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龍
鄉村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多病一家人
孝老愛親
陜西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邢玉龍,男,1961年9月生,陜西省隴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

  邢玉龍出生在隴縣深山中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父母體弱多病,勞動能力差,身為長子的他從記事起就承擔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壓力。他幾十年如一日贍養多病的父母及聾啞未成家的二叔,同時還照顧著幼小的弟弟和患有精神病、同母異父的大哥。在二弟和弟媳相繼離世后,邢玉龍又收養了成為孤兒的侄子和侄女。他沒有被一連串的噩運打垮,而是任勞任怨想方設法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是十里八鄉公認的“重仁義、明孝道”的道德之星。2017年10月,邢玉龍榮獲第五屆寶雞市道德模范稱號。

  敢于挑戰,如大山般堅韌

  巍巍隴山,以其博大胸懷孕育著隴州大地千萬兒女。邢玉龍出生在隴山深處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父母體弱多病。從記事起就承擔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壓力。打草喂豬放牛、耕田撒種收割、背拉馱運。繁重的勞動并沒有壓垮他稚嫩的肩膀,大山給了山里孩子偉岸的靈魂,堅韌不拔的品格使他面對任何困難都敢于挑戰,年少的他在挨餓受凍中快樂地吮吸著大山的精髓。再苦再難為人長子的他也要拽著這艘貧窮的航船前行不息。

  尊老敬孝,如大山般敦厚

  1982年,邢玉龍二十出頭剛剛參加工作,父親卻因胸膜炎氣管炎去世。一個還未成家的小青年,就這樣在一夜之間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家里生活都難以維系,還要償還給父親看病時欠下的巨額債務。既要贍養年老多病的母親和自小聾啞未成家的二叔,又要照顧幼小的弟弟。既要吃飯還要吃藥。他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曾經有人勸他將二叔分離出去,以減輕負擔。但他說“仁義孝道是本分、是義務、是良知”。他始終堅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未來”的樸實想法,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磨礪。每天早晨伺候兩位老人洗漱上廁所,晚上洗腳鋪床剪指甲,換床單洗衣服。年年如此,天天如斯。雖然很累可他依然樂此不疲。生活依然艱難,但他永遠留給家人大山般堅實挺立的身影。兩位老人哀嘆而欣慰。鄰里鄉親贊嘆不已。

  仰望隴山,邢玉龍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是男子漢,我有的是力氣,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還清父親生前的債務,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后來生活雖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但還是在他精心護理下,沒有讓兩位老人遭受過多的病痛和精神折磨。同時,還供弟弟上完中學并給成了家。

  勇于擔當,亦如大山般寬廣

  命途多舛。1986年,邢玉龍生活剛剛走上正軌。同母異父的哥哥患上了精神病又離了婚。孤苦患病的哥哥一下子生活沒了著落,完全成了流浪漢。他義不容辭地作了哥哥法定監護人,并接手照顧其生活起居至今,無怨無悔。母親和二叔相繼去世后,年輕的弟媳又因患腦溢血醫治無效離世。時隔幾年弟弟在田間干活時暈倒,他將弟弟及時送去住院治療并親自陪護。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弟弟又撒手人寰。他又收養了成為孤兒的侄子和侄女。失去親人的悲痛,接二連三的打擊,給了他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壓力。雖然生活如此不幸,但這位男子漢沒有被打垮沒有埋怨,任勞任怨想方設法,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一家人其樂融融溫暖和睦。

  敬業樂教,亦如大山般博愛

  邢玉龍從教以來,恪盡職守、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他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父母、兄弟和知心朋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付出的是真情真義真愛,學生親切的稱他為“男神”。他真正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對待,除傳授文化知識和進行道德教育外,他還在生活上倍加照顧,時時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多年來,邢玉龍給無數家庭困難學生購買學習生活用品,經常送生病學生回家或去醫院看病,有時還要付醫藥費。即使休假他還在大街和網吧里陪家長尋找并護送留守兒童回家。在他教育下轉變并考上大學的學生不計其數。他還資助了一名孤兒上完高中并考上大學,幾年來資助學生費用達幾萬元。

  邢玉龍同志幾十年默默無聞堅守仁孝,鄰里和睦,熱愛學生,平凡中顯品格親情中見精神。寒門孝子心,孝心暖社會。他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更是當之無愧的仁孝之星。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