務管理制度,特別是嚴格了善款的管理,物資出入庫的管理,完善建立了文書檔案資料,明確了會長、副會長、會員的職責,建全了受助人的有關資料,確實做到了公開、公正、透明,使善款用的得當,物資發放合理,做到了資助人放心,受助人高興。

  五、公而忘私,弘揚美德

  高會長從事慈善事業所做的貢獻,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她多少次帶病外出籌措資金,多少次顧不得回家照顧家人,又多少次深入到貧困群眾的家里,任勞任怨,帶病工作。由于勞累過度,加之早年留下的腰椎和髕骨骨折后遺癥,使得她每次下樓梯都很吃力,就是這樣,她仍然一聲不吭,堅持工作。同時她還積極組織志愿者搞活動,并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愛心人士的善舉,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將愛心傳承下去。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