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瓊蘭
六旬黨支書創業帶村民脫貧致富 30年照顧38位孤寡老人
助人為樂
云南
2015年6月
1.jpg
人物故事:

  代瓊蘭是昆明市西山區下沖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該社區上沖村小組黨支部書記。她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一片愛心,數十年如一日植根基層,以村為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關愛弱者,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好嬢嬢。

  下沖村過去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代瓊蘭1973年嫁到村里時,全家7口人吃飯都成問題。代瓊蘭立志要改變現狀,讓自己和鄉親們改變貧窮的面貌。她沒有上過學,卻憑著自己的虛心和勤奮學會了獸醫和接生(親手接生了100多名新生兒)。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她先是做起了粉絲加工生意,帶著全家老幼,每天起早摸黑,一邊加工粉絲,同時飼養生豬。略有積蓄后承包小型沙場,開起推土機,承包平板車拉沙,自己帶著年幼的兒子一鏟一鏟卸車。有一次一連卸了7輛車,累得只能喝水什么也吃不進去。推土機的“離合器”很重,一腳下去就要25公斤力氣。她沒有退縮,咬牙扛住壓力,硬是把推土機開得得心應手。

  1993年,代瓊蘭家經濟狀況好轉,購買了第一輛東風車運輸砂石。她擔心駕駛員夜里路上打瞌睡,就白天跑業務,晚上坐在副駕位置保安全。還克服識字不多的困難,在全村婦女中第一個考上大車駕駛執照,自己駕車上工地。昆明市內好多建筑工地都留下了她運送建筑材料的深深車轍。她和家人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掙應得的錢,鼓足勇氣邁出了創業路上的一個又一個第一步,擁有了自己的車輛和其它施工機械,穩穩走上了富裕路。

  代瓊蘭自家富了不忘幫助大家致富。她改革開放前擔任過生產隊長、婦女主任。但那時因為貧窮,只能給予困難家庭免去自己應收的接生費1.6元等幫助。2004年,她富裕了,又接過帶領村民致富的擔子,擔任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和村民小組組長,把村里的發展和村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放在了自己的心上。一位村民一心想學習駕駛擺脫貧窮,又擔心難以學會。代瓊蘭就以自己的事例耐心勸說:別人能做的事情,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做?!終于幫助她鼓起勇氣,學會開車搞運輸,蓋起了新房。在鎮黨委出資一萬元的情況下,她捐資5000元,動員全村上下一起出力,把村里800米長的泥濘小路路修成了水泥路。捐資了一萬元,幫助家鄉祿勸河東莊修橋。捐資3萬元為村里修了蓄水池,解決了村里人畜飲水問題。出資2萬元修繕了鎮里的區級重點保護文物——戴雄墓。2005年夏季,天氣持續高溫,鎮里大面積旱災,她主動把自家漁塘的水、電無償提供給村民抗旱保苗。一位村民的女兒高考前緊急補辦身份證,代瓊蘭也親自和派出所領導聯系,終于得到了解決?,F在的下沖村,已經改變了面貌,很多農家告別干打壘土坯房,住進了新蓋起的小洋樓。近幾年,為了提高土地單產效益,她帶頭試種良種辣椒和櫻桃,還免費送出價值4萬多元的櫻桃樹苗供村民試種。近期為普及村里良種辣椒的種植,她想方設法為村里爭取到昆明市西山區支助的三十萬元,以解決梯田種植灌水問題?,F在,村內秩序井然,村容村貌整潔衛生,村民們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代瓊蘭深愛著老人和孤兒。30多年來,她堅持照顧村里和鄰近的孤寡老人和孤兒。1979年,村里的五保戶王剛生病臥床沒人照看,她每天端水端飯伺候,還和丈夫請來醫生,幫老人打針吃藥,28天以后把老人接到家中贍養。當時全家生活貧寒,很多人都認為她堅持不了幾天。但她沒有放棄,一直照顧老人到2002年2月7日去世,整整堅持了23年。

  隨著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她心里明白自己的成功是依靠政府關懷和鄉親支持,覺得自己有能力了,就要關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1993年以來,常常資助照顧鎮里、村里的孤殘、五保戶老人和兒童。每到逢年過節,都要買上衣物、食品、生活日用品等去看望他們。電視上報道嵩明縣一小個女孩得了骨髓炎無錢治療,她送去了1000元……。

  2004年,代瓊蘭租用29.03畝荒山,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共有床位144個的喜福樂老年公寓。她把本村和鄰村的孤寡老人都接到公寓照料,為他們提供食宿醫療條件,養老送終。公寓里孤殘老人最多時有38位,其中有5位是盲人,年紀最大98歲,至今仍有18位老人和2個小女孩兒。

  女孩劉冬梅是一個孤兒。女孩劉竹春父親雙目失明,母親在她三個月大的時候去世了。2006年10歲的劉竹春父女倆和9歲的劉冬梅一起被接到公寓生活。竹春患有脖子往一邊偏的遺傳病,2010年7月代瓊蘭自己花錢帶她到醫院做了手術,恢復得非常好。代瓊蘭要盡自己的所能彌補她們從小缺失的母愛,讓她們和別的孩子一樣幸??鞓返某砷L。送她們上學,每當孩子放假或節假日,她都要親自帶孩子到公園及游樂場玩耍,雖然自己識字不多但還是要親自看一看他們的作業,看不懂的就讓她們念給自己聽,每年就是再忙也要去參加她們的家長會。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教她們做人?,F在,冬梅就讀于昆明北師大附中初二班,竹春現就讀于昆明市女子高中,各科成績都非常好。她們假期回到老年公寓,就幫著照料老人,端水送飯,成了代瓊蘭的好幫手。

  公寓建成至今,代瓊蘭和她的家人再沒有回過自己家里居住。她丈夫、兒子兒媳全都住在公寓,幫助打理。在外工作的女兒、女婿周末回來,也一起照料老人。她把關心照顧老人作為自己的“功課”,每天忙完村里、地里的事,就回到老年公寓跟老人們同吃一鍋飯,住在公寓里。三年前她接收了現年98歲的普瓊珍老人后,天天晚上陪住在同一間房,并定期為老人洗頭洗澡。每當遇到老人生病更是悉心照料。雙目失明的鄧志斌生病住院,她每天都要抽空去給他喂飯喂水。李桂芬老人83歲時生病住院,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代瓊蘭每次都懇請醫生盡力搶救,每天給她洗臉、梳頭、捶背、擦腳,讓老人鼓起痊愈的信心,終于在入院28天后康復出院。嚴老蘭老人接到公寓時就患有精神病,大小便失禁,她每天給老人洗澡、擦背,一直到于2010年2月1日84歲時去世。她還給兩對孤寡老人牽線搭橋,幫助老人找到伴侶。老人們夸獎她是自己的親女兒,是“活菩薩”。有的老人說:“瓊蘭呵,是你一次又一次把我從鬼門關、閻王殿給拉回來”。

  目前,喜福樂老年公寓蔬菜肉類自給自足。滿院綠樹成蔭,瓜果飄香,豬肥魚躍。老人們餐餐葷素搭配,飯菜送到手中,每周用洗衣機清洗衣物,院內適宜散步娛樂,房間方便觀看電視,夏日有樹蔭乘涼,冬天可到烤火房取暖。公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當地各級領導經常關心,提供了相關政策扶持。常有社團和機構前往參觀慰問。代瓊蘭說她“不僅有了一個和睦溫馨的小家,更有了一個人丁興旺,其樂融融的大家”。

  如今,代瓊蘭年近花甲,但矢志不移。她說:我一定不負眾望,將老年公寓一直辦下去,讓老人們在溫暖祥和的環境中安享晚年。要把善事、好事當作我一生的事業來做,用我的愛心、耐心、信心善待他們,讓他們在充滿祥和的氛圍里享受人間的關愛。我還要把這種愛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孤殘老人和孩子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她正在爭取政府支持村里農耕灌溉工程,要把目前種植的玉米地變成辣椒、櫻桃等高效耕地。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云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