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榮
八旬老人景區設茶攤 23年為游客免費供茶
助人為樂
江西省
2016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周文榮,男,中國共產黨員,1937年6月出生,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筠門嶺鎮羊角村人。周文榮家住當地景區漢仙巖山腳下。從1993年開始,他在景區開設茶攤,23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免費為過往游客提供休憩、茶水服務。每天早上徒步幾公里攀登崎嶇的山路到達景區的茶攤,只為服務游客,下午待游客散去下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也從一位50多歲的老頭,變成了頭發斑白的八旬老者。

  設置茶攤,免費供茶

  周文榮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人生稍微高光的經歷便是年輕的時候在村里擔任過村黨支部副書記。如今,他在漢仙巖景區數十年如一日為游客服務的恒心和愛心贏得了五湖四海游客的點贊,被人們敬稱為“最美茶攤老人”。漢仙巖景區是贛南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古以來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萊”的美譽。1993年,周文榮已經年過半百,恰遇漢仙巖景區旅游正在興起的時候,每天來往的游客絡繹不絕。周文榮人老心未老,他看到景區當時還沒有一個供游客歇息的地方,就和其他村民想辦法整理出一塊空地來。他們在景區的路上,選定一處刻有“仙人奕樂”巨石蓋頂的天然石棚里,當時那里亂石堆砌,坑坑洼洼,周文榮和其他村民投工投勞,清理沙土,夯實地面,同時捐善款購買水泥,把一袋一袋水泥從山腳靠肩挑手扛搬上山來,鋪設了一個十幾平方的平地。周文榮購買了幾張小方桌,供來往游客休息。還把山下的電線架設到了景區,添置茶具茶葉,讓游客爬山累了可以坐下來喝上熱茶。

  堅守“事業”,初心不變

  一年一年,慢慢地,周文榮把免費茶水攤當成了自己的“事業”。每天上山,天天如此,有時候有事去趕集,買完東西回來,還要上山來?,F如今,每天早晨六七點鐘,周文榮挎上一個褪了色的布袋,步行2公里爬山登梯至景點設攤,挑水、摘茶、燒水、泡茶,確保八九點鐘第一波游客上來能喝到熱茶水。每位來漢仙巖的游客,在攀爬過景區陡峭而狹窄的巖洞和石梯后,都會在石棚下作短暫的停留,每當看到游客一坐下來,周文榮就會沏好熱茶端過來,讓一撥又一撥的游客賓至如歸。為了方便游客,周文榮還自費將小矮桌換成了更高的方桌。有時候,周文榮也會給游客講上一段漢鐘離和韓湘子在漢仙巖下棋的傳說,讓更多人了解漢仙巖的風土人情。周文榮說,逢年過節,往往是游客最多的時候,這時候也是最忙的時候,需要早早就趕上山。到了旅游旺季,游客很多,一天需要準備4桶水。為了供茶方便,這位八旬老人還在離茶攤點二三十米處挖了一口山泉井,并且栽種了20多棵茶樹。雨季水源充足,到石井里取水即可。到了冬季干旱天氣,山腰上的山泉井干涸,周文榮就要挑著20公斤的油瓶到山下去接水。下山挑水需經過狹窄的山洞,平時行人過往,必須手腳并用,每次經過山洞,周文榮都卸下擔子,一桶水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提過去,然后重新挑到目的地。

  服務游客,樂于忘憂

  每次上山,都會發現,這位清瘦的老人大都穿著那件褪色的襯衫。而春去秋來,周文榮的生活軌跡,是家和茶攤,兩點一線。這種簡單樸素的生活,老人感到滿足。為了服務游客,周文榮中午也在茶攤吃飯。十一點多洗米下鍋,然后把早上從家里帶來的裝在一個小口盅里的菜熱一下,將就著吃。下午待游客散去才回家。在景區守茶攤,是一守就是一整天?!耙郧吧仙絹?,只要二十多分鐘,現在要三四十分鐘?!敝芪臉s說。歲月在周文榮身上留下痕跡,頭發漸漸花白了,腿腳也不像以前利索,現在上山要拄上拐杖,也會遇到意外的情況,上午還是艷陽高照,下午下起傾盆大雨,踏著濕滑的路,淋成落湯雞。有一次,來的路上,周文榮突來頭暈目眩,眼前一片白,拄著拐杖立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最后他還是堅持上山。周文榮育有三女一兒,兒女們也算事業有成,生活基本無憂。有段時間,家人也曾一度反對他天天去守茶攤,畢竟都那么老了,陡峭險峻的景區石道就算是年輕人都爬的滿頭大汗,老人家了天天來來回回,總是叫子女擔心牽掛的。周文榮總是以“走動走動是鍛煉身體,山上空氣新鮮”等等說詞堅持上山?!斑@么多人來玩,能為游客們服務我心里很高興!這里風景宜人,為服務游客是一件小事,是修行積德。只要身體吃得消,我就會堅持下去?!敝芪臉s高興地說,他想服務更多游客,讓他們爬山時能歇歇腳、喝喝茶,對會昌有一個好印象。

來源:江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