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為
電力工人20余載與鐵塔為伴 扎根一線解決難題50余項
敬業奉獻
吉林
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個人簡介.txt
人物故事:

  唐大為,男,1978年11月生,中共黨員,國網白城供電公司輸變電運檢中心職員。他把銀線編織成人生舞臺,在數十萬伏高壓線路間穿梭往復,在急難險重任務前攻堅克難,從事輸電帶電作業21年,解決電力技術難題50余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唐大為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好人”等榮譽。

  耳濡目染 用初心書寫敬業

  “打鐵先要自身硬”。唐大為由一名普通的帶電作業工人成長為一名業務骨干,藏在背后的是數不清的汗水與艱辛。剛接觸帶電工作時,他是個門外漢,但他利用休息時間刻苦鉆研,用很短的時間就熟練掌握了送、配、變各種帶電作業方法,對所維護的設備了如指掌,處理缺陷更是有獨家的辦法。還通過自學,獲得東北電力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學歷。唐大為深知把學習應用到工作中的重要性,為此,除了常態化的工作,面對最難、最險、最苦的作業,他也總是帶頭沖在最前面,并反復強調“安全經”。

  攻堅克難 用創新解決新老問題

  唐大為發現在以往更換桿塔架空線夾的工作中,每種型號的桿塔需要攜帶相應型號且笨重的工具上塔,效率很低。于是唐大為帶領班組青年工人搞研發、研制。最終在2008年研發出了比當時使用的日本設備更加小巧的、輕便的“架空線提線器”,讓作業中原來需要2個人30分鐘才能夠完成一基桿塔的更換作業,現僅需1人10分鐘便可完成。在220千伏嶺太線更換架空線夾作業中,應用該工具僅用1天半時間,完成了原本需要20人3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多供電量2000兆瓦時、減少經濟損失80多萬元,節省車輛、人工、食宿等成本近5000元。此項工具也在國家電網內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14年,國網白城供電公司成立了以唐大為為創新帶頭人的“輸變電職工創新工作室”,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研發和創新都取得了成功,7個項目榮獲了國家實用新型技術專利證書,在實際工作中創造了難以估量的價值,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肯定和表揚。截至2022年,團隊創新成果已達40余項,減少電網停電300余小時,創造直接經濟效益900余萬元。2022年3月,經過不斷地迭代改良,第二代等電位進出工具與五點式安全帶一體化裝備研制成功。該裝置只有4處采用輕型合金制環扣,總重量不足4公斤,可在登塔前提前穿著在身,并整合五點式安全帶,表面以屏蔽布料縫制,使用在等電位作業過程中,能達到人員與裝備“融為一體”的效果,便于人員調整合適姿態,使組合間隙達到最小,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大幅增加等電位帶電作業安全系數。

  以身作則 用奉獻詮釋擔當

  唐大為所從事的輸電帶電作業崗位,被稱為“三高”專業:高空、高壓、高危。面對近40米平均塔高、22萬伏電壓,每一次帶電作業就是等同與待檢修設備零距離接觸。2022年的春節將至,就在闔家團圓之際,唐大為和同志們卻奔向通榆縣瞻榆鎮。瞻榆鎮供電所內的主變二次刀閘過熱,一旦出現停電,將影響全鎮供暖和居民的正常生活用電?,F場作業空間非常有限,安全距離極小,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接地故障。這個作業需要在室外通過絕緣操作桿進行,當時室外溫度達零下30多攝氏度,為了精準有效操作,作業人員摘掉保暖厚重的手套,只帶一層操作靈活的線手套操作。作業完成后,手都凍麻了。迎難而上的電網搶修“尖兵”圓滿完成了任務,保證了百姓安全可靠用電、順利過年。

  平凡崗位見證不平凡的堅守,普通黨員彰顯不普通的作為,在創新創效的路上,他總會用這樣一句話激勵自己,“一線的沃土滋養了我,只有向深扎根,才能向陽生長!”(責任編輯:周勝武 柳青)

  

來源:吉林省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