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
敬老院年輕院長用愛托起老人們的幸福
孝老愛親
四川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張巧,漢族,中共黨員,生于1988年9月,義新敬老院院長。

  她是一名年輕美麗的女大學生,放棄繁華的城市回到鎮下從事孝老敬老事業,為老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和關懷,努力營造老人安享晚年的溫馨家園,被老人譽為“好女兒”。創立“院民自治”,將敬老院變成老人的樂園,讓老人們感受到家的溫馨,用人間至孝詮釋了“孝老敬老”的真諦和精髓。

  從“丫頭片子”到“美女院長”  

  2011年底,義新鎮黨委政府根據市民政局相關文件要求,公開招聘敬老院院長,張巧從十個方面分別闡述了“如果我是院長,將如何落實好《農村五保供養條例》”,彰顯了她獨特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得到了考評同志的一致認同,從參加競選的6名同志中被成功選聘為義新敬老院院長。

  其實在競選前,張巧也曾多次到敬老院了解環境,并嘗試與敬老院的老人溝通。她了解到老人們大多數都性格孤僻、自私、自卑、偏執,對社會有較強的抵觸情緒,難以和人溝通,對人對事都缺乏一個平和的看待眼光,而且敬老院的環境雖然通過災后重建有一定的改善,但是老人們依然延續了以往在農村的生活習慣,物品堆放較雜亂,設備也很簡陋。這些都讓張巧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年輕不服輸的個性更讓她堅定了去戰勝、去解決、去努力改變這一切的決心。

  2012年元旦,張巧在敬老院上班的第一天,老人們對她十分戒備,態度也很不友好。但張巧卻沒有輕易放棄,耐心地與老人們慢慢磨合、相處,傾聽每一個老人的故事,對他們無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她想給這個幽怨的小院增加點節日氣氛。她請來電工,接通大門電源,牽引和安裝院門口的兩盞紅燈籠。瑟瑟寒風中,沒人給他們遞一杯熱水,沒人幫著扶一把凳子;中午吃飯時間,也沒人友好地喊她一聲。她覺得,陌生環境里,自己好像做任何事都顯得十分多余。

  張巧明白,院內老人大都具有自理能力,如能發揮老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她理想中的“院民自治”。接下來的日子里,張巧和工作人員一道,一邊鼓勵老人生活自立自主,一邊幫助老人做些他們做不了的臟活、累活、苦活和力氣活。為打消老人疑慮,贏得老人笑臉,張巧根據院內工作特點,掛帥成立了護理小組,專門照顧生活困難的老人,清晨打掃衛生,送去洗臉水,傍晚為老人洗頭、梳頭、剪指甲。每逢傳統節日,張巧都要組織舉辦儀式,跟鎮風民俗一樣,放鞭炮、守舊歲,吃粽子,品月餅,甚至代老人探親祭祖。她還把老人們的生日一一記錄下來,在老人的生日當天組織人員為老人訂做生日蛋糕,下一碗長壽面,打2個荷包蛋,送到老人面前。

  為進一步了解老人們的經歷,張巧一一前往老人原來生活的村社,仔細查閱老人的檔案,熟知老人的過去,以便針對性的服務?!扒啻簺]有地平線,工作也沒有貴賤之分,只要做得好,你就貴氣,你就高尚”。張巧的話簡單易懂。兩年多以來,敬老院內親情四溢,充滿了無限的青春與活力。老人們不再喊她“丫頭片子”,“美女院長”的雅號也很快傳遍了整個義新鎮。

  從“肩挑重任”到“收獲愛心”  

  孝敬老人需要足夠的愛心和體力。而張巧面對的卻是一群老人。如果非要將責任和愛心稱出重量的話,張巧孱弱的雙肩就是一座山,一座承載愛心的博大脊梁。

  2013年臘月間一個周末的下午,張巧接到醫院的電話,說住院老人梁義發中午3點離院后一直未歸。張巧第一反應是老人走失了。張巧趕緊聯系了醫院相關負責人,請求他們協助尋找,并考慮報警。

  對于一直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江油市城區無疑是一座迷宮,加之6點半后,城市能見度越來越低。梁義發老人生性膽小,平時不善與人交流,也不會主動與人搭訕。張巧擔心他不會問路,更不會尋求幫助。在了解了老人出門后的去向后,她就到周邊商鋪逐個尋找,挨個問,跑遍了江油城市的大街小巷,兩小時后,一無所獲。張巧一直在想:老人是不是在哪里摔倒了?會不會被車撞上?老人又冷又餓怎么能挨到明天……直到深夜十一點半,她得知梁義發被兩名警察找到,正在送回醫院的路上。張巧站在寒冷的大街上,眼里包裹了許久的淚水奪眶而出,看著昏暗的燈光,忽然感覺整個城市變得無比亮堂。老人安全了!這是張巧當時唯一的念想。

  2013年的夏天,老人馮存才突發腦溢血,張巧和院內工作人員即刻趕往醫院。得知老人的情形非常危險,得馬上聯系到老人的親屬。張巧記不清打了多少個電話,勸說親屬們來見老人最后一面,可老人的親屬都以“忙”字為由推脫了。晚上8點過,馮存才老人安詳離世,醫院顯得冷清無比。這件事對張巧的觸動很大,她一直在想,親情原來是這樣奢侈的東西。她暗下決心:老人親屬們不給的,自己給,旁人不愿接受的,自己接受。她在工作筆記中這樣寫道:“院長一職寄予了我太大的信任和責任,只有讓老人沒有孤獨感、冷落感和焦慮感,自己才是一個充滿幸福感的人!”

  敬老院是被一種名叫太陽花的花朵簇擁著:院內整齊的宣傳欄里寫滿了太陽花;每間房屋的墻面上奔放著太陽花;每位老人的房門口盛開著太陽花。這是張巧特意安排的,她理解的太陽花,是向著陽光照耀的地方開放的,看見這些太陽花,仿佛看見了陽光,見到了希望。張巧能做的,就是讓老人們生活在陽光照耀的地方。她說:“我不能讓“吃飯”只為老人填飽肚子;不能讓“穿衣”僅為遮羞避丑的布料;不能讓“住所”單是鋼筋水泥的建筑物;不能讓“醫療”作為麻痹疼痛的工具;不能讓“喪葬”只是執行政策的簡單形式?!睆埱蛇@么在說,也這么在做,她也沒想到,她的敬老院和太陽花的品質竟是如此貼切!

  從“愛美姑娘”到“幸福擔當” 

  張巧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歡照鏡子,鐘情漂亮的發飾和新衣服。然而,集合了這樣一個偏執性格的老年群體,張巧有時候也是無奈、厭倦和焦躁的。

  2014年12月,張巧意外地接到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欄目組的電話,欄目組被張巧和敬老院老人們自強自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打動,邀請他們上節目。在《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上,一襲白色雪紡衣搭配著碎花裙的張巧唱起了暖心歌曲《春暖花開》,在她的背后,15位敬老院的老人拿著向日葵的花朵當起了伴舞。好聽的歌聲與精美的伴舞贏得了臺下無數掌聲。節目表演結束后張巧為大家講述了她和老人們的故事?!?/p>

  張巧說,咱們敬老院的老人們都很時尚、都很有活力。雖然年紀比較大,但個個都是院里的頂梁柱。院里有個占地50多畝的開心農場,種地、養殖都難不倒他們。最近流行撕名牌游戲,老人們緊跟時尚,在后背貼了“名牌”,寫著“生活組”、“護理組”、“純耍組”、“清潔組”等字,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八麄儸F在過得很開心,但很多人幾乎從沒有走出過江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我的夢想是帶他們出去看看?!?/p>

  張巧的講述感動了在場的嘉賓和觀眾,但考慮到老人的健康與安全狀況,最終抱憾離場。但為老人圓夢的這份熱心和善良感動了《中國夢想秀》欄目。在節目錄制后的第二天,欄目組特意安排老人們游覽了西湖風景區,實現了他們的夢想。

  61歲的劉平激動地說,“謝謝張巧娃,帶我們出去了一趟,上了電視、看了西湖,我的夢想實現了,真是太幸福了!”

  冬去春來,義新敬老院的老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他們在張巧編織的“花園里”變觀念、變想法、變脾氣,個個成了守紀律、講文明、說團結、道奉獻的“老年主角”;而一直不變的,是張巧愛老敬老的那份執著,是賦予老人的深厚感情,是年輕向上的蓬勃朝氣,是共產黨人的無私情懷……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