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銀玲
好妻子11年不離不棄照顧癱瘓丈夫
孝老愛親
安徽省
2017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杜銀玲,女,1970年5月出生,濉溪縣劉橋鎮關帝廟村村民。

  事跡簡介:面對因車禍癱瘓的丈夫,11年來她悉心照顧,不離不棄,用行動對“不離不棄”作了最好的詮釋。

  正文:

  杜銀玲是濉溪縣劉橋鎮關帝廟村的一位農村婦女,面對因車禍癱瘓的丈夫,11年來悉心照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這句動人的歌詞。

  杜銀玲一家的不幸還要從11年前說起。2005年5月21日下午,杜銀玲正在家中勞作,驚聞丈夫蔣連成遭遇車禍,昏迷不醒,已被急救車送往醫院。

  杜銀玲聽到噩耗后嚇癱坐在了地上,當她醒過神來趕到醫院時,丈夫正在手術室搶救?!澳X干和脾臟嚴重損傷,家屬要有心理準備……”醫生的一番話,讓她幾乎昏厥。

  經過三個多月的搶救,丈夫的命是保住了,卻成了喪失語言能力和渾身沒有知覺的植物人。肇事車主家境貧寒,除了一輛農用車、三間瓦房以外,家徒四壁,前后只賠償了杜銀玲家40000多元的醫藥費。為給丈夫治病,杜銀玲不僅花光了家中多年積蓄,還欠下20多萬元債務。躺在床上的丈夫、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的老人,這樣艱難的日子幾乎讓她看不到希望。

  看到她每天起早貪黑伺候丈夫,照顧老人孩子,用羸弱的肩膀撐著這個家,村民們都很同情?!傲岚?,不行就再找一家吧!你這么年輕,這日子啥時能熬到頭啊……”半年后,開始有大嫂嬸子前來好心勸說她與丈夫離婚,尋找自己的幸福??伤齾s說,“我要是走了,這個家就散了。連成往日里對我很好,又疼孩子,公公婆婆已經成為我的親人,說啥我也不能放棄……”盡管一再拒絕了好心人的勸說,但是在夜里,杜銀玲也曾偷偷哭泣。因為,實在是太苦太累了。

  哭歸哭,只要擦干眼淚,杜銀玲又像打了雞血似的,從里忙到外,從早累到黑。

  此后杜銀玲下決心把植物人丈夫照顧好,獨自撐起這個家。為防止丈夫身上生褥瘡,她每天忙著給丈夫喂飯、擦洗、翻身,丈夫沒有咀嚼能力,杜銀玲就一口口地喂;不僅照顧丈夫,杜銀玲還要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為了能養家糊口,還清向親戚朋友借的債,杜銀玲就到附近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天清晨五點多照顧好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后就開始奔工地干活,工地干活強度很大,一天下來要干十多個小時,到晚上七點多才能回家。盡管如此,每天再忙再累她也要堅持為丈夫按摩2到3個小時,還不停地陪丈夫說說話,此時的杜銀玲心中只有一個愿望,就是盼著有一天能把丈夫喚醒。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五年多的呼喚、按摩,丈夫雖然沒能說出一句話,左半身卻奇跡般地有了知覺,慢慢地左手腳能動了。這對于杜銀玲和這個家庭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喜悅和欣慰。從那時起,杜銀玲開始扶著半癱的丈夫訓練挪步。家中沒錢買訓練器材,她就用自家的樹木為丈夫釘做康復訓練用的木架子。木架長不到三米,對癱瘓的丈夫蔣連成和杜銀玲來說,走完這段距離卻是格外吃力。丈夫右半身癱瘓,杜銀玲就把他的雙臂撐在木架上,自己從后面抱著丈夫,再用腿腳頂著丈夫的腿腳一點點向前挪步。這樣的情景,杜銀玲和丈夫不知走過了多少回。

  為了方便丈夫夏天在外面訓練,避免烈日曬著丈夫,杜銀玲又在家的院墻外面釘做一個木架子,她還貼心的在架子上面用肥料袋子縫在一起搭了一個棚。鄰居們七嘴八舌地說:“娶到杜銀鈴,是老蔣家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11年來,她為了照顧丈夫,伺候公公,撫養兩個幼小的孩子,杜銀玲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干著男人做的體力活,下班回家還要照顧一家老小,所受的苦累別人難以想象,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杜銀玲常說:“只要有一點希望,我都愿意嘗試,如果丈夫有一天能夠恢復,那是我們全家人的福氣,如果這輩子都不能,那也沒啥,我會一直陪伴在他身邊?,F在兩個孩子也漸漸長大了,也能幫我一把了,我相信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痹?,杜銀玲很愛美。經歷了這些年,她更加有感悟地說: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兒。在杜銀玲看來,最苦最累的日子已經熬過去了。

  面對丈夫的不幸遭遇和家中的沉重負擔,農婦杜銀玲沒有放棄這個家,而是義無反顧的挑起照顧丈夫和家庭的重擔,在她身上閃耀著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感人力量。

  

來源:安徽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