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英
彝族“礦山媽媽”24年養育4個孤兒
助人為樂
四川
2015年5月
2.jpg
人物故事:

  陸學英,今年57歲,是一名普通的彝族婦女,家住攀枝花市西區礦建社區。

  勤勞且善良的她,從1990年以來,除了撫養自己的3個孩子外,還陸續收養了4名孤兒。為了孩子,在井下采過煤、推過車,在建筑工地搬運材料、修路、撿垃圾,在焦化廠煉焦,幫當地農民栽秧種地,自己還開墾土地種菜、喂雞、養豬。在24年的時間里,靠著微薄的收入將7個孩子撫養長大。她的事跡感動了不少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礦山媽媽”。

  舉家遷入礦區

  1985年,隨著農轉非大軍不斷遷入攀枝花礦務局(現在的攀煤公司),陸學英跟隨在花山礦上班的丈夫保格長所(彝族),將自己的戶口和兩個女兒(保給長英、保給長芳)、一個兒子(保給澤民)的戶口從云南永勝縣的農村遷移到這里。當時,這座建設20多年的礦區,已有大批的職工家屬和子女遷移至此,為了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在三十九片區的山坡下面,找到了一塊窄小的空地,經過修建,一家五口住進了幾間并不寬敞的“干打壘”房屋,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她便開始撿廢品,便賣后掙點錢,維持家里的生活開銷。

  家庭不斷添新丁

  一天,她在街上撿廢品時,看見一個身體瘦弱的小男孩,被一幫比他大的男孩圍著欺負,十分可憐。她走上前去,幾聲怒吼,將那伙人驅散,把小孩拉到自己身邊,陸學英的細微舉動,使這個小男孩找到了失去的母愛,并深深信任了她,將自己的經歷從頭至尾告訴她。陸學英一邊流著淚,一邊聽他說自己的悲慘故事,在講述中得知,小男孩叫古麗華,今年7歲,是一名彝族人,他爸爸兩年前得肺癌死了,媽媽跟一個男人走了,現在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兒。陸學英把古麗華帶回家里,找來自己兒子穿過的衣服,給他穿上,用手輕輕拍了拍他瘦弱的肩膀說:“小華??!就在我家吧,我養活你,你就是我兒子了”。這是她收養的第一個孤兒。

  1998年,陸學英同時收養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孩子,彝族女孩羅小明和弟弟羅剛,兩姐弟也是來自苦難的家庭,他們的爸爸因長期患病,抵抗不住病痛的壓力,拋下他們一家人自殺了,母親為了能撫養好這兩個孩子,在一次找工作中,被一個外地老板以介紹工作為由,給了一包東西叫她帶到云南省下關市,在途中檢查時,在她的包里收出了120克毒品,最終以販毒罪被判無期徒刑。陸學英從別人那里得知這一消息時,幾經打聽,找到了她們兩人居住的地方,收養了羅小明和羅剛兩姐弟。

  2003年,只有一歲多的漢族男孩馬松,因父母離異,雙方都不要孩子,狠心的父母丟棄的他,成了孤兒,這是陸學英收養的第四個孩子。

  一如既往的好人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陸學英的七個孩子,總是讓她牽腸掛肚。如今,最小的馬松已經11歲,正在上小學五年級。其他的六孩子都已成人,古力華在陸學英老家蓋起了自己的房子,并結婚生子。雖然古麗華只讀完初中二年級就沒再讀書了,但對收養他的母親有著深深的感情,逢年過節還經常從老家打電話給她,詢問她的身體和生活情況,讓她深為感動。羅曉明、羅剛紛紛從技工學校畢業,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三個孩子中有一個也成家立業,有了很好的生活歸宿。

  社區成立志愿服務隊時,她得知消息就積極報名加入,并成為一名志愿者骨干。陸學英的隔壁鄰居是一位企業退休孤寡老人,行動吃力,性格內向,少與外人接觸,由于年高體弱,行動不便,陸學英便主動照顧起老人的起居生活,幫老人清洗被褥,打掃衛生,偶爾買了好吃的,也會給老人送去一份。在陸學英細心照料下,老人屋里和身上都收拾得干干凈凈,沒有異味。她們的言語中總是讓人感覺到溫暖,雖然他們沒有血緣,但這種鄰里之情卻超越了一切。

  在陸學英的心里,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鄰里有需求,她都會盡心盡力地幫助解決。她從來不會對別人說自己辛苦,每當別人問她會不會很累,會不會后悔,她從來都是笑著說,“我很幸福,很充實?!眴査秊槭裁纯偸菍e人那么好,她又笑著說,“每個人對我很好,我只是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平凡的事,而且我很快樂,幫助別人真的是很快樂?!边@是從心里發出的一種感情!

  她的先進事跡,引來了電視臺、報刊記者的采訪,經報道后,陸學英鮮為人知的事跡,感動了很多觀眾和讀者。

  2004年,由攀枝花市委和市婦聯聯合授予陸學英“優秀文明市民”稱號。2012年12月,陸學英被攀枝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攀枝花市第二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2013年12月,陸學英被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評為“四川十大最美志愿者”。2014年3月,陸學英獲得“2013年度感動四川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