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梅
七旬退休教師15年義務在社區學校教唱
助人為樂
天津
2015年5月
4.jpg
人物故事:

  朱紹梅,74歲,女,退休幼教老師。什么是快樂?答案歷來眾說紛紜。但對七十四歲的退休幼教老師朱紹梅而言,只有四個字——做志愿者。所以,朱老師十五年如一日,義務在社區和市民學校教唱,用歌聲感召、感染、感動著她身邊的一批批中老年人,甚至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們傳統的思維模式與生活方式。難怪朱老師的“學生”們說,朱老師是我們的榜樣,她不僅歌唱的好,人品更好。從她身上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熱愛生活才有幸福,志愿奉獻才有快樂。

  也許有人認為朱老師的“事跡”過于平凡、簡單。的確,如果用金錢、物質作為衡量的標準,朱老師的所作所為所奉獻確實微不足道,但再有錢有權有勢力的人,誰能帶給那么多老年人以快樂?而且走入暮年的老人,有的疾病纏身,有的心情憂郁,有的孤獨寂寞,對他們來說彌足珍貴的,不是錢也不是物,而是求之不得的快樂,而朱老師就是帶給老人們快樂的人??梢娺@種平凡、簡單,正是社會所需的正能量,也是人間有溫度的真善美,更是老人們心靈的“搭把手”。

  俗話說,樹有根、水有源。朱老師為什么做志愿者?為什么十五年如一日?曾是許多不理解的問題。但走近朱老師,了解她的“故事”,感受她的心路,就能發現經歷了痛苦的人,才懂得快樂;敢于面對困難的人,才能夠堅強。朱老師的執著和熱情,源于她找到了生命的價值,走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1996年,56歲的朱老師謝絕了單位的返聘,退休回家照顧患病的愛人。雖說每天的家務讓她忙忙碌碌,但畢竟工作了一輩子,一下子回家圍著鍋臺轉,內心的失落不禁油然而生。這時,了解她性格,理解她心理的老伴,鼓勵她去參加教師業余合唱團。果不其然,合唱團活動讓朱老師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每當音樂響起,放聲高歌時,心中的不快消失了,身上的病痛減輕了,心靈隨著歌聲放飛,悠然覺得天高了、地寬了,世界變得美好了……那時她便想,假如能帶動更多的人唱歌,他們豈不也可以自己一樣,享受歌唱帶來的快樂與美好嗎?

  許是天隨人愿,這時一所市民學校的領導找上門來,請朱老師“出山”教唱歌。因為他們了解到,朱老師多年從事教育工作,本人素質很好;另外,她還接受過系統的聲樂培訓,無論教唱還是演唱,都有一定水平,是市民學校最合適的人選。然后,他們也有擔心,一是擔心朱老師的身體和年齡,能不能勝任;二是故慮市民學校的老師沒有報酬,朱老師愿不愿意接受。沒承想,他們話音剛落,朱老師爽快地說:“沒問題,我愿意!”

  朱老師的合唱班招生了。按說既然是招生,就要有條件。但朱老師對前來報名的人說:我一不考試、二不交費,無論年齡多大,無論水平高低,只要唱時熱情高,唱后心情好,所有人我都歡迎。所以在市民學校,朱老師的合唱班人氣超高,教室里經常講臺前坐著學員,講臺后也坐也學員,需要教唱兩個小時的朱老師,只有勉強可以轉身的“立足之地”。因為出入不方便,每次課前她不喝水,避免上衛生間;課前帶齊教案、歌片,無需來回走動。

  當時很多人認為招生不設門檻的合唱班,無非是湊一起“樂呵樂呵”。但事實是,自打開班起,朱老師便專業而系統地給她的老年學員們上課,從發聲到氣息,從識譜到節奏,從音樂處理到相互配合,由淺入深地引導、訓練,讓學員們逐漸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方法,越來越感覺到,用心歌唱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快樂。跟朱老師學唱歌,過程比結果有意義,學習比成就更重要;過程體驗了進步,學習豐富了人生。雖然自己年近黃昏,但人生夕陽一樣美麗。

  名聲在外的合唱班,使老年學員們越來越有激情,他們學唱時的認真、熱情、投入,讓朱老師非常感動,但卻也讓朱老師感到擔心。因為合唱班的學員,年齡大的超過八旬,年齡小的也接近六十,而且多數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若情緒過分激動,很可能發生意外。怎么才能既讓學員們盡興、開心,又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朱老師不僅自己冥思苦想,又多方請教學習,慢慢總結創新出一套“唱前活動保健表演操”。所謂“唱前活動保健表演操”,即選擇一首曲調平緩,節奏較慢的歌曲,再配上一定身體動作,邊唱邊表演,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除此之外,朱老師還有一個課前必問環節,問哪老人血壓不平穩?哪位身體不舒服,如果有這種情況,高聲區不準唱。正因為朱老師的細心周到,老人的孩子們都積極支持父母參加合唱班,有的老人參加了一期又一期。市民學校的負責人說,朱老師的合唱班辦了十五年,十五年期期爆滿。

  市民學校的合唱班名聲在外,社區干部找到朱老師,問她能不能在社區也辦一個合唱班。社區干部說,如果合唱班辦在社區,身體不很好、行動能力差的老人也可以就近參加了,這是他們的期望?!翱梢?,我朱紹梅為社會服務沒有別的本事,只有唱歌教歌的本錢,只要大家需要我,我愿意盡百分百的力量?!本瓦@樣,浦口道社區老人合唱班成立了,每周半天的活動,深感老人喜愛,說合唱班是他們的“精神家園”。

  十五年來,合唱班對老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和作用呢?發生在合唱班的兩個感人的“故事”,可謂是最好的解答。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位患心臟病的阿姨。她羨慕別人唱歌,自己也想唱歌,但卻怕身體承受不住。她問朱老師 “這些年連樓都很少下,我還能唱歌嗎?”朱老師笑著告訴她,她也教過患心臟病的學員,只要控制好運動量,選擇平緩溫柔的歌曲唱,不僅不會產生危險,而且還對健康有幫助?!罢娴膯??”“不信,你試試?!焙髞碇炖蠋熅蛯iT為她“量身訂做”了幾首適合她唱的歌曲,鼓勵她一點點增加歌唱時間和演唱難度。幾年后,這位阿姨不僅歌唱的好了,病情也有了明顯改善。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身患絕癥的大爺。當年,手術后的他情緒非常不好,對自己悲觀,對他人冷漠。雖然醫生再三對他說,保持快樂心情很重要,但他怎么也走不出內心陰影。就在這時,有人建議他參加市民學校的合唱班。抱著“有一搭無一搭”的心理,他走進了朱老師的合唱班。自從了解了這位大爺的情況后,朱老師總是貌似無意卻有意地在課上給他留一段時間,請他表演“獨唱”,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后來這位大爺得知了朱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動地說:“朱老師,自打參加合唱班,過去的悲觀情緒一掃而光,現在我過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我明白了人都有生命終結的那天,我不能把控生死,但能把控快樂?!焙髞?,這位大爺的癌癥還是復發了。那天,已感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他,最后一次走進合唱班,對朱老師說:“我還想最后唱一次歌,然后帶著快樂走到生命盡頭?!敝炖蠋熈鳒I了,她攙扶著這位大爺,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大爺把想唱的愛唱的都唱完。老人去世后,他的孩子告訴朱老師,老人走的很平靜很安詳,是帶著快樂離開的。

  有很多人看來,年過七旬的朱老師那么快樂,生活一定非常如意。其實,命運并沒有厚愛她,相依相伴的丈夫去世后,六年前,正值年富力強的大兒子突發腦干出血,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如今仍連翻身的能力都沒有。朱老師坦言,那段時間她很絕望,整天以淚洗面。兩個月后,學員們集體來看她,說合唱班離不開她,懇請朱老師務必還要回到講臺上。在這種情況下,朱老師安排好兒子,萬般無奈地回到講臺上……是學員們無情?是他們自私嗎?“不是,后來我才明白,學員們想把我痛苦中拉出來。果不其然,從那以后,我的心情好多了,課不耽誤,孩子也照樣精心照料?!?

  朱老師說,雖然做了十五年志愿者,但卻不知自己是否感動過他人,但她卻時時被感動。比如魏景瑩,幾來年一直義務幫她一起照顧兒子。魏景瑩只比她的兒子大幾歲,剛退休不久。需要給男病人擦身、接尿的活兒,護工都難找,她卻像對自己親人一樣,熱心、細心、耐心,一幫就是好幾年。再比如,孩子住院時每天近萬元的治療費,壓得她喘不過氣。這時,班里的學員主動為她集資。雖然千余元不算多,但那是他們的一片愛,對她來說比金子還珍貴?!翱上攵?,身邊有那么多人關心我、理解我,所以雖然生活中有痛苦,我依然感到快樂,這就是我做了十五年志愿者,而且還想繼續做下去的原因?!?/font>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天津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