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工
  憑信仰支撐生命 用大愛書寫人生
  助人為樂
  湖南
  2014年8月
1.jpg
人物故事:

  在常德市武陵區體育東路社區的黨員隊伍中,有一個坐著手搖三輪車的殘疾黨員,他年近七旬,黝黑的皮膚透露出他生活的滄桑,剛毅而執著的神情則顯示了他不倦的人生追求。他就是田工,有著“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自強模范”、“全國優秀志愿者”、“全國優秀退伍軍人”、“感動常德十大人物”提名、今年“中國好人榜”候選人等多種榮譽稱號的一名一等傷殘退伍軍人。他用五十年如一日的善舉和奉獻抒寫著大愛無邊的情懷。

  1981年,田工退伍回到地方,沒有要求政府給他安排單位和工作,他認為:“作為一名黨員,工作不一定就是有單位,就是有報酬,凡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對黨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就是我的工作?!眲偼宋闀r,他居住的樓房剛竣工不久,未來得及清理現場,對面的樓房正在修建中,沒有道路,沒有垃圾桶,環境衛生很差,為了給鄰居們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他帶頭當起了黨員志愿維護者。每天清晨,鄰居們總能看見他拄著拐杖艱難地清掃著小巷,數十年如一日,掃帚掃爛了幾十把。哪里有建筑垃圾,他就拄著拐仗,拿著鋤頭一段一段地清理,帶動了一批社區黨員志愿者。他得知區民政局退伍辦缺少人手,他主動請纓,連續兩年義務整理烈士檔案和退伍資料,經他整理的資料武陵區檔案館接收后,專門新增了一個陳列項目。為了干好這份工作,他還將不滿兩歲的兒子送到鄉下托請親戚代養,有人笑他是“花錢買事做”。從1994年開始,田工陸續參加并負責了“中國常德詩墻”的鐫刻施工工作,在此后的8年時間里,他風雨不避、寒暑無阻,以手搖三輪車載著殘軀,奔走在6華里長的詩墻墻體旁,周密籌劃、精心施工。除了組織、調度、質檢等負責性工作外,他還兼做石材規劃、碑刻排版、字模雕刻、施工記錄等具體工作。由于肢殘,每一項工作,他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再摔倒,再爬起來。長時間的握刀雕刻膠紙字模,右手腫得老高,大拇指患上了腱翹炎;酷似蒸籠的工棚里,身上的衣服濕了一遍又一遍,結出了一層層白色的鹽斑;即便是炎炎夏日,口渴難耐也控制進水,為的是減少上廁所的時間……8年時間,田工雕刻了325幅書法字模,計26326字。他經手的正式資料和草稿重達35.6公斤。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勸他放棄,但他卻有他的說法:人活著,總得有價值。擔任常德詩墻鐫刻工程處主任、藝術副總監后,他為自己約法三章:“不使用一個自己的親友,不經手一分錢的現金,不私接一筆業務”,時常倒貼一些打印和辦公費用。在參加詩墻修建和續建工作的10多年間,他不計報酬、不計辛苦地付出,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常德詩墻”大型文化工程,他自費幾千元購買了詩墻叢書、光碟,贈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退伍頭幾年,一家三口僅靠他那微薄的傷殘撫恤金和護理費維持生活,家里連一個衣柜都沒有,田工還睡了兩年的竹床。如此清貧的生活他卻過得像個“富翁”,節衣縮食,從牙縫里擠出錢用來幫助了很多困難的群眾。

  鄰居孤寡老黨員王秀蘭經濟拮據,從1989年起,逢年過節他都要送去慰問品或慰問金;1999年,老人病逝,他又將攢下的1000塊撫恤金捐獻出來,并帶頭懇請鄰里愛心捐助籌集了2500元錢,為老人張羅辦理了后事。獲“感動常德十大人物”提名獎的500元獎金,他轉送給了社區殘困人;四川地震他帶頭捐款1500元;家鄉修村級公路,他又解囊拿出3200元出了一份力量;他領取的“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10000元獎金全部捐給了社區殘疾、困難群眾;每逢社區的慰問捐款,他總是那個捐在最前頭、眼神最堅定、口袋掏得最空的人。

  這些年來,田工為災區人民、貧困對象和公益事業捐款達63000多元,甚至連妻子給他買的過年的新毛衣,他轉個手就捐給了一名殘疾人。他的處事情感正如他寫的一首《吃年飯》一樣:歲闌無酒寡葷鮮,豆腐燒蔥色味全;不競奢華修口福,來年清白已爭先。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湖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