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九花
長嫂為母 五旬農婦30年照料3位智障小叔
孝老愛親
甘肅
2015年5月
1.jpg
人物故事:

  賀九花,女,生于1963年9月,慶陽市華池縣喬川鄉鐵角城村療山組村民。30年如一日,賀九花含辛茹苦養家糊口、無微不至伺候公婆、任勞任怨照顧三個殘障小叔子,用大山般厚實的情懷詮釋著“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譜寫著平凡百姓不平凡的人生樂章。

  勤勞媳撐起貧寒家

  賀九花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她自幼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性格中還有幾分倔強。由于她生長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再加上家庭困難等種種原因,她沒有念過一天書,小小年紀就承擔了做飯縫衣等全部家務,還經常跟隨父母在生產隊里參加同成年人一樣的勞動,從小就體會了生活的艱辛,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美好品德。

  30年前,賀九花聽從父母安排嫁給了章宗權。章宗權家在偏僻的農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困難家庭,全家共有6口人,父親身體不好,母親是裹了腳的,常年疾病纏身,三個弟弟智力都有些問題,至今沒有結婚、沒有子女,其中三弟癡呆嚴重,生活尚且不能自理。一家人僅靠幾十畝山地為生,經濟狀況差、生活異常拮據。

  結婚后,面對章宗權一家的狀況,勤勞善良的賀九花沒有退縮,主動和丈夫承擔起了這個家庭的全部責任,漸漸地,吃苦耐勞且不服輸的賀九花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忙完地里忙家里,一刻都不閑著,干農活、伺候老人、照看殘弱、拉拔孩子、操持一大家子,每天總是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休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一個立地條件很差的山溝里,她和丈夫用勤勞的雙手養家糊口并培養出兩個大學生,期間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她深知,靠勤勞的雙手只能維持生計,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貧困、改變命運。自己就是因為當時沒有機會讀書才落到現在這種貧困的地步,所以她無論忙死忙活,對孩子的管教一刻都不放松,兩個兒子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先后考上了大學,這讓她感到非常欣慰,可又怎么都高興不起來。兩萬多元的孩子學費和老人的醫療費,對于富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自己的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起初還可以向親戚鄰里借一部分,但讀書是長遠投資,短時間里無法歸還,時間長了也不好開口了。

  沒有錢怎么辦,就是變賣家產,孩子的學必須得上,老人的藥必須得買。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她又租種了30畝地,養了10頭豬,30只羊。一家只有自己和丈夫兩個勞力,上百畝山地的生產勞動,還有10口人的做飯穿衣,護理老人和智障弟弟們,她的勞動量可想而知,在她的時間里沒有晝夜之分。多年來,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讓這個家慢慢變好,雖然每一步都很艱辛,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大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人們都說“沒有賀九花,這一家人就不能活,這個家不會撐到現在”。

  孝順心彰顯人間情

  提起賀九花,除了勤勞能干外,還是出了名的孝賢,方圓幾十里的沒有不夸的。她對老人的孝敬和對三個智障小叔子的關心一直被傳為佳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的傳統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驗證。

  賀九花的婆婆患有哮喘病,漸漸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堅持給婆婆梳頭、洗腳、做飯、熬藥……,還常常為婆婆四處求醫,這一堅持就是整整二十年。賀九花的公公不幸于2006年患上重病腦梗塞,半身不遂,癱瘓在床兩年多,起居坐臥都需要人幫扶。但賀九花這位賢淑的兒媳并不嫌棄老人,盡職盡責,誠心孝道,每天服侍茶水、煮藥、熬湯、送飯,衣服、褲子、被套等做到經常清洗,房間做到經常打掃。春夏秋冬農活再忙也要以服侍老人為先,再苦再累也無半點怨言。老人們見人就說:“我這媳婦比親生女兒還親?!?

  古人說“久病堂中無孝子”。而今天的賀九花并不像古人說的那樣,數十年如一日,服侍久病的公婆堅持到老人臨終,已盡天年,至此了卻她報恩酬情的心愿,她真真切切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親戚鄰里??滟R九花服侍公婆做得好,賀九花總會淡淡地一笑說道“我們都有老的一天,誰都希望兒女孝順,有個幸福的晚年,我只是盡了兒女應盡的責任?!?

  守諾言長嫂擔母責

  賀九花結婚過門后,面對的是一位身體不好而干不動家務活的婆婆和三個智障小叔子,三個小叔子中當時最大的剛滿20歲,最小的只有10歲并患有嚴重癡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從進門的第一天開始,賀九花擔起了所有的家務并肩負起照顧三個小叔子的重任。她每天除了伺候老人吃穿,還有看著三個小叔子吃飽、穿暖、睡好。當有人問及九花,為何如此孝順老人,為何如此照顧小叔子,三十年如一日,是怎么做到的?賀九花毫不猶豫地說道:“都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我們是老大,應該好好侍侯老人,也應該照顧好三個不幸的弟弟?!?

  一句樸實的話,賀九花用實際行動兌現。

  三個弟弟從十多歲開始,到現在已經四十多歲,從頭到腳的每一針一線,都是賀九花忙里偷閑做的。2000年以前,村上還沒有通電,家里條件不好,沒有縫紉機,她白天忙農活,夜里在煤油燈下縫衣做鞋,為的就是讓他們穿暖。

  照顧三個弟弟勝過親生子女,特別是老三,看著他吃飯、睡覺,三弟偶爾走失,無論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她都要把三弟找回來才安心。有一次,天氣突變,雷電交加,她從地里回來,發現三弟不在家,莊前屋后跑了個遍,沒找到。她想可能到河里玩水去了,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下雨,她不顧一切,一口氣跑下溝,在風雨中沿著河道跑了幾里路,才找到三弟,她拉著三弟就往山坡上爬,爬了十幾米高,山洪就來了,真是有驚無險??墒撬頋裢噶?,那次也給她落下了疾病,遇到天變就腿腳發麻,但她從無一句怨言。

  老人們過世后,孩子們都成人了,大兒子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在縣城安了家。按常理來說,她和丈夫操勞了半輩子,現在可以到城里享福了。但是,她不同意,她說:“三個弟弟一天都離不開我,否則就要挨餓,照顧不好他們,老人在那邊也不能瞑目?!彼绱饶赴?,照顧三個弟弟整整30年,在她的有生之年,寧愿放棄自己享福的機會,也要操心讓他們吃好穿好住好。兒子結婚的時候,她很早起來做好飯,操心弟弟們吃飽喝足,然后從距縣城上百里的老家趕到婚禮現場,婚禮儀式舉行完備,她就匆匆忙忙乘車往回趕,回去給弟弟們做晚飯。她心里明白,兒子兒媳會理解她的。這一切沒有什么理由,只是出于人之本性——真善美。

  有人說現在是道德滑坡,有人說現在是世風日下,也有人說現在是金錢第一,但是,我們從賀九花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患難顯真情,日久見人心!在價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賀九花把瞻養老人和照顧殘障弟弟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把老人和殘障弟弟推向集體或國家,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腔的真愛,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新家庭,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中華傳統美德在繼承和發揚。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甘肅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