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遠
老人11年堅持義務清運垃圾 被譽“環保衛士”
助人為樂
江西
2015年8月
1.jpg
人物故事:

  張自遠,72歲,鷹潭市月湖區山背社區居民。自2004年以來,他十一年如一日天天堅持到城區公園、河道義務打撈清運水面的飄浮垃圾,無償為社區清洗“牛皮癬”,人們親切地稱老人為“活雷鋒”、“環保衛士”,鷹潭市授予他“感動鷹潭十佳新人新事”、鷹潭市“十佳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十多年來,無論是春去秋來,還是酷暑嚴冬。漫步或途經東湖公園、濱江公園的人們,總能看見一位身材矮小、穿著樸素的老人。他用長竹竿挑著張魚網,小心翼翼地從湖中撈起臭魚死蝦和各種雜物,嫻熟地倒進身邊的水桶里,然后吃力地挑往附近的垃圾中轉站。他不謀分文,卻心甘情愿為打撈城區公園水面垃圾而往返奔波。同時,他還無償為社區清洗“牛皮癬”,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炎炎夏日總能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他不是環衛人員,卻是盡其所能讓城市的水更清、草更綠、天更藍;他不是共產黨員,卻有著許多共產黨員一樣的無私情懷;他只有小學文化,卻用自己純樸的舉動、無聲的言語詮釋著文化與道德之間的非對等關系。他就是月湖區江邊街道辦事處山背社區居民、原市制革廠普通退休工人張自遠。

  “公園是我的‘健身舞臺’,打撈垃圾是我的‘健身操’!” 2004年7月,細心的鷹潭市民發現,在鷹潭東湖公園出現了一位身材瘦弱的“環保衛士”。春夏兩季,是他最為忙碌的時候。每天,先在湖里打撈垃圾,再把垃圾從小船卸裝到板車上,拉到附近的垃圾中轉站,來來回回得清理三、四車左右。有時因為氣候和環境原因,一天僅撈起的死魚達數百斤,那刺鼻的惡臭味路人避之猶惟恐不及,可他卻一條條地撈起,一勺勺裝車,又一車車拉走,一趟接著一趟,直到精疲力竭為;一個年約七旬的老者,天天在水中和岸邊打撈垃圾,如若不慎,常有船翻人傷或腳滑落水的風險,但十多年來,他從未停歇……這就是張自遠老人。

  2008年1月,張自遠從東湖公園“轉戰”到人民公園。老人說:“人民公園免費開放后,市內外的游客多了,湖面垃圾也多了,我挪到這個地方來能打撈清理更多的垃圾!”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張自遠每天堅持5點多鐘就起床,從家里步行6里多路到人民公園打撈清理垃圾,一直干到上午8點多才回家吃早飯。遇到節假日時,上午活兒太多沒干完,老人下午一定又會趕來接著干。長期以來,每天堅持義務到公園打撈清理垃圾似乎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其實并非他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他有著一顆超乎尋常的愛心和社會公德心,有著無私付出的博大情懷。當那些好奇而又天真的孩子們,滿懷崇敬地問他累不累時,他總是風趣地說:“苦不苦,不如紅軍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簡潔的話語既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謙遜,也看到了他的信心與毅力。 “只要能走動,我會堅持干下去!”

  “只要身體健康,能走得動路,能拿得動掃把、長勺,我就會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睆堊赃h做事總有那股子韌勁、倔勁。十一年來,他幾乎沒有停止過步行到公園義務打撈垃圾的腳步。手掌上的老繭破了又長、長了又破,盛夏時臉龐、脖子被曬得黑乎乎的,一天得換洗一身衣服,鞋子也不知穿破了幾雙,可他從來都不在意。唯一讓他感到“自責”的,是2008年岳父去世時為料理喪事“曠工”了兩天?!耙簿蛢商鞗]及時打撈,公園湖面、河面就漂起不少垃圾和樹葉,這活也曠不得工??!”

  有人說他“傻”、有人說他“作秀”,家人也一度不理解他的選擇,可張自遠從不介意,就這樣“傻而作秀”了整整11年?!翱吹焦珗@水面都干凈了,我心里才舒坦。我年紀大了,能力有限,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愿能繼續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边@番樸實話語,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這位退休老黨員的為民情懷和新時期“活雷鋒”的精神風貌。張自遠的事跡,深深感動了鷹潭市民,也吸引了社會各界和眾多媒體的關注。

  2015年1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七旬老人義務打撈垃圾11載》為題,用2分多鐘的時間播出了張自遠老人的先進事跡,向全國宣傳了鷹潭的正能量;2015年1月13日,《新法制報》以《義務打撈湖面垃圾11載老人善舉成公園最美風景》為題,也報道了老人的先進事跡。報道這樣寫道:這么一位瘦瘦的老人,他的名字在鷹潭已婦孺皆知,他的故事早已成為“愛心正能量”;1月17日,阿里公益特地委托省屬媒體記者將“天天正能量”特等獎及獎金送到張自遠老人手中,張自遠成為江西省第10位“天天正能量”獎的獲得者。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江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