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95后軍人3次往返急流挽救一家4人
見義勇為
浙江省
2020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亮,男,漢族,江西景德鎮人,1999年1月出生,2016年9月入伍,2018年9月入黨,現任駐金73132部隊61分隊班長,下士軍銜。入伍以來,該同志始終用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頭腦,把紅色基因植入血脈,把強軍重任舉過頭頂,把踐行宗旨融入日常,入伍第3年即入黨、擔任班長,熟練掌握海上操舟、武裝泅渡、立體機降、機動越野等4種戰場實用技能,12種步兵主戰武器操作應用,50余個體能課目組訓方法和6項戰場一線救治能力。入伍4年,在同年度兵中最早入黨、最早當班長,當義務兵被表彰為“優秀義務兵”“瀕海訓練先進個人”,當士官被表彰為“優秀帶新兵骨干”,獲嘉獎1次,榮立一等功1次。2020年7月12日,江西省景德鎮浮梁縣206國道經公橋鎮源港村橋頭路段發生交通事故,一輛小轎車倒扣河中,車內群眾生命危急。在家休假的王亮恰好路過,從5米高陡壁跳入河中快速救援,3次往返急流,運用部隊所學游泳和戰場一線救治技能,2分多鐘挽救一家4條生命,把部隊所受教育轉化為見義勇為的行動自覺,把軍營所學技能轉化為救人生命的過硬本領,把軍人戰斗精神轉化為全力以赴的血性膽氣,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以實際行動詮釋“學習近平強軍思想、做新時代的好戰士”內涵要義,立起“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

  志存高遠,從軍報國顯身手,傳承紅色基因堅守初心

  群眾遇險,王亮能夠挺身而出,躍下5米陡壁,多次往返河中救出4人,在體能幾近透支和手指擦傷的情況下,再度下水救出1人。這種義無反顧的英雄壯舉,背后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理論哺育,是紅色基因深植血脈的自覺行動,是改革強軍后部隊實戰化練兵的成效體現。

  在紅色搖籃中成長。王亮1999年1月出生于江西革命老區,是“98抗洪”后的新生一代,從小深受老一輩革命先烈英雄事跡熏陶,聽著解放軍鏖戰洪魔的故事成長,對人民子弟兵的敬佩,對人民軍隊的向往在幼時就埋下種子。2015年高中畢業,王亮到城里打工,收聽收看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3”大閱兵直播后,他就定下了從軍報國的決心。年底,王亮給父親發信息:“我想去當兵,相信我一定能干出名堂來”,他的決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在英雄部隊中傳承。王亮參軍到了原第31集團軍步兵第91師273團2營6連。4年來,在連隊黨支部培養下,他認真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多次參加營連士兵理論宣講小組,成為連隊理論學習骨干。王亮所在的連隊,歷來就有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僅2015年,就有士官張常青休假途中勇救一名落水兒童,戰士崔成雨在河北唐山休假救起一名落水女青年,兩名同志也成為連隊官兵的學習榜樣。下連第一天,參觀連隊榮譽室,張班長和崔班長的救人事跡就深深印刻在王亮腦中,為人民服務的軍隊宗旨成為他的價值追求。

  在改革強軍中淬火。王亮入伍的那一年,是啟動軍隊改革后的第一年,是習主席頒布陸軍訓詞后的第一年,是陸軍領導機構正式運轉的一年。王亮入伍的4年,是陸軍部隊轉型發展的4年,部隊全面按照新編制、新體制、新裝備展開實戰練兵模式,他自覺參與“學習貫徹新條令、塑造陸軍好樣子”活動,主動參加“精武”“奇兵”集訓,既掌握更多實戰必備技能,也堅定了投身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的信念。

  在雙擁模范城扎根。2017年,因部隊調整改革,王亮隨旅隊出閩入浙、千里移防,來到“一城5人感動中國”的金華市,參觀了兄弟單位孟祥斌事跡陳列館,目睹了身邊戰友移防兩周就投入蘭江抗洪的忘我付出,聆聽了旅隊助人為樂典型胡俊輝、13名警勤戰士抬車救人等先進事跡,感受了6連冠“雙擁模范城”濃厚擁軍氛圍,榜樣的力量引領著他堅持人民至上、恪盡職守、拼搏實干、勇于奉獻。

  是黨員,關鍵時刻就要站出來;是軍人,危難時刻就要豁出去,這是王亮奉行的軍旅格言。他毅然躍入急流救人的英雄壯舉并不是一個偶然瞬間、臨時決定,而是軍隊長期優良傳統熏陶后的行為自覺,是時刻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內在反應。王亮面對5米高的陡壁,湍急的河流,能夠把群眾安危放在個人安危之上,第一時間縱身跳水救人,映射的是忠于信仰使命、甘于犧牲奉獻、敢于擔當作為的政治品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立起了一名革命軍人的好樣子。

  肩扛使命,愛軍習武顯身手,苦練戰斗本領擔當重任

  王亮在2分多鐘,憑借超強體能儲備,運用游泳和急救技能,從墜河車中救出4條生命,被網友譽為“教科書般的營救”,靠的正是平時艱苦訓練打牢的基本功和參與重大演習積累的經驗值。王亮所在部隊多次擔負軍委、戰區、陸軍賦予的重大演訓任務和試點攻關課題,快速反應、特情處置是看家本領,武裝泅渡、戰場救護是必備技能。

  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剛入伍的王亮由于個頭小,體能不占優勢,在不少訓練課目上差距明顯,尤其是武裝越野和海上游泳更是短板弱項,但他找到連隊訓練尖子投下“拜師帖”,在班排立下“軍令狀”,向同期戰友下達“挑戰書”,經過4年軍旅淬火,王亮熟練掌握步槍、手槍、狙擊槍、榴彈發射器、120反坦克火箭等12種步兵主戰武器操作,練就了“觀、通、動、打、破、防、?!?種單兵作戰技能。

  苦練出精兵、巧練助打贏。2019年,剛轉士官的王亮作為優秀苗子,被旅隊送到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參加體能骨干培訓,在高手如林的集訓隊中,王亮雖然年齡小、兵齡短、個頭矮,但他堅持所有課目都先學一步,多問幾句、加練幾回。2個月時間,王亮就熟練掌握50多種體能課目教學和訓練方法,學成返營后被連隊委任為體能訓練“首席教練員”,他梳理總結的武裝越野“五步走”組訓法、400米障礙呼吸法等10余項訓練技巧,助力連隊在年底旅建制連武裝越野考核中,排名較年初上升20位。去年,旅隊擔負軍委一線戰傷救治試點任務,王亮參加止血、包扎、固定、搬運、通氣、心肺復蘇等6項戰場救護技能考核,成績均為優秀。

  試訓站排頭、轉型當先鋒。今年,王亮所在營全面列裝新型防護型突擊車,配發15類新式裝備,每個班1臺戰車,要求步兵班長下車能殺敵,上車能指揮,連隊官兵面臨轉型挑戰。營里擔負戰區陸軍合成營戰斗力建設研討會課目示范任務后,王亮第一時間找到連隊報名參加試訓攻關,帶頭參與高精度狙擊步槍、融合式望遠鏡、防護型突擊車系統通聯等效能試驗,率先掌握車上通信指揮、車載射擊、信息系統操作等多種實戰技能,為新列裝武器裝備全面普訓打下良好基礎。

  王亮在救援墜河車輛人員的緊急關頭,能夠迅即反應、沉著果敢,冷靜施救、正確處置,源自班長崗位上歷練的敏銳洞察力,源自連年參與部隊重大演訓活動積累的特情處置經驗,源自參與軍委一線戰傷救治能力試點任務練就的戰救技能。許多采訪王亮的記者紛紛表示,“從事新聞報道多年,關注過太多的見義勇為英雄,英雄壯舉固然可敬,但有的卻充滿悲情,王亮令人欽佩的不僅是他的勇氣,還有智慧和技能、面臨險境的沉著冷靜”。

  胸有膽識,強軍拼搏顯身手,不懼艱難險阻沖鋒在前

  源港河寬近18米,水深處有2米,加之連日汛情影響,水質渾濁、水流湍急、水情復雜,河底更是亂石林立、泥沙俱混。貨車司機不敢跳河救人,而王亮卻一邊安排叔叔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一邊從貨車工具箱拿出鐵錘,直接從陡壁跳水救人,在救出4人后,雖然已身疲力竭,但聽到還有人在水里,他未經休整再次下水救人,彰顯了革命軍人冷靜果敢的膽識,共產黨員義無反顧的擔當。正如他在學習習主席《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的感悟式筆記中寫到,“我是90后,也是一名黨員,還是一名軍人,就要像他們一樣,惟有奮斗才能不負青春”。

  戰友眼中的“拼命三郎”。王亮并不是天生的游泳健將、戰術標兵、體能達人。剛入伍時,王亮的游泳技能在連隊并不突出,他就利用休息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在游泳池練習腿部動作,練到腳踝紅腫、肌肉酸痛仍咬牙堅持;練習百米游泳沖刺,練到滿臉漲紅、雙眼充血、兩腿發軟。第一年參加部隊海訓,他就創下了連隊的紀錄:成為第一個為連隊開浪的新兵。海訓結束后,王亮被旅表彰為“瀕海訓練先進個人”。

  領導眼中的“倔強小子”。入伍后,王亮就有一股爭第一、扛紅旗,當尖子、奪榮譽的拼勁,訓練中,他和自己較勁成了常態,連隊要求過一遍的戰術動作,他要反復練習好幾遍,哪怕衣服磨破洞、手臂磨出血也要取得點滴進步才罷休;連隊組織手榴彈考核,要求至少投到3枚及格,他卻每次都要扛著一箱手榴彈自己加練,練到手臂吃飯時都舉不了筷子;體能訓練時,別人跑輕裝五公里,他要么就多跑幾公里,要么就穿上負重背心、綁上沙袋跑。正是靠著這股子勁,他從第二年起就成為連隊的“全能尖子”,入伍第三年轉了士官、入了黨,成為連隊最年輕的戰斗班長。

  群眾眼中的“鋼鐵戰士”。在此次救助地方群眾過程中,由于河水倒灌形成水壓差,王亮數次開門未果,但他沒有放棄,最后拼命一蹬、猛力一拉終于打開后車門,救出3人,緊接著再次下河打碎副駕駛玻璃窗,救出已昏迷的小孩外婆,并進行心肺復蘇直至蘇醒;在體能幾近透支和手指受傷的情況下,他第三次下水,用鐵錘砸開前排車窗,與趕到現場的交警協力救出司機,并對司機進行持續的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直至救護車到達現場。不耽擱每一秒救人的時間,不放棄每一個受困的群眾,不遺漏每一種救人的可能,正是這股不拋棄、不放棄、不服輸的韌勁,讓王亮忘乎安危、忘乎疼痛、忘乎疲憊。小孩外公獲救后談到:“當時我們在車里看到水一點點往上漲,都已經完全絕望了,我們已經做好放棄的準備,沒想到這個時候車門打開了,王亮出現了,救了我們這一家人”。

  心懷大愛,姓軍為民顯身手,堅持無私奉獻踐行宗旨

  王亮雖然是休假路過事故現場,但是一見到群眾呼救,就第一時間靠前詢問、伸出援手;一發現群眾遇險,就第一時間科學判斷、下河救人;一感到還有救治希望,就竭盡所能、絕不放棄,展現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質樸情懷和人民子弟兵來自人民、服務人民的宗旨本色。

  英雄壯舉源自救人執念。王亮為了快速救人,直接從5米陡壁跳入河中,一邊忍住水面沖擊身體帶來的不適,一邊艱難游過深水區到達轎車位置。王亮打開后車門時,駕駛艙已全部被淹,后排座也即將灌滿,只剩一絲空隙,他一把將掙扎呼叫的被家人托舉的五歲小孩抱到身上,再陸續從后排拉出被水淹沒的小孩母親與外公。救出3人后,王亮再次潛入水底,用鐵錘砸破副駕駛位置車窗,拖出58歲的小孩外婆游到岸邊。此時,老人因溺水時間過長陷入昏迷,王亮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蘇直至老人蘇醒。2分多鐘的時間,王亮冷靜果敢、智勇兼備,與死神賽跑,挽救這一家4口生命。救援結束后,被救的小孩媽媽跪向王亮道謝:“要不是你,我們一家的命都沒了,你是我們一家的恩人!”王亮攙起她,回答“我是軍人,也是黨員,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英雄壯舉彰顯真善美德。王亮2分多鐘的救人瞬間雖然短暫,蘊含其中的是愛我人民愛我軍的真摯情懷。擔任新兵班長期間,王亮奉行“沒有帶不好的兵,只有不會帶兵的班長”的理念,他的《知兵錄》里詳細記錄每名新戰士的思想性格、訓練基礎、愛好特長等內容,并為每名戰士制定成長計劃。在連隊,王亮始終以連為家,班里戰士家里有困難矛盾,他都會給戰士家里人打電話幫助調解。王亮小時候母親過世,他把繼母當生母,努力和睦家庭關系。每次休假,都會給家人買營養品、置辦家電。入伍后第一次休假探親,王亮獲知繼母頸椎不好又舍不得花錢看病時,就給她買了一臺頸椎理療儀,并手寫簡要說明書叮囑她經常使用,成為村里鄉親們一致點贊的好后生。

  英雄壯舉引領主流旋律。王亮見義勇為的事跡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陸軍報、學習強國客戶端、中國青年雜志客戶端、浙江日報、人民前線客戶端、金華廣電融媒體等50余家中央、軍隊和地方媒體報道后,在軍地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微博話題點擊量達1.1億人次,抖音單條瀏覽量達4000萬。廣大網友刷屏點贊評論,網友“最美不過初相見”評論:“不贊網紅不追星,只贊人民子弟兵”;網友“君子陽陽”評論:“心肺復蘇按壓深度很標準”;網友“秋色曙色”評論:“一而再、再而三,甚而四的救人,身疲力盡地救人,以部隊練就的剛毅性格、剛強體格救人!這就是百姓子弟、人民戰士、黨的兒子、國之衛士”。王亮見義勇為第二天,江西省景德鎮浮梁縣授予王亮“浮梁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并由縣領導帶隊到王亮家慰問;駐地浙江省金華市黨政領導也分別看望王亮,贊揚其英雄事跡,授予王亮“青年五四獎章”,表彰王亮為“金華好人”,號召全體人民向王亮同志學習。陸軍、東部戰區陸軍、第72集團軍主要首長分別在不同場合就王亮見義勇為事跡作出批示和表揚;第72集團軍專題研究給王亮同志記一等功,并號召全體官兵以王亮同志為榜樣,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中再立新功!

來源:浙江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