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平
退役老兵種樹10余載 誓把荒山變公園
敬業奉獻
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
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
張俊平.png
人物故事:

  張俊平,男,1959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山西省太原市玉泉山森林公園負責人。張俊平帶領以退役軍人為骨干的隊伍,連續14年在12.5平方公里的荒山上種樹530余萬棵(株),治理山體破壞面100余萬平方米,治理大型垃圾場2000多畝,清運垃圾1500萬立方米,修建園區道路105公里,安裝水網管道420公里,將曾經礦坑沙石遍布、塵土垃圾飛揚的生態重災區改造建設成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網紅打卡地。張俊平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

  誓把廢棄礦山變公園

  2009年,他帶領公司轉型,對太原西山廢棄礦山進行治理。他把一生的積蓄全部投在玉泉山的治理上,先后處理大型垃圾場5個,總容量約1500萬立方米;治理破壞面75萬平方米。累計栽樹600多萬棵,修路105公里,安裝噴灌鋼管420公里。近20年來,先后安置退役軍人700余名,為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國防教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9年,他積極響應太原市政府號召,第一個報名認領了西山這片破壞最嚴重的玉泉山。昔日的玉泉山,垃圾遍地,滿目瘡痍,植被荒蕪。7個大垃圾場,200多個棄礦廢墟,山體破壞面近100萬平方米,喬灌木履蓋率不足20%。治理玉泉山成了他的心病,他說:“山體破壞得不堪入目,我心里著急啊?!彼l誓要戰荒山、建公園。

  荒山綠化,心動不如行動 

  修道路。道路是公園建設的基礎設施。在陡峭的山坡上修路,施工難度是平地的數倍,他率領全體員工在保護植被、減少開支的情況下,開山修路100多公里,終將險灘變通途。

  治山坡。工程開始,最先治理也是最難治理的是開礦留下的破壞面,山體破壞面坡度大多超過60度,有的地方坡度甚至超過了90度,他調用大型機械削石治坡,安裝木棧道,共改造治理山體破壞面100余萬平方米、安裝棧道800余公里。

  種樹苗。要栽樹首先得打坑,然而玉泉山多是由石灰巖和石膏巖組成的山體,想在石頭山上打坑談何容易?思來想去,他想到了用電錘鑿坑的辦法,通過機械、工人配合,在山體上硬是鑿出了將近600萬個樹坑,再用工人將一筐筐土、一袋袋糞、一棵棵樹苗背到山上進行種植。以這樣的方式,在治理過的石坡上累計栽樹650萬棵。

  鋪管網。因為干旱缺水,一開始種上的樹全部枯死,要解決澆灌問題,只能把25公里之外的汾河水通過三級泵站引到山頂的蓄水池,在山坡地面鋪設覆蓋全公園的噴灌管網系統。這項工程歷經五十多次艱難試驗、三次慘痛失敗,人財物力損失巨大,最終建成澆樹防火兩用的灌水管道420公里,使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

  為了改造玉泉山,他在山上一干就是14年。他時刻牢記自已是一名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不忘初心,扎根荒山。(責任編輯:周勝武 李學東)

來源: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