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貴
六旬“愚公”自發為村民修路30余年
助人為樂
貴州
2015年12月
1.jpg
人物故事:

  三伏暑天,烈日灼灼,在貴州省鳳岡縣花坪鎮通往關口村的鄉村公路上,經常出現這樣一個身影,一位60多歲的老人,手握鋤頭,肩背背簍,不時對這條鄉村公路的破損之處進行填充修補。 

  老人名叫張金貴,花坪鎮關口村下寨組人,今年67歲的他已經自發在關口村周圍修補了30多年的路,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關口村“活愚公”。 

  “要想富,先修路?!睋碛幸粭l平坦的水泥路一直是改革開放以來關口村村民們的心愿,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張金貴就一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為實現這個心愿而奮斗著。 

  關口村位于花坪鎮偏遠地帶,地處鳳岡、余慶、德江三縣的交界處,比鄰東山村。在水泥路修通以前,從村子到鎮上只有一些坑坑洼洼的泥濘小道,遇到陰雨天,積水成河,泥水四濺,村里的孩子們上學不方便,要繞行幾公里的山路才能走到學校。老人們趕集更是苦不堪言,每年都有老人出行摔傷的事情發生,而村民們要想將種植的農作物運送到市場上去賣,更是談何容易,路不通成了制約村民生活、生產的難題。 

  1983年,當時還只有35歲的張金貴全然不顧妻兒反對,毅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把花坪連接東山村和關口村14公里的泥濘小道修補好。 

  多做好事、不做壞事,是張金貴的祖輩傳習,他的父親是共產黨員,還擔任關口村村支書多年,是他心中為群眾服務的榜樣?!坝写迕裾f我傻,說我一個人不可能修得好這么長的路。但是我就想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天補一點,總有一天能把路給修補好?!睆埥鹳F一直堅定著自己的修路信仰。就這樣,每天早上6點多,張金貴便帶著背簍、鋤頭等修路工具出門,連午飯都是托人帶,往往都是匆忙吃上幾口又投入到修路工作中??匆娪锌拥牡胤骄捅滁c小石子來把坑填平,看見不平整的路就用鏟子把路鏟平,對于狹窄的道路,張金貴就用鋤頭一點一點地把道路拓寬。 

  “以前的路太爛了,連拖拉機都開不進來,把路修補好了,車子可以勉強開進村子里面了,鄉親們出行也就方面了?!边@項枯燥而又孤獨的修路工程,張金貴一堅持就是25年,直到2008年,終于由政府出資將花坪連接關口的公路全部硬化成水泥路,關口村村民祖祖輩輩的通路心愿終于實現,其中張金貴老人功不可沒。村子里的路修通了,但是張金貴老人并沒有停止自己的修路工作,他的修路“工程”又指向了通組路,他說:“通村路修好了,但是通組路還爛著吶!” 

  2009年,張金貴又開始自發修繕關口村下寨組到蘇家碾房的通組路,他把自己種烤煙賺來的1萬多元錢也全部補貼在這條通組路上。人手不夠他就自掏腰包請工人,山石擋道就買炸藥來炸,早出晚歸耗時3年,終于修通了這條長近2公里,寬3.5米的通組路,就此解決了上寨組30多名初中生上學出行難的問題。 

  “張金貴老人是我們關口村的獨生子女戶,家中只有一個獨兒。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伯伯就為關口村做了一輩子的好事,村里家家戶戶都愛戴他?!标P口村黨總支書記龍慧琴稱贊說。 

  如今,老伴跟隨兒子去貴陽生活了,張金貴卻選擇堅守下來。他說:“花坪是我的家鄉,我舍不得離開,打算留下來,對需要修補的路面繼續進行修補和維護?!蹦壳?,關口通往花坪的公路比較狹窄,會車困難,張金貴就背來石頭,填補會車道。路上雜草叢生,影響行駛路線,他就拿出鐮刀一點點地割去雜草。 

  30多年彈指間,張金貴老人也從當年的滿頭青絲變成了如今的兩鬢白發,但他的身影仍經常出現在關口到花坪的各個公路段上,他的修路信念也一直在堅守,他的修路“工程”仍一直在繼續……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貴州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