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慶
地震觀測員接力父親 獨自堅守地震監測一線28載
敬業奉獻
河北
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程德慶,男,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后郝窯地震臺觀測員。一個偏僻、荒涼的水文觀測站,值守員程德慶從22歲那年來到這里,每天做著重復、單調的工作。如今,28年過去,當年的小伙子已變成了中年人,卻一直守著那份孤獨,堅守著這一個人的觀測站。程德慶曾榮獲“河北好人”榮譽。

  從父親手里接過接力棒

  程德慶所在的觀測站,位于懷來縣桑園鎮后郝窯村,這里處于三條地質斷裂帶的交匯處,地殼活動頻繁,地熱溫泉資源豐富,是開展地下水化學量監測的理想場所,也是首都圈地震監測預報的重要站點。半個世紀前,懷來縣后郝窯村監測站建立,監測站約占地1畝,有七八間平房和兩口高溫井,程德慶的父親程有增是守在觀測站的第一人,堅守了30年。1995年8月1日,程德慶開始從事這份工作,還是一個人,一個站。

  程德慶還記得剛來時這里的模樣:“兩間破磚房,屋里有大木桿支撐著房梁。房子周圍全是土路,前后都有水坑,一片荒涼?!?span style="font-size: 12pt;">如今,一晃眼28年過去了。變的是,這里的條件越來越好,程德慶的代步工具從最初的自行車、摩托車,變成了現在的小汽車,他也從青年走到了中年;不變的是,這里還是他一個人,那份孤獨感從沒消失。

  每天定時定點下井取水樣

  觀測站不大,卻離不開人,程德慶每天要保障臺站儀器時刻正常運轉,人工采集水樣,進行化驗,上傳數據后,還將水樣送到懷來地震臺。28年來,程德慶習慣早上5點便起床,開始為化驗做準備。6點20分,背好采取水樣的儀器,戴好頭燈,準時下井取水。從地上到地下要走過兩個約60度的陡梯,高溫井管道里流動的是近80攝氏度的地下水。越往下,井內的溫度越高,空氣不流通,程德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下井采集水樣。做完化驗后,要將水樣在下午2點前送到懷來地震臺。程德慶說,剛接手時,觀測站的位置很偏僻,周邊是荒山,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通向外界,每逢下雨下雪,路面就變得很不好走。記得有一年下大雪,路面被積雪覆蓋,摩托車走在路上總是打滑?!把b水樣的擴散器是用玻璃做的,容易破碎,萬一摩托車摔倒,打碎水樣,就不能按時送到地震臺了?!睘榱四軌虬磿r將水樣送到,他只能舍棄摩托車,自己抱著水樣步行走了兩個小時,終于把水樣按時送到了懷來地震臺。

  日復一日地堅守

  采集水樣只是程德慶其中一項工作,每天還要對設備進行檢測、巡視,保證設備24小時運轉,每天巡視多次,觀測運轉的數據,保證設備供電正常。多年來,程德慶在崗位上也遇到過突發情況。2008年,懷4井改造,需要在旁邊打造一口副井,與懷4井相連。施工過程中,主副井相連的井眼,突然噴出80攝氏度的地下水,嘩嘩流個不停,如果不能及時止住熱水,懷4井就廢掉了。在眾人一籌莫展時,程德慶大膽提出,用廢舊棉襖的袖子包住一條方形鋼條,利用重力沉到出水口的地方,通過自然吸力把出水眼給堵住。最終,這個方法成功解決了這次危機,懷4井得以保存到現在。

  程德慶說:“小時候,父親常年不在家,逢年過節,都是母親一人張羅,只有在寒暑假時,母親才把我們送到站里與父親相聚。當時不理解,父親為什么那么忙,現在接過這份工作,才明白這份工作關系著千家萬戶,任重道遠?!彼策x擇了和父親一樣的路,常年吃住在監測站里,既是電工,又是維修工。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默默地堅守著一個人的觀測臺。(責任編輯:高晟寒 趙夫)

 
 
來源:河北省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