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江
農婦10年照顧癱瘓丈夫和婆婆 孝愛撐起多難家
孝老愛親
四川
2015年12月
1.jpg
人物故事:

  在甘孜州丹巴縣巴底鄉沈洛村有一個樸實、普通的農村婦女,被村民們譽為“最美媳婦”。她名叫孟江,藏族,現年47歲,先后被丹巴縣委、縣政府評為“平安家庭”,被州政法委、州婦聯評為“平安家庭示范戶”。 

  她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和婆婆,以及年邁多病的公公,并將兒子培養成人,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理想學校,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庭。 

  孟江原是丹巴縣巴底鄉木蘭村人,后來嫁到了巴底鄉沈洛村,育有一子,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孟江幸福美滿的家庭。2005年,她的丈夫因遭遇事故,造成下半身癱瘓,從此長年臥床,生活失去自理能力。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孟江的依靠沒了,但堅強的孟江并沒有因此而倒下,更沒有因此而嫌棄丈夫,她對丈夫不離不棄,無論在哪里,無論再忙、再累,都堅持每天按時給丈夫做飯、喂飯,幫丈夫擦身、洗臉、洗腳,擦屎擦尿、換洗衣服,她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顧著、愛護著自己的深愛的丈夫。整整10年的時光里,孟江幾乎沒有睡過一夜安穩、踏實的覺,一直過著常人所不能體會的艱辛生活,面對癱瘓在床的丈夫、年邁多病的公婆以及年幼的兒子,她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在家中她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家中大小事都由她去操辦,家中4口人的生活起居僅靠她來維持、安排,她獨自扛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擔,用瘦小的雙手托起了整個家庭的希望。 

  禍不單行,2008年,年愈70的婆婆因突發老溢血癱瘓在床。善良的孟江,再次陷入生活的谷底,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可是生活總得繼續,她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被不幸的遭遇所打倒。她一次次告訴自己,要堅強、要撐住,因為她是全家人的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希望。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生活的困境中,她重新振作起來。數年來,她對癱瘓在床的丈夫、婆婆和行動不便的公公不離不棄,把公婆視為自己的親生父母,細心照顧著、孝敬著,直至前不久她的婆婆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婆婆的離去,并沒有讓孟江覺得負擔輕了,反而讓她覺得未能孝敬婆婆、未能讓婆婆享福而感到無比的慚愧和自責。在孟江最傷心、最無助、最迷茫的時候,她的公公也因悲傷過度而變得神志不清,這對孟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面對家庭的變故,她并沒有放棄,一如既往,盡心盡力地照顧著一家人。 

  孟江,上有老、下有小,家中沒有勞動力,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全家人僅靠政府的低保和孟江每年賣花椒、核桃換來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基本生活,同時負擔著兒子的昂貴學費。為了生存,為了養活一家人,為了讓兒子繼續上學,她每天起早貪黑地忙碌著。盡管一家人生活極其困難,連兒子的學費都只能從一家人的嘴里省出來的,但堅強的孟江并沒有因此而讓兒子輟學,她再苦、再累都堅持著、努力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孟江的無比努力和堅強毅力下,2013年9月,懂事的兒子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遂寧一所五年制學校,這給孟江帶來新的希望,孟江覺得,她再苦、再累都值。 

  孟江——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為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孝老、愛親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善良、堅強、樂觀的毅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著她的孝心,傳遞著她的真愛,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蕩情懷,詮釋著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她用47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盡好了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 

  孟江的事跡感動著左鄰右舍、鄰里鄉親,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她家重新修蓋了房屋,每逢過年過節,縣、鄉和結對認親的干部親戚都會去看望他們一家人,都會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為這一家人帶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結合孟江家的具體情況,政府還定制了幫扶計劃,并鼓勵孟江自立、自強,戰勝困難,孟江感動地說:“相信日子總能在大家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越來越好的?!睂τ谏鐣鹘绲年P心支持,孟江感恩著、銘記著。每當村里有義務投工,她都積極參加,從未以任何理由缺席;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幫助;村里的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后,付出全力;每當鄰里鄉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愛心,因為她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感謝大家。 

  好人寄語:我要不離不棄地守護著屬于我的愛情和家庭。 

  道德點評:孟江用堅強的毅力,維系著整個家庭,她的樂觀向上和默默奉獻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的感人事跡,她的高尚道德情操,她所傳播的道德正能量,激勵著我們繼承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老敬親傳統美德,她是名符其實的“最美媳婦”。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