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喜
古稀老人遵母遺愿建“敬老基金” 帶動鄉風民風
孝老愛親
江蘇省
2016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王維喜,男,195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龍苴鎮葛莊村村民。

  事跡概述:2010年,遵從母親遺囑,用母親留下的零花錢和喪禮金建立了“敬老基金”。從此,每年重陽節,村里90歲老人都收到“敬老紅包”。去年,他大哥因病離世,在為大哥治病欠外債的情況下,他和侄兒、侄女秉承逝者的遺愿,把大哥喪禮金2萬元捐給“敬老基金”,繼續孝敬村里老人。今年,他老伴腦梗手術急需現金時,他沒動用基金一分錢。憑著這份執著與堅持,在他的影響下全村共有12位村民給“敬老基金”捐款,全村孝老愛親蔚然成風。

  詳細事跡:

  灌云縣龍苴鎮葛莊村96歲的王老太龐榮于2010年壽終正寢后,大兒子王維柱依照老人的遺囑,用老人的10799元“燒紙錢”設立了“王老太龐榮敬老基金”,擬定每年重陽節,以現金或禮物等形式,對葛莊村90歲以上老人進行走訪慰問。五年后,王維柱老人去世,其家人再次拿出“燒紙錢”兩萬元注入該基金,幾年來,每年重陽節都要拿出“王老太龐榮敬老基金”的錢對葛莊村90歲以上老人進行走訪慰問。王老太的一個愿望,播下一?!靶ⅰ狈N子,帶出一村新風!現在,龐榮老人的小兒子王維喜傳承了——

  敬老接力棒

  龍苴鎮葛莊村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2010年以來,村里老人們的生活出現了不少“洋氣”的新內容,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在于一位村里家喻戶曉的老人——王奶奶龐榮。

  2010年,95歲的王奶奶去世,子女遵照老人的叮囑,捐出了老人的零花錢和喪禮結余的禮金共10299元,建立起“敬老基金”,給村里的老人用。去年初,王奶奶的大兒子王維柱因病離世,王維柱的兒子秉承老人的遺志,捐出20000元,繼續幫助村里的老人。在他們一家的影響下,村里越來越多的人捐善款做好事……

  “敬老基金”讓村里老人的生活有了新氣象

  2011年以前,葛莊村沒有老年活動室,子女外出打工,老年人就只能孤單地呆在家里。但現在,不少老人能在老年活動室搓麻將、打撲克;能在閱覽室里翻翻書;身體硬朗的還能在乒乓球桌上大戰幾個回合……

  “這都是王奶奶的功勞!”據老年活動室的負責人黃德祝介紹,這里原來是村里廢棄的醫療室,2011年王奶奶“敬老基金”拿出5000元錢將村里將幾間荒廢的小屋修繕一新,把院子里深一腳淺一腳的泥巴路改成了水泥路,成了村里老人們聚會、娛樂的場地。在王家的帶動下,村里比較富裕的村民黃華東、葛紹喜等等主動捐出2000元、1000元或幾百元的現金為老年活動室添置桌椅、飲水機、電風扇等用品。

  村民口中經常念叨的王奶奶是什么人?其實,她叫龐榮,因為夫家姓王,村民們便都叫她“王奶奶”。

  95歲去世時捐出零花錢和禮金

  穿過一大片碧綠的稻田,道路盡頭,是一座土灰色的磚瓦平房。這就是王奶奶的家。在這里,她送走了自己早逝的丈夫,養大了兩兒兩女,如今女兒們早已出嫁,大兒子也和家人一起搬出了村子,只剩下小兒子王維喜夫妻倆守著這幢房子。

  2010年初,王奶奶因為身體原因臥床不起。一天,她把兒女們叫到了床頭,抓著他們的手,堅定地說,“有一天,我死了,如果鄰居有人送禮金,不要用,我們家也不窮,給其他的老年人?!边@一幕永遠刻在了小兒子王維喜的心中?!澳赣H說的話,我們都會聽,她是這么做的,我們也會這么做,王家世代都會這么做?!?/p>

  王維喜今年70歲了,一生務農的他膚色黝黑?;貞浧鹉赣H生前的事情,他轉眼就紅了眼眶?!霸谖覀冞@個家族里面啊,尊老愛幼是一個傳統,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睋蹙S喜回憶,他1歲到6歲的時候,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吃不上飯,父親母親只能帶著幾個孩子沿街乞討,不知道受了多少白眼,吞下了多少惡毒的言語,“記得那時候,母親摟著我們幾個,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長大以后千萬不能忘記窮人,要尊老愛幼。2010年4月5日,95歲的王奶奶去世,家人按照她的遺愿,把她身邊的509元零錢和喪禮結余的禮金9790元,共10299元,全捐了出來,由兒女成立了“敬老基金”, 委托給葛莊村,錢款全部投入村里的養老事業。

  去年重陽節,92歲的趙桂芝老人又收到了米、油和100元“敬老紅包”,談起當時的感受,老奶奶笑開了懷,“高興!”從2010年開始,每年重陽節,村里90歲以上的老人家中就會收王家送來的禮物和慰問金……

  大兒子離世時也捐出20000元

  王維柱是王奶奶的大兒子,去年初因病去世。去世前,他念念不忘的一直是母親的“敬老基金”和村里的老人。

  王維柱的大兒子王興龍說,父親生前寫了3萬余字的回憶錄,其中有四篇都是關于奶奶的。

  “作為人,一輩子對財富的消費是有限的,但追求欲、滿足感卻各有不同。在我看來,一個人,一個家庭,錢不在多少,關鍵是怎么花,花得有意義。母親的‘敬老基金’是把自己的錢為社會所用,而我們用這錢去慰問她生前的老哥老弟、老姐老妹是非常值得的,很有意義?!边@是王維柱在回憶錄中寫下的一段話。

  “自從給奶奶建立了這個‘基金’,從基金的管理到每一項花銷,父親一直都非常關注。每年重陽節,他都會督促我們給村里的老人送去溫暖?!?/p>

  王維柱去世后,兒女們也按照他的遺志,捐出了20000元?!斑@個‘基金’是我們家族傳承的象征,我們一定會把它維護好,這是對老人的交待,也是我們該做的?!?/p>

  如今,“敬老基金”的主要管理者是王奶奶的小兒子王維喜,每年重陽節王維喜都要給拿出“敬老基金”的錢,給村里的老人送錢、送物。王維喜說,“現在‘基金’的結余還有20614元,錢是夠用的,以后還要往里投,未來我們還將為村里老人做更多事情?!?/p>

  村里越來越多的人捐款做善事

  在2014年以前,主動給村里捐錢的,王奶奶還是唯一一個。但如今,在葛莊村老年活動室的墻壁上,為村里捐錢的村民就寫滿了一張大紅紙。從上面可以看到,從2014年年初到現在,一共有12位村民給村里捐款,從300元到5000元不等。

  2014年1月份,葛莊村的一位普通農民葛紹喜就拿出了自己辛苦賺來的1000元?!翱吹酵跄棠贪炎约旱腻X都拿出來,用在村里的老人身上,我很感動,我也想為他們獻一份愛心?!?/p>

  敬老孝親蔚然成風

  談起葛莊村敬老孝親的文明家風,村里的會計葛高干如數家珍:11組的張道榮丈夫黃得志幾年前患腦血栓常年臥床不起,婆婆90多歲,身體不好,張道榮多年如一日服侍丈夫和婆婆,從無怨言;1組的單身老人葛紹正現已90高齡,侄子葛長江、霍政花夫婦多年來不離不棄照顧叔叔的生活起居;6組的王志才兄弟兩個,哥哥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年邁的母親患病臥床多年,王志才夫婦不推不棄,精心照料老母親;6組的葛高才兄弟三個,哥哥全家常年在外打工,弟弟葛高友的妻子幾年前因病去世,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葛高才和妻子趙景梅商量后,決定把兩個年幼的孩子帶到家里,照顧兩個孩子的生活、上學,讓葛高友騰出時間和精力外出打工賺錢、、、、、、

  “王家敬老孝親的好家風帶出了我們全村敬老孝親的好民風,在葛莊村敬老孝親的家庭很多,這幾家只是全村敬老孝親家庭的一個縮影!”葛高干深有感觸地說。

  敬老孝親接力棒要繼續傳下去

  初秋的田野一片碧綠,年逾古稀的王維喜夫婦在自家的果園里辛勤勞作,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和喜悅。曾經的付出得到了兒女們的回報,自己的上輩的孝順也深深地影響著后輩?!拔覀儗陷呅㈨?,兒女們對我們也孝順,兒子、媳婦和孫子、孫女對我們都好,一家子生活得和和氣氣?!蓖蹙S喜的老伴言語間充滿著欣喜?!艾F在老大哥不在了,他的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這根敬老孝親的接力棒我要繼續傳下去,不辜負老母親和老大哥的期望?!蓖蹙S喜的話鏗鏘有力。

來源:江蘇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