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彩玲
基層女干部勤儉持家 盡心盡力照顧家中親屬
孝老愛親
甘肅省
2018年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顧彩玲,女,漢族,48歲,皋蘭縣工商局干部。多年來,她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她孝老愛親、無私奉獻,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感人的不平凡的事跡,贏得了家人、鄰居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婆婆眼里的“好女兒”

  顧彩玲的婆家遠居偏遠山村,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排行老大。這些年,她既飽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又體味了生活的喜怒哀樂,但這一切逐漸使他變得成熟、自信、堅強。

  “百善孝為先”,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98年初,顧彩玲的公公因患重病三下蘭州住院治療。為了照顧好公公,她將年幼的女兒送到娘家照看,雙休日、節假日,日夜守護在公公的病榻前,精心照料,盡量滿足老人家的要求,盡到一個晚輩的孝心。公公住院治療期間,僅醫藥費每天就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這對一個收入微薄、經濟拮據的工薪家庭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如此巨大的開支從何而來?沒有錢,她和丈夫四處奔波,東拼西借,她抱著一個想法,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全力以赴,盡可能只好公公的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放過。即使回天無力,也要讓老人家毫無缺憾地走完最后的人身歷程。但屋漏偏遭連夜雨,正當公公病危時,家在鄉村的弟媳因早產住進了縣醫院,這時,她既要操持家務、接送女兒上學,又要堅持工作、抽空照料彌留之際的公公,還要照顧住院的產婦和嬰兒,但生性好強的她迎難而上,白天上班堅持工作,晚上守候在醫院看護嬰兒,照料弟媳。由于嬰兒早產,免疫力低下,被診斷為硬腫癥,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這一住就是四十多天,這期間她經常被累得精疲力竭,即使這樣,她也從未耽誤過一件工作。

  新生兒痊愈出院回家沒幾天,54歲的公公便去逝了,留下雙目失明的老祖母和沒了主心骨的婆婆,讀高中的小叔子和未就業的小姑子,還有患有耳力殘疾的小叔子一家三口。多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顧彩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為大兒媳,面對困難,她沒有消沉,沒有退怯,而是無怨無悔,用瘦弱的身體和丈夫一道幫助婆婆分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用微薄的工資,四處奔波幫小姑子找工作,帶雙目失明的老祖母去醫院看病。2001年,老祖母病重去世,他帶領兄弟姐妹送走了老人。2007年,出資為耳力殘疾的小叔子一家蓋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這些年來,婆婆家里的小事、大事,無不牽掛著她的心。如今工作順利的小姑子、生活幸福的小叔子,無不為嫂子的無私付出而稱贊,都說嫂子給他們做了孝老愛親的好榜樣!

  去年年底,年老的婆婆因病做手術,住院十多天,她把婆婆照顧的無微不至,為老人翻身、按摩、擦洗、梳頭。根據病情,大老遠的從家里為老人做來合口的營養伙食。為了婆婆心情舒暢,不寂寞,她耐心地講著外面有趣的事情,逗婆婆開心。同病房的病人都以為顧彩玲是老人的女兒,夸老人有福。當得知是兒媳婦時,紛紛贊嘆這個兒媳婦好樣的,有些做兒女的都做不到這個份上!婆婆笑著回應:“不知我上輩子修了什么福,老天給我送來了一個比親閨女還親的“兒媳婦”。

  丈夫心中的“好妻子”

  顧彩玲的丈夫是一名高中教師,經常要給學生上早晚自習,工作比較辛苦。家里的大小事就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勤快能干的她總是把家務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全力支持丈夫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就是這樣,在她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任然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無論干那項工作,他都認真對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以扎實的作風和求實的精神圓滿完成各項工作,連續多年獲得優秀公務員榮譽稱號。在家庭生活中,她大力提倡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她教育孩子“節約資源,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痹谒挠绊懞蛶酉?,她的家庭早已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她們夫妻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敬、相愛,共同建設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丈夫深知妻子為這個家庭付出的辛勞,懂得他豐碩的教育成果中包含著妻子的無限支持,不善言談的他只是對別人說:“我有一個好妻子,娶到她是我的福氣!”

  女兒心中的“好媽媽”

  顧彩玲深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對女兒良好道德品質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經常鼓勵女兒在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凡是要求女兒做到的,她都會首先做到,通過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女兒從她勤奮努力地工作中知道了什么是孜孜以求,從她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中懂得了人身的第二個身份證是良好的修養,從她對待家人的溫暖中知道了什么是分享、什么是愛,從她的潛移默化中懂得了一位母親默默的愛。

  女兒第一年高考被一所高校錄取,但沒能錄取到自己所喜歡的專業。顧彩玲和丈夫商量后,讓女兒自己選擇。女兒認真地思考幾天后,告訴她們復讀一年。當時,顧彩玲心里雖有很多的惋惜,但更欣慰的是女兒懂得了取舍。復讀的那一年里,她知道女兒壓力大,在女兒放學回家后,經常給女兒一個大大的擁抱,鼓勵女兒增強自信,給女兒最溫暖的支持?,F如今,女兒張凱羽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勤奮刻苦、力求上進、品學兼優、自立自強。懂事的女兒告訴我們,媽媽那時的擁抱是給予她最大的激勵,媽媽所作的一切是給她最好的樣子。

  侄兒信賴的“好母親”

  丈夫的侄兒小學六年級畢業就來到縣城上初中,細心的顧彩玲作為伯母,想到13歲的侄兒年齡尚小,住校有諸多的不便,于是將侄兒接到自己家里照顧,這一照顧就是整整六年,直到侄兒今年高考畢業,2000多個日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六年來,她沒有發過一句牢騷。六年的時間里,侄兒生病了,掛號、買藥、交費,跑前跑后的是她,病床前熬夜陪伴的也是她,醫生常常錯當她是病人的母親。每次開家長會,教室里是她的身影,和老師溝通了解的又是她,惹得老師以為她就是侄兒的親媽媽!每天早上,顧彩玲5點多就起床,做著侄兒愛吃的豆漿和稀飯。晚上下班后,又匆匆趕回家里,為侄兒做上可口的飯菜。針對侄兒英語學科薄弱的情況,督促侄兒背誦英語單詞,很快侄兒的英語成績從入學的70多分提高到130多分。鄰居都說這個侄兒肯定是顧彩玲的兒子,不然怎會如此周到地照顧呢。也有人說“你差不多就行了,給沒有一點血緣關系的侄兒這么做,值不值?”憨憨地顧彩玲只是一笑:“作為一位母親,不論他是親生的兒子,還是丈夫的侄兒,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做就要做好!”

  靦腆的侄兒曾悄悄地告訴自己的媽媽:“我大伯母對待我就像她的女兒一樣,有時比她女兒還好,我有什么事都愿意給她說?!庇卸螘r間,侄兒學習成績滑坡了,青春期的他思想上有很大的波動,變得生氣煩躁。善于觀察的顧彩玲發現這一情況后,抽出時間耐心地和侄兒共同分析原因,用微笑鼓勵侄兒,放下壓力,用溫暖的話語,引導他堅持不懈。經過六年的時間,侄兒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積極上進、品學兼優的青年,今年高考中取得了590分的好成績,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侄兒的媽媽一個勁地說,“孩子,我沒做到的你大伯母都做到了,你要學會感恩,長大后一定要對大伯母好!”

  鄰居眼中的“好鄰里”

  她樂于助人,甘于奉獻。家住6樓的她,一大早就把樓道打掃的干干凈凈,拖地、擦欄桿。她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時,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關愛幫助有困難的老人,幫助鄰居提菜、交電費,用她的熱情、她的真誠,連結出了鄰里和睦團結的好氛圍。她還經常深入東灣村貧困戶楊存名家中了解老人所思、所想、所困,從思想上鼓勵他們樹立堅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好鄰居。這就是顧彩玲——一位孝老愛親、勤儉持家,樂于助人、甘于奉獻、不求索取的普通女干部。

來源:甘肅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