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吊則
善良農婦用愛與責任詮釋孝心與母愛
孝老愛親
陜西省
2016.5
人物故事:

  阮吊則,女,1959年8月出生,榆林市府谷縣王家墩辦事處王家墩村人。

  阮吊則13歲那年,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父母迫于生計不得不將她送到神木縣欄桿堡鎮的劉三換家做了劉三換的童養媳,她小小年紀卻特別懂事,在劉家勤勞賢惠,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對待公公婆婆,公婆都非常喜歡她。

  在阮吊則19歲那年,兒子劉彥兵出生,幸福包裹著這個善良的女人,雖然日子清貧,但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兒子3歲那年,丈夫劉三換突發胃病,由于沒錢醫治,胃穿孔最終奪去了劉三換年輕的生命,面對這晴天霹靂般的打擊,劉三換的父母雙雙病倒,這時的阮吊則只有21歲,她看著兒子淚眼婆娑的小臉蛋,擦干自己的眼淚,強忍著傷痛,獨自一人撐起了這個破碎的家,照顧臥病在床的公婆,養育兒子長大成人。

  幾年后,經過熱心人介紹,她與府谷縣王家墩農民王培俏結婚,阮吊則為了照顧劉家公婆,要求王培俏來到劉家生活,善良的王培俏從此搬到劉家,同阮吊則一起照顧劉家的兩位老人和阮吊則的兒子,兩人婚后又有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一大家人相親相愛,公公婆婆身體漸漸好起來,兒女們健康成長。

  大兒子劉彥兵到了結婚的年齡,阮吊則夫婦給兒子張羅婚事,看到兒子結婚成家,阮吊則頗感幸福,心想苦難的日子終于熬出來了。然而命運又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大兒子結婚后不久,丈夫王培俏和他的父親由于家族遺傳怪病先后癱瘓了,為了照顧王家癱瘓的公公,阮吊則帶著丈夫和四個孩子搬回了府谷縣王家墩的老家,又一次獨自一人挑起了撫育孩子和照顧家中病人的重擔。她在家養豬、養牛,種地,在街道打掃衛生,給別人家做零活,什么都做,勞累一天,她還要回家做飯,洗衣,給兩個癱瘓在床的病人擦拭身體,防止生褥瘡。孩子們都非常懂事,總是幫助母親分擔家務,這讓阮吊則頗感欣慰。

  現在,阮吊則的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三個女兒已經出嫁,小兒子也已成家,兒子在外打工掙錢常常補貼家里,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丈夫和公公依然癱瘓在床,她已經照顧了他們十幾年,她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同樣的事情,為兩個臥床的病人做飯、洗衣、擦身,照顧他們的一切日常生活,毫無怨言。

  她的事跡感動了鄰里鄉親,是人人稱頌的好媳婦。在聽說她的經歷后,縣里的一些慈善機構前去看望她,給他們一家送去關懷。辦事處把她請到道德講堂,講述她的故事,號召群眾學習她孝老愛親、默默奉獻的高尚品格。辦事處機關為了照顧他們一家聘用阮吊則到機關廉政灶做飯,阮吊則十分高興,工作不算累,而且她有了穩定收入,再也不用打零工了,能勻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丈夫和公公。

  2012年她被王家墩辦事處黨總支評為孝老愛親先進個人,2013被府谷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首屆身邊好人,2015年被榆林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榆林好人楷模。面對獲得的這些榮譽,這位樸實無華的農村婦女掩飾不住些許的激動,當別人問起她這么多年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她臉上流露出一種堅毅的表情,很樸實地告訴別人:“他們都是我的親人,困難來了我不扛著誰來扛?!?/p>

  她13歲時離開自己的親生父母,兩次組建家庭,兩次家中出現災難,兩次她都用柔弱而堅強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擔,就是這樣一個受盡命運折磨的女人,她不懼艱辛、無畏苦難,是當之無愧的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她用責任和愛為兩家的老人和孩子撐起晴空,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孝道和一個偉大母親的情懷。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