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立
七旬老人退休后20余年樂奉獻 組建學雷鋒小分隊為民服務
助人為樂
甘肅
2015年6月
1.jpg
人物故事:

  在金陽里社區,人們時常會看到一名滿頭白發,但精神鑠爽的老人。他的身影時而出現在居民家中,時而出現在社區組織的各類活動之中。他說:“我能在為他人服務中得到快樂,我愿意為他人快樂而去服務?!彼褪沁B續8年被評為金川集團公司“老有所為”先進個人,被金川集團公司評為“十佳職工健康之星”,被授予金川集團公司離退管中心“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志愿者”稱號,被命名為金昌市第三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的杜春立。

  今年78歲的杜春立,他是雷鋒同一年代當的兵,參軍后進入中國人民解放第一汽車拖拉機修理學校,學習修理鉗工專業,后來轉業到金川公司工作。在部隊時,他就非常崇拜雷鋒同志,雷鋒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他,激勵著他。使他下定決心,今后要像雷鋒那樣,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杜春立是一個認真負責、關心集體的人。

  退休前,他就想著退休后要用自己一技之長服務于人民,為群眾做更多的好事、實事。退休后,他被選為居民樓棟長,認真負責地從事起了他的社區服務“工作”。他按照金川集團公司和社區的要求,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深入發動全樓居民,集資粉刷樓道、墻壁,清理樓內外垃圾,修理樓道照明,制定“居民文明公約”。他利用廢舊裝飾材料,在居民樓前制作文化園地,設立了政策要聞欄、保健知識欄和報刊閱讀欄等專欄。

  杜春立設計了有鑰匙帶了嗎?液化氣關了嗎?電器開關關了嗎?水龍頭關了嗎?門窗關好了嗎?別讓陌生人進家等內容的居民安全出行溫馨提示卡,增強了社區廣大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識。后被金川公司服務公司采納,在所有居民小區當中進行了推廣。通過他的積極努力,硬是把他居住的陳舊壁板樓創建成遠近聞名的“文明樓”、“樣板樓”。

  2004年,杜春立擔任了十二區黨支部圖書閱覽室義務管理員。在支部中,他來的最早回的最晚,把雜亂無序的幾千冊圖書和十幾種雜志分門別類,一一整理上架,把各類報刊每天按時裝到閱報欄內,方便了黨員們閱讀查看。他把家中的組合音響,LD播放機和老唱片、原聲磁帶以及各種光碟共100多張(盒),搬來了黨支部,自己出錢對支部原有的影音播放設施進行了改裝,使得來活動的老年人可以隨意點播自己愛聽的歌曲,欣賞到自己喜歡的音樂。

  作為曾經單位的技術骨干,退休后,杜春立仍然關心著廠里的工作和企業的發展。曾多次回原單位義務修理木工機械、打膠漿機、電動牽引車,幫助加工簡易壓輥和軸承壓錕150多把,還把自己親手設計的軸承壓輥圖紙送給了車間,使車間技術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杜春立是一位認真細致、心靈手巧的人。

  杜春立老人有個習慣,只要看到報紙雜志上有對老年朋友健康有益的資料,他都會認真留存。三個年頭里,他累計用223天的時間,把多年來積攢下來的舊報紙、舊雜志進行篩選,剪輯、分類、編輯、排版、粘貼,裝訂成共三期十五冊的剪報叢書。收集中老年養生保健知識、民間驗方小偏方、老年人常見病防治、運動健身常識、飲食與營養知識等內容9500多條,共2500多頁120多萬字。深受廣大老年朋友的喜愛,成為我市實施健康工程的一件寶物。

  細心的他留意到社區和黨支部經常性開會搞活動要掛會標,他根據房屋結構設計繪制圖紙,利用廢材料制作了手動橫幅升降器,解決了懸掛會標、橫幅費時費力還不安全的問題。他還精心設計制作了包含有值班人姓名、時間、職責及聯系電話的值日公示轉牌和萬年歷轉牌,很受大家的喜愛。在社區、支部和居民家中隨處可見他的小發明、小制作。

  這些年來,每次給災區捐助他會第一個獻上自己的愛心,并且主動承擔捐助活動的動員、驗收、登記、分類、清點、整理、包裝、集中運送的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至今,他配合黨支部積極參加組織號召全體黨員和居民為災區捐款5萬多元元,捐贈衣物3000多件,款物合價超過了15萬元。

  杜春立是一個樂于奉獻、不求回報的人。

  杜春立用他的行動,時刻踐行著他說的“我能在為他人服務中得到快樂,我愿意為他人快樂而去服務?!边@句易說而不易做。

  退休二十五年來,他用自己掌握的多門技術和為民服務的滿腔熱忱,為廣大居民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余熱。每年三月份,他都會積極參加社區和黨支部聯合組織開展學雷鋒為民服務一條街活動。這些年來,他個人給居民修焊的各種金屬盆、鍋及生活用具有600余件,電鉻鐵用壞了多把,焊錫用掉了好幾公斤。辦公室、會議室、活動室的桌椅板凳壞了,他發現后會立即進行修理,先后使120多件本該廢棄的辦公用具得到了再次使用,節約購置資金上萬元。

  杜春立總是盡心盡力為左鄰右舍解決困難,偶爾遇上需要幫助的人和事他也會主動幫助。他去壓面條,趕上壓面機壞了,他二話不說進行查看,回家制作配件,拿上工具到壓面房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幫助修好了壓面機。他去復印店復印材料,看到店主正在為復印機蓋壞了影響復印效果發愁,次日他帶著工具材料幫助修好了機蓋子。他去浴池洗澡,發現搓背工用的塑料盆壞了,第二天,他回家用鋁板定做了一個盆給搓背工使用。他到一個下崗失業人員開的理發店理發,發現部分理發工具和洗發劑無處擺放,凌亂的堆在地上,他回家把閑置的柜子改裝成貨架,送給了店主。

  社區的居民常說,修東西就找杜師傅。社區80多歲的張大爺,身體有病,行動不變,家里的坐便器年久失修,又找不到會修理的人,一直不能正常使用。一天他遇到杜春立后,隨口問了一下會不會修理。結果杜春立當天下午就帶著工具去往張大爺家幫助修理。當時,正值炎熱的7月,杜春立忍受著撲鼻臭氣,用了近3天的時間,終于給張大爺修好了坐便器。他還把老人家的坐便器、水箱、洗手間等清洗打掃的干干凈凈,并按照老人的要求,把變形的陽臺鋼窗進行了校正維修,更換了廚房水池軟管,臨走時還叮嚀張大爺有事隨時給他打電話。

  杜春立是一名堅持信仰、踐行宗旨的黨員。

  2008年6月,在杜春立72歲之時,終于實現了自己幾十年的政治夙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更加精神換發,顯得年輕了很多,工作干勁更足了。他說:自己會照黨的宗旨永遠地做下去,用實際行動來實現神圣的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杜春立時常在想,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建立起學雷鋒活動的長效服務機制,能讓人們時常感到雷鋒就在身邊。他要發動和帶動更多有無私奉獻精神,有一技之長和有愛心的人加入學雷鋒服務的行列,為更多的居民服務。2003年,在他的倡導下,在社區和黨支部的支持下,他組建了金昌市第一個“學雷鋒為民服務”工作室,把隊伍發展了到六人。2012年下半年,為滿足更多社區居民服務需求,他把工作室改建成 “助老服務小分隊”,新吸收了醫生、鉗工、管工等專業技能型志愿者,把團隊發展到了十二人,把服務項目開設到六個類別。隨著服務項目的增多,服務對象也不斷增多,服務時間和服務量也在日益增加。服務時間由原來的每月最后一個星期五到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再到每周五開展,最后,由于還不能滿足需求量,調整到現在的每天服務。隊員們每天早來晚走,沒有怨言,不講條件,不計報酬,甘愿奉獻,一天天、一次次為居民提供著各種服務。開展活動缺什么,只要自己家里有,隊員就會主動拿來使用。他們發揮著“一厘錢”的雷鋒精神,只要看到居民扔棄的生活垃圾中有能利用的物品,他們都會撿回把它們再利用起來。個別年老的隊員身體常年有病,但仍然堅持留在崗位上為居民服務著。據不完全統計,僅2012年,服務小分隊累計為民服務天數達266天,服務人數約955人次,其中:綜合家電修理110件,修理電磁爐40多臺,修理生活用具60件,修磨刀剪153件,老年人理發84人次,測量血壓136人次,同時,還經常性開展居民健康保健咨詢等活動。使助老服務小分隊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杜春立老人能做到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與他信守理想、樂于奉獻的精神分不開,與他堅持信仰、踐行宗旨的精神分不開,也是與他熱心腸的老伴石春蘭的理解、鼓勵和支持分不開的。石春蘭老人在身體常年有病的情況下,承攬了全部家務,任勞任怨,默默地為丈夫解決后顧之憂,全力支持著丈夫為民服務,為民做實事、做好事。杜春立老人每當在人們面前提起老伴,總會流露出一種自豪感和對妻子的內疚感。

  一位古稀老人,一個自發的團隊,他們在奉獻中傳播文明,在付出中提高境界,在實踐中體現價值,他們做的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確是與居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好事。用杜春立老人的話說:“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和我的小分隊將把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長期堅持做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font>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甘肅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