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云
好兒媳照顧公公26載 獨立撐起殘缺之家
孝老愛親
河南
2015年8月
1.jpg
人物故事:

  李秋云,女,1966年出生,河南省濮陽縣城關鎮紅旗居委會居民。她以義子媳婦的身份獨自照顧公公26載,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著一個本無血緣關系的家,以一個普通婦女的樸實品質,將“孝”字寫的尤為燦爛。

  丈夫出走,弱女子擔起養活公爹重任

  李秋云出生于濮陽縣魯河鄉寨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里,家境的貧寒讓她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家里沒錢供她上學,她并沒有抱怨父母。1988年,經人介紹,李秋云嫁給了濮陽縣城關鎮紅旗居委會一名叫王永的小伙子(王永是個流浪兒,流浪到濮陽時被一直獨居的紅旗居委會居民王海先收養),婚后不久,王永提出離婚。經多方調解無效,于1989年離婚,離婚后,王永留下年邁的父親與剛出生不久的兒子,揚長而去。

  面對如此變故,王海先老人欲哭無淚,一氣之下,病倒在床,本來能脫離這個苦海的李秋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為了支離破碎的家庭,為了無依無靠的老人,為了失去父親的兒子,李秋云毅然決定犧牲自己下半生的幸福,操持好這個家,留下來為老人養老送終。

  受盡委屈,“孝”字當頭傾情付出

  一開始,倔強的王海先老人從心里接納不下李秋云,總懷疑她留下來有所企圖,對她百般刁難。他喜歡吃面條,秋云便經常做手搟面,但老人總是以甜或咸給直接倒出門外,她掉著淚,做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老人吃到嘴里為止;老人喜歡吃雞蛋,榮安街的群眾便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平日里省吃儉用的李秋云,往家里大籃小籃地買雞蛋;老人喜歡吃羊肉包子,她每天都跑到馬莊街口買最有名的羊肉湯包;老人要吃加雞蛋的油條,她每天清晨便去早市排隊加工油條……

  一天夜里,老人突患重病,李秋云敲開鄰居家門,借出來三輪車,連夜送往醫院救治。幾天的時間,老人水米不進,她守在病床前,端尿擦身,照顧得無微不至。幾天后,老人轉危為安,她雖然瘦了一圈,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病室的病友們得知她的身份后,紛紛伸出拇指夸獎,她淡淡一笑,說:“這是小輩應該做的,是本份?!?

  守得花開,以心換心一家融融

  日久見真情。王海先老人真正理解了她,從心里接納了她,李秋云如今成為了老人的精神支柱,常常念叨:“俺的兒媳是真的好!”。

  在李秋云多年如一日的細心照料下,如今80多歲的王海先老人身體硬朗,每天早起出門遛彎,回家便有熱騰騰的飯菜,兒媳孝順,孫子繞膝,天倫之樂,樂在其中。

  她用自己滿腔的真愛,踐行著自己“沉重”的選擇,她用自己樸實的行動把一個“孝”打磨的亮之又亮。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