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芝
農技員38年堅守農田一線 只為守護群眾糧食安全
敬業奉獻
山東
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杜立芝,女,1964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杜立芝38年如一日扎根基層、服務三農,始終不忘初心,把“三農”事業作為“國之大者”,全力提升農技服務效能,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她每天探地頭、鉆大棚、送技術,與百姓打得火熱,每年接聽群眾電話6000多個。她跑遍了全縣600多個自然村,采寫了70多本400多萬字的農技日記,成為農技服務戰線上的一棵“常青樹”。

  為民情懷的實踐者

  1985年,杜立芝農校畢業后,在高唐農業技術推廣的基層一線,一干就是38年,以“三多”與“三少”而聞名。熟悉杜立芝的種植戶都知道,她有“三多”與“三少”:技術經驗多,下鄉入戶多,農民朋友多;架子套話少,休息時間少,報銷補貼少。下村都是騎自行車或摩托車,著急就自己租個摩的。騎壞的2輛摩托車、3輛自行車,見證了她2萬多公里的辛勤付出。她常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裝滿多少對農民的真情?!?/p>

  杜立芝每天探地頭、鉆大棚、送技術,與百姓打得火熱,手機24小時開機,每年接聽群眾電話6000多個。群眾遇到種植難題,只要一個電話打過來,她隨時解答,隨叫隨到。她最常見的形象就是三個“一身”:一身土、一身泥、一身蟲,一年下鄉200多次。2018年,高唐縣成立了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按照“黨旗紅、產業興”的定位,帶動鄉村農業人才培育,在送“技”入戶的同時,為團隊成員“手把手”傳技術、講經驗,累計培育了6200多名特色專業新型農民技術員,帶出了一支1000余名“鄉土秀才”組成的農技志愿服務團隊,“志愿紅”蔚然成風,是新時代雷鋒精神的踐行者。

  科技服務的創新者

  38年來,杜立芝跑遍了全縣600多個自然村,采寫了70多本400多萬字的農技日記,再加上各種摘抄和天氣記錄分析,這些資料摞起來足有一人多高,各種五花八門的農作物病癥在這里都能“對號入座”,她開的藥方一用就靈,成為了農技服務戰線上的一棵“常青樹”,“問不倒”的“田秀才”。為鉆研創新技術,她連續10多天拖著病軀“泡在”蔬菜大棚里總結創新保護地栽培技術,推廣荷蘭熊蜂授粉新技術,受益西紅柿大棚1000多畝,讓群眾每畝增收了4000元。她的優質小麥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

  黨的聲音的傳播者

  大力推廣抗病品種、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技術,形成了幾套低毒高效病蟲害防治用藥方案。在她的努力下,全縣引進大型施藥機械229臺,無人機施藥機械60余臺,統防統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術推廣應用面積114.6萬畝,農藥使用量減少了5%,防治效率提高了10%。她不斷嘗試新的土壤改良技術,并將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使用生物有機肥料作為改良土壤推廣的幾項重點技術,推廣面積200余萬畝,累計減少化肥用量約55萬噸,化肥使用減量20%~30%,每畝可節本增效32元,累計節本增效6400余萬元。  

  2022年10月24日7點30分,在高唐縣梁村鎮二十里鋪村,剛剛從北京回來的杜立芝站在金黃的玉米垛前,給坐在馬扎上的村民們講課。返崗第一天,從早晨到晚上,杜立芝總共做了四場宣講報告會。她以黨的二十大代表“親歷者”身份,開展“親歷者講述”宣講項目,第一時間深入部門單位、田間地頭、農家院子宣講二十大精神50余場次。創新了“馬扎課堂”“田間課堂”等宣講品牌,開通抖音號、視頻號,集中制作各類視頻232個,傳播覆蓋面達266萬余人次,單個視頻傳播量超6萬次,讓黨的聲音和農技知識飛入百姓家,真正打通了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

  倉廩實而天下安。杜立芝將繼續堅守在她鐘情一生的黃土地上,堅持做黨的聲音的傳播者、為民情懷的實踐者、新型農民的引領者、科技服務的創新者、糧食安全的守護者,全力推動農業發展不斷往深里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責任編輯:周勝武 劉陽)

來源:山東省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