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亮
七旬老人20余年打工助學 隱姓埋名捐20余萬元資助44名貧困生
助人為樂
內蒙古
2015年5月
3.jpg
人物故事:

  劉顯亮,男,1938年5月生,神華準能公司退休職工。他是一位78歲高齡的老人,本該安度晚年,卻早出晚歸、辛勤勞作,這樣堅守不是因為生活窘迫、子女不孝,而是為了圓更多的貧困孩子的讀書夢。十幾年來,他用微薄的退休工資和打工的收入20余萬元捐助貧困生44名,卻從不留名。

  或許,他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種雷鋒式的情懷,1990年,他兩次跑到30公里以外的小郵局匿名給生活困難的同事老喬寄錢,幫助老喬渡過難關,共處了十幾年老喬始終不知道幫助自己的人是誰,直到十幾年后才得知事情真相的老喬激動地握緊劉老的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就是這樣,劉顯亮做好事不留名的先進事跡在準能公司逐漸傳為美談,成為廣大職工學習的榜樣。

  1995年,劉顯亮老人退休了,按常理他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每當想到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他就寢食難安、心急如焚。他拒絕了親友們的好言勸阻,開始了一個打工者的生涯。他種過西瓜、育過秧苗,也嫁接過果樹,以每天十幾塊錢的微薄收入鋪就他的愛心之路。

  1999年,劉顯亮以一手過硬的園藝技術謀得了一份園林管理的工作。這一干就是13年,四千七百多個日子里,他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栽花育苗、修枝打杈,風吹日曬、雨淋霜凍,一年四季沒有假期,數不清磨圓了多少把鋤頭,也數不清穿爛了多少身工裝。退休工資2060多元,加上打工掙的1200多元,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但卻沒有一分錢的存款,“邊掙邊捐,幾近裸捐”已經成為劉顯亮老人的生活常態。

  2011年春天,剛剛建成的準旗二中急需綠化,校長康銘慕名找到了劉老,可劉老提出的條件竟讓康校長十分為難,因為劉老的條件是不要一分的報酬。從此他每天第一個去學校,親手栽種每一株花草,在劉老的帶動下,全校師生都加入到了綠化校園工作中,孩子們都特別喜歡跟著劉爺爺勞動,因為他們從中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園林知識,而且還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一次勞動之余,老人問孩子們,有誰知道父母的生日,結果全班只有六名同學舉起了手,劉老知道這不是孩子們的錯,因為現在的孩子從小豐衣足食、嬌生慣養,他們是很難生出感恩之心的,于是他給孩子們布置了特殊的家庭作業,回家給媽媽洗腳,沒想到第二天,她卻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電話里一個勁兒的說:“劉大爺,你把我給弄哭了,謝謝你?!眲⒗弦活^霧水,原來是一位家長打來的電話,這么多年了,孩子第一次給她洗腳,令她非常感動。劉老還教孩子們從零花錢里每月每月至少省出一塊錢存起來,讓他們從小學會管理錢財,知道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用辛苦換來的;他教孩子們為父母建立檔案,學會了解父母、心疼父母。在劉老的影響下,學校專門開展了感恩教育,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劉老也被學校特聘為終身員工,教師節,學校為表彰他做出的突出貢獻,獎勵給他3000元錢,可他非要留給學校讓作為獎學金發放給貧困學生。

  2013年暑假,一所高中因需安全加固,臨時借用二中的教學樓上課,一些學生自愿留在學校里義務澆樹,因為他們想讓劉爺爺多休息休息,劉老組織上孩子們對校園里的花草樹木進行統計,告訴他們各種花草的習性,休息時還教他們練習毛筆字,家長們口口相傳,劉老這特殊的暑期義工班竟吸引來了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有家長管不住的小學生,叛逆期的中學生、他資助的大學生,還有很多當地的領導也把孩子送來,他們有的做飯、有的洗碗、有的除草、澆樹,每天忙得不亦樂乎。這一消息讓初三年級任亮的父親聽說后,立刻找到劉老,“撲通”跪在地上,求他收下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能給兒子更多正面的影響。劉老和任亮接觸后,發現他在學校寡言少語但卻認識很多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有時還偷偷地抽煙,劉老經找他促膝長談,了解他的家庭,耐心地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經過劉老和老師、同學們的努力,假期結束時,任亮變得開朗了、愛笑了,家長們提著禮物來感謝,劉老一一謝絕,中考時,那個曾經門門功課不及格主動要求退學的任亮居然考了560分的成績,這讓劉老十分欣慰。

  別看劉老對孩子們大方,對自己卻十分吝嗇。他曾資助過的趙美麗說,一次她去拜訪老人,正趕上兩位老人吵架,劉老生氣的說:“兩棵白菜幾顆西紅柿你就花了將近20元錢?你知道這20塊錢夠一個窮娃娃吃幾天飯不?

  正是這位為了20元和妻子吵架的老人,捐助貧困孩子的資卻高達20余萬元,這些孩子是劉顯亮或從報紙上看到,或從親戚朋友中獲悉的,他們素不相識,這些孩子生于不幸但又何其幸運???從身殘志堅的聾啞兒童到離異家庭的單親娃娃,從準格爾旗薛家灣鎮到周邊的清水河、托縣再到四川、山東、寧夏等外省市。這些孩子一個又一個走進小學、中學、大學,他們有的成了企業家、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成了解放軍軍官……然而,直到現在,一些人都不知道資助他們的恩人是劉老。

  在劉老的眼里,受助學生個個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上學時,他給他們匯學費、生活費;畢業了,他幫他們找工作;找對象了,還讓老人來把關;甚至結婚時,老人還不忘送上一份賀禮……可他自己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幾乎就沒買過幾件像樣的衣服,大多數時候都是一身工裝、一雙舊帆布鞋再加一輛已經看不清底色的小電動車,到現在都住在1985年單位分的58平米的老房子里,水泥地坑坑洼洼,家具破破爛爛,老人卻舍不得花錢拾掇一下。

  莫道桑榆晚,夕陽分外紅。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多年來,劉顯亮總是省吃儉用,平日身體不舒服了,只是在藥店買一些藥吃。2014年,劉顯亮在家人的勸說下,到醫院進行了一次身體檢查,不曾想查出患上了胃癌。得知自己患胃癌后,劉顯亮沒有悲傷,而是比平日里顯得更為忙碌和辛勞。他想與病魔抗爭,趁有生之年再多賺些錢,再多資助幾個孩子,這是他最大的心愿?,F在老人還患有腦梗和心肌梗塞,身上隨時都裝著藥片,但就是這樣一位年過七旬、疾病纏身的老人,用他的余熱溫暖著幾十個貧寒學子的心靈,用他的堅守、執著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

  在老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品質感召下,準格爾旗的愛心人士自發組建了準格爾義工協會,專門去幫助那些因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孩子,短短兩年多時間,協會就吸引了四百多名愛心人士加入,相信今后會有更多人加入到這個愛心組織當中或產生更多的像這樣的社會愛心組織,沿著劉老的足跡,讓更多因貧困而無法繼續求學的孩子重新回到校園。

  劉顯亮,這個辛苦勞作一輩子的老人,依然步履堅定地行走在路上,用行動給我們上著最深刻的一堂課。當我們在被窩里八點不愿起床時,老人已經工作3個小時;當我們上網聊天兒、購物、打游戲時,劉老在土地上辛苦的耕作著。當我們發了工資想著去哪里大撮一頓時,老人卻在琢磨著哪個孩子的學費還沒有攢夠,該給哪個孩子寄生活費了……

  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比婚族、拼爹族比比皆是,而這位只讀了5年私塾,完全靠自學考入內蒙古農業大學研究生的老人,讓多少錦衣玉食的人們汗顏。而劉老自己,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求世間無綴學。這種精神,是多少人所缺少的???

  由于劉老的事跡慢慢被人們所知曉,近年來他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學雷鋒優秀志愿者、第四屆全區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鄂爾多斯市第三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鄂爾多斯市2011年度志愿服務先進個人、鄂爾多斯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內蒙古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