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芳
  28年養育腦癱兒子 照顧年邁多病母親
  孝老愛親
  天津
  2014年8月
朱秀芳.jpg
人物故事:

  朱秀芳,女,漢族,1962年5月生,是居住在下瓦房街福建路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她橫豎不說一句話,一年內家里的三個男人----丈夫、父親、公公相繼離世,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她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28年的堅強,養育患有腦癱的兒子,照顧年邁多病的母親,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什么是對生活的不卑不亢,什么是孝老愛親。

  第一重打擊:兒子出生被確診腦癱

  28年前,兒子出生便被確診為腦癱,存在語言和肢體障礙。確診后大夫直言目前在醫學上,沒有一個很好的治療辦法,國際上也是難題,建議她把身體養好后再要第二胎。婆家和好心的親戚朋友也勸她把孩子送回農村老家,讓他自生自滅。朱秀芳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自責當中,她想既然把這個小生命帶到世上,就該對他負責任,拋棄孩子,不僅道德上會受到譴責,她的良心也會不得安寧。經過一翻思想斗爭后朱秀芳決定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她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給孩子治病,承擔起做母親的責任,爭取出現奇跡。

  最開始孩子不會翻身,不會坐,頭都抬不起來,她用瘦小的身體抱著孩子到處求醫問藥,不放過任何一線希望。經過一段的堅持治療,孩子可以抬起頭了,到3歲會說第一個字,4歲可以坐著了。醫生提示她要帶孩子多接觸一下外面的環境,于是每天看完病,朱秀芳就帶著孩子去公園,教他看樹、看花,見到熟人打招呼問好,臨走時說再見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外界接觸和治療,孩子會看電視了。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天津鐵路醫院劉大夫治小兒癱瘓,在那里治療很痛苦,全身要扎100多針,再用梅花針去疚,后用酒精球去擦,幾個小時下來疼的孩子亂叫,每次都需要幾個人按著才能完成治療。每當說明天要去看病,小小年紀的孩子晚上就睡不著覺,朱秀芳一邊心疼一邊耐心地跟他講道理,鼓勵孩子配合治療。就這樣堅持了將近一年,孩子終于能扶著東西站立了,還能扶著東西走幾步路。朱秀芳非常高興,她在家做了一個象雙杠一樣的鐵架子,鍛煉孩子的走路能力。又經過一段其它治療,孩子的眼睛不斜了,說話也清楚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朱秀芳買來小學課本自己在家教兒子,兒子學習了簡單的數字,認識了一些漢字,還學了一些英語單詞。

  那時有人勸她再生一個,不要把精力都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她說不能光想著自己,要對孩子負責,要了老二就沒有精力去照顧這個孩子了。

  第二重打擊:不足一年,丈夫、父親、公公相繼離世

  2002年家里唯一的頂梁柱,一向身體很好的丈夫得了胃癌,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本來她的老父親是糖尿病合并尿毒癥,老母親是老年性靜脈炎,生活不能自理,她自己也已下崗多年,并且也患有糖尿病,所以這個消息對于朱秀芳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拿到確診通知單后感覺天都塌了??擅鎸ΜF實她必須要堅強起來,一方面安慰丈夫積極治療,另一方面作為獨女,還要照顧好老父老母。朱秀芳幾年前患子宮腺增生,因為經濟原因,進行保守治療,此時丈夫需要她照顧,還要抽出時間回家照顧老人孩子,丈夫定期化療帶給她巨大的精神壓力,再加上體力的不支,她的病也越來越重,她捂著肚子在醫院伺候丈夫,籌集資金為丈夫治病,作為妻子,有一線希望也要挽救丈夫的生命。然而在做完手術后不到20天,丈夫的胃癌擴散了,轉移到胰腺和淋巴及腹腔,又做了膽管支架等手術,傷口依然沒有恢復,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無效,丈夫離她而去。

  把丈夫送走后,她的老父親又住進了醫院,由于病情惡化,不到一年父親病故了,沒多久公公也離世而去。面臨家里男人一個個離她而去,朱秀芳痛苦萬分,但是看到病床上殘疾的兒子和年邁的母親,她只能選擇堅強。

  命運多舛,她堅強面對

  “我如果不堅強,兒子和媽媽就沒了依靠?!本瓦@樣,朱秀芳擦干眼淚,下定決心,要把孩子治療成一個健全的孩子,要照顧好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此時的朱秀芳,已經被慢性糖尿病和婦科病折磨,她拖著虛弱的身體,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支撐那個家?,F在孩子已經二十八歲,在她的精心照顧和努力下,孩子雖然識字不多,但他認識漢語拼音,并會簡單的使用電腦,能夠用電腦打一些小文章。她鼓勵孩子,讓他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現在他寫的文章進步很大。老母親也已是86歲高齡。

  生活的磨難使這位堅強的母親格外懂得感恩,她總說要感謝社會各界給了她們許多關懷,她感激困境中給她支持的政府、醫生、社區和鄰居,雖然家庭有不幸,但她會堅強的生活下去,承擔起做母親的責任,照顧好老母親,回報社會。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天津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