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精心照顧多位老人 愛心詮釋“百善孝為先”
  孝老愛親
  陜西
  2014年9月
1.jpg
人物故事:

  李建民,男,1957年出生,渭南市潼關縣城關鎮秦嶺社區居民。

  滔滔黃河九十九道灣,寧夏一彎到潼關。奔騰不息的黃河到潼關后忽然折轉東去,融入大海。說起折轉的原因,傳說古時女媧折枝插潼地化為桃林,紅花映天,黃河水不忍破壞那天下仙境,才折轉回眸不舍離去。李建民,1957年就出生在這塊天下仙境——潼關縣港口鎮。李建民用遍灑花蕊,香及老人的愛心詮釋了“百善孝為先”;他傾心繼承潼關鼓韻,把“古潼鑼鼓隊”辦得名揚秦地;2012年被評為潼關縣孝老愛親“身邊好人”,2013年被評為渭南市第四屆道德模范。他的鑼鼓隊曾赴寧夏等地助興演出,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跡為他出生的桃林仙境樹起一株鮮艷的奇葩。

  三年困難時期,1962年李建民已經五歲了,大冬天他和父親去挖別人地里挖剩下的蘿卜,一個早上父子倆只挖了少半籠,拿到家里他父親把最大的蘿卜遞到他爺爺手上,那無言的舉動,象種子一樣播種到小建民心里……

  李建民,1973年招錄到潼關縣第二運輸公司工作,在公司當學徒工,那年他剛滿二十歲。學徒工每月工資不到20元錢,家里有六口人,父母親、有病的妻子,還有上學的弟弟。當時他把20元錢分成八瓣花,在單位他每天只花2角錢,吃饅頭、喝水,有時候實在餓的不行就買蘿卜吃,但他卻想方設法買好東西給父母送回家。那時候一個肉饃1毛八分錢,有一次他給父母買了兩個肉饃,剛出肉饃店,單位何志華老師傅追上來,手里拿著一個肉饃,塞到他手里,說:“建民,吃吧,身體要緊。李建民懵了,說:“何師傅,這……”,何志華老師傅說:“娃呀,你是一個大孝子,叔服你了,叔叫你吃肉饃不為別的,就是敬重你的為人,叔把你當自己娃看,叔有心認你作干兒子?!薄案纱螅ò郑?!”李建民深情地叫了一聲。他拿著那個肉饃,眼淚順著兩頰流下來?!俺园?,孩子,你不吃叔心疼?!焙沃救A說。李建民咬了一口,說:“干大(爸),我聽你的?!彪x開了何師傅,建民把那咬了一口的肉饃又裝進口袋里,因為他的心里還惦記著那上學的弟弟。

  1985年,李建民所在第二運輸公司由于經營不好,工資發不出來,他辭職開始做生意(個體戶)。在何志華的幫助下,他支起了個攤子買粳糕,每天能掙20元錢。一個月有600多元的收入比起在單位干強多了,這個收入讓李建民高興極了,因為他的收入能頂兩三個人的工資。600多元錢對李建民來說依然很難,因為他這時要管四個老人。自從那次認何志華作干爸之后,不久建民便把退休后無人照顧的何志華老人和老伴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何志華老人有子女但常年不再身邊),而且改口管何志華叫爸。親生父母、干父母,四個老人都六十多歲了,要管四個老人,況且四個老人其中有兩個沒有血緣關系,這可難為建民他媳婦黨柳枝了。黨柳枝是山西風陵渡人,李建民前妻病世后便和李建民結為夫妻。跟李建民生活后,黨柳枝目睹了建民所作所為,深受感染,侍候四位老人也是無微不至,四個老人做幾樣飯,誰愿意吃啥就做啥。那時加上兩個孩子家里一共有八口人,然而經濟再困難,逢年過節都要給老人買一身新衣服,他們兩個人幾乎好幾年都沒買過新衣服。他夫婦倆多年對何志華的孝順,使很多鄰里都以為何志華老倆口是李建民的親生父母。

  何志華和建民共同生活了30多年,建民對這位干爸的關心和愛護鄰里更是贊不絕口。老人年齡大后,得了老年癡呆病,晚上只有抓住建民的手才能睡著。時間長了,何志華老人的親兒子想換建民一下,但一換人,老人就大聲喊建民。老人病重后,他親兒子不想讓老人受痛,不讓老人去醫院打針,可建民不行,硬是自己把老人送到醫院。醫生對建民說:“我勸你不要白花錢了?!苯裾f:“只要老人有氣我就要設法救他?!本瓦@樣建民陪何志華在醫院住了6天,直至輸液管的液體進不去血管才出院回家。

  出院后,在家里,建民把稀飯用吸管先吸到自己嘴里,再吹到老人喉嚨里給老人喂飯,設法讓老人延續生命。

  有一次用吸管喂飯時,老人不下咽,建民用胳膊把老人的頭抬起,放在自己的肘彎處,給老人喂飯,老人一用勁,頭碰在建民嘴上,建民一合嘴,把舌頭咬下來一塊,鮮血直流。他忍著痛讓老人咽了幾口。直到現在,建民舌頭上還留著蠶豆大傷疤。在老人最后整整17天里,建民陪著老人沒合過眼。老人不能自理后大小便失禁,建民又擦屎又換床單,鄰里人說何志華老人不知那輩子修來的福,逢上這么個好兒子。建民用心血送走了90多歲的干爸,但自己卻因勞累過度,休克暈倒了。有位哲人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薄靶⒌馈币彩侨绱?,對自己的老人孝順,這是理所當然,可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其他人呢?能有幾個人做到李建民夫婦這樣的?我敢說很少??墒墙褡龅搅?,而且做的很了不起。

  李建民家里有一只熊貓睡燈。燈不大,可以放在手心,是一只片狀塑料熊貓造型的帶插頭的睡燈,這只燈插在床頭旁邊的插座上,會發出柔和的光,既不影響休息還能使人晚上起夜時不摸黑。這只燈是古潼鑼鼓隊(李建民傳承的鑼鼓隊)李安順老人臨終時送給李建民的。

  李安順老人的兒子是弱智,老人有病后,李建民先是每天拉著老人看病、打針、買藥,整整7個多月,像親兒子一樣侍候著老人。老人由于年齡大,最終臥床不起。為了使老人身子不生褥瘡,建民隔幾天就給老人洗澡,用嬰兒粉給老人抹腋下、下巴、大腿,33天沒有離開老人半步。老人臨終前把自己用了一年多的熊貓燈送給他,老人用盡力氣對李建民說:“娃呀,我享了你的福了,沒有啥送給你,把我這只燈送給你,這只燈不值錢,可是熊貓是國寶,你是我們老人的國寶……?!笔堑?,李建民是老人的國寶,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個美德在李建民身上充分體現了出來。

  對李安順老人如此,李建民對他認識的其他老人也是如此,他的鑼鼓隊十幾位老人,他每月掏錢讓老人洗兩次澡,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去老人家串門看望,哪位老人有病,他都會登門探望。

  李建民是個普通的潼關人,他個子不高,瘦瘦的身材,可他身上有一股用不完的勁兒,每當你在街上看到他時,他都是風風光光,腳下生風。因為他總覺得時間不夠。多年來,他送走了幾位老人,伺候著李全生、任永濤、宋倉柱幾位老人,最近又有幾位老人進入他的關心名單,員必超、楊廣濟……。一茬又一茬,他的心總是放不下。送早點、洗澡,陪他們看病……。李建民一如既往地為了那些原來不相識的老人忙活著,他為了照顧這些老人得了白內障,10米外看不清人。有些年輕人說李建民真傻,傻到不知道為啥活著,這個原因只有建民知道。

  愛人黨柳枝,秀外慧中,精明能干,長期來耳濡目染了丈夫的孝舉,默默的支持著丈夫的孝舉。說起建民,她又愛又疼:“建民太辛苦了,他寧愿自己少歇一會兒,也要看望那些老人,我服他了,為了讓他有一點時間休息,我也要為他分擔一些?!蹦切┖翢o關懷的老人隔三差五被建民叫到自己屋招待一下。黨柳枝遇到老人到家里時總是想方設法讓老人們吃好,老人們吃的最多的是軟饃里夾粳糕和紅燒肉。

  有時閑下來,建民思考他的生活,總覺得對不起他的愛人。他經常鼓勵愛人空閑時候去參加娛樂活動,放松放松。愛人黨柳枝明白自己丈夫的心意,唱秦腔戲、做婚禮主持……,看到愛人的多彩生活,建民心里很高興,人常說:夫唱婦隨,有這樣的愛人建民知足了。

  潼關南山北灘,中有三十里禁溝揚道,黃河邊還有十里岸門一條,小道貫通,史稱西北咽喉,戰爭為潼關留下了不朽的鑼鼓韻律,這鏗鏘的韻律代代相傳,到九十年代后期傳人只剩下幾位老人,李建民擔起了這傳承的擔子……

  潼關縣城原來有個古潼鑼鼓隊。1993年的一天,李建民在買粳糕時發現鑼鼓隊的老人來吃粳糕時,提起敲鑼鼓眉飛色舞。他問老人:“您老敲鑼鼓不累嗎?”老人們說“不累,這鑼鼓只有我們幾位老人會鼓調子,再不敲就沒人會敲了?!崩先藗兊脑捓罱裼浵铝?,而且記得很牢。李建民回去和愛人商量,愛人黨柳枝聽后,滿心同意,說:“只要能讓這鼓調不失傳,你說接咱就接吧?!庇谑蔷瓦@樣他接管了古潼鑼鼓隊。

  鑼鼓隊接管后只有5個鼓、8副鈹,17個人。他夫婦投資2萬多元,讓鑼鼓隊發展為70余人。后來他們又投資近3萬余元,為鑼鼓隊置辦了37個鼓(每個鼓600元),35套戲裝(每套200元),36個野雞羚子(每個60元)。讓鑼鼓隊上了一個層次。有一年鑼鼓被人盜竊,他夫婦又投資近2萬元補齊。說起辦鑼鼓隊夫婦倆有說不盡的辛酸,他倆即要做生意,還要組織大家練鑼鼓,辛苦點沒啥,但有些事情說起來令人心酸。首先是沒有訓練場地,鑼鼓敲起來,聲太大,有些人很反感,夫婦倆人到處奔波,幾年換了十幾個地方,每到一處給人說好話,送人情,沒幾天又得換地方。但他也得到了很多好心人支持,潼關張窯體育場老板(小名叫老三),敬重李建民的為人,大力支持他,免費提供場地及音響設備,使他們有了固定地點。更有令人難受的事,有一次他們在訓練鑼鼓隊,有幾個社會閑人拿鼓錘亂敲,建民剛上去說了幾句,那幾個人拿鼓錘就在建民頭上打,邊打邊說:“啥東西,不知道姓啥?”。所有的這些建民都忍了,他心里只有一個心愿,那就是不讓古潼鑼鼓韻律失傳。

  古潼鑼鼓隊在李建民的努力下越辦越好,名揚西北。1997年到2011年,他們先后在白水、商南縣演出,在潼關中央質量萬里行會場、陜西省黃河放生現場演出;在寧夏神蒙寧化集團,寧夏石咀山市多處訓練演出獲的好評。他們多次參加渭南市中老年舞蹈文藝大賽,并獲一等獎一次、三等獎二次,特別獎一次。還為縣黨代會、人代會等縣上的重要活動助興演出,獲得一致好評。

  李建民夫婦領導的古潼鑼鼓隊越辦越紅火,問起中間的奧秘,用群眾的話來評論:

  體育場老板這樣說:“李建民這個人心太好了,他拿錢出力,沖著這些,我支持他?!辫尮年牫蓡T員煒祥說:“李建民這個人實在,人家想辦法掙錢,建民辦鑼鼓隊自己還要墊錢,咱也是潼關人,出不了大力也應該出點小力,我跟著他干痛快?!?/font>

  有一次古潼鑼鼓隊在縣城表演,看表演的人中,有一個退休干部認識李建民,他對李建民說:“小伙子,你們表演的太好了,這樣的文化活動我們五十年代也搞過,那時候人們打花槍,扭秧歌,群眾心情好,干啥都有勁兒,可現在……”

  退休老干部的話讓建民想了好幾天,現在人一心搞經濟,農村有些死氣沉沉,人們閑下來就是打麻將,有的人閑下來還閑出了毛病。不如組織幾次文化活動讓人們都動起來。

  2001年慶七一,他出錢在縣城廣場組織了一次秧歌匯演,他買了音響等擴音設備,參加匯演的單位有高橋村的雜耍、港口鎮的秧歌、段名村的雜耍、荒移村和城關鎮的秧歌、夕陽紅鑼鼓隊及古潼鑼鼓表演、合唱等。2008年在縣九會(古歷正月初九),他組織了港口背芯子、高橋秧歌、三合村背花鑼、段名雜耍、港口鎮腰鼓等群眾娛樂活動,影響很好,促進了周圍農村文化活動開展。

  戰國時“將相和”讓一個國家強大起來,這個歷史典故體現了一個“和”字,褒揚了藺相如的高風亮節?!昂蜑橘F”貴在“和”,“和”是團結奮進的基礎,是一種民族精神內涵的表現。

  李建民處事為人以和為貴,在傳承古潼鑼鼓中博采久長,肅心向老一輩請教,在鄰里生活中總是以德報怨。有一次,他在處理巷內糾紛時由于說了公道話,引起個別人不滿。有位在糾紛中輸理的老太婆故意把生活垃圾倒在李建民他家門口,這件事李建民的兒子很反感準備找那位老太婆評理。李建民對兒子說:“孩子,不就是倒了嘛,咱把它再掃起來倒在垃圾箱里,這樣也累不死人”。就這樣那位老太婆倒了,他掃凈再提走。過了幾天其他鄰居看不慣,說建民太軟。建民說,“老人年紀大了,提不動,我比她年輕,幫她倒垃圾有個啥?”。建民的言行感動了老人,老人背地里說:“這娃是個好人?!爆F在他們處的很好。

  還有一次建民在買粳糕時遇見一對熱戀中的年輕人,那位姑娘一把抓了十幾雙一次性筷子。建民媳婦說:“拿兩雙就行了,拿那么多干啥?”那年輕小伙為了顯示給他的對象看,走上前來說:“不就是幾雙爛筷子嗎?少皮干(罵人的話)”。說完就把建民的粳糕鍋掀翻,粳糕倒了一地。周圍人看不慣,打了110報警,警察到場后按照治安管理條例要罰那對年輕人的款。建民把警察拉到一邊說:“年輕人,難免犯錯,讓我跟他談談,如果他能認錯教育一下算了?!本焱饬私竦霓k法,建民叫過那位小伙子,說:“年輕人遇到問題要分清是非,不要沖動,像你這樣,今天能掀倒我的鍋,明天就可能沖動干其他違法的事,千萬不能這樣下去了?!?/font>

  那位年輕小伙子羞愧的說:“叔,我錯了,我給你賠錢?!苯裾f:“錢是小事,只要你知道錯了,能改正才是叔最高興的?!蹦切』镒忧Ф魅f謝走了。事后建民和那位小伙子成了忘年交的朋友。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李建民是位極平凡的人,可他用平凡的人生描繪了一幅非常感人的圖畫。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