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山
當好“領頭羊” 帶領全村脫貧致富
敬業奉獻
甘肅
2021年8月“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胡中山,男,生于1962年9月,甘肅古浪人,高中學歷,中共黨員,現任甘肅省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合作社黨委書記。胡中山在擔任夾山嶺村黨支書期間,帶領村民打井開荒,搬遷到黃花灘,使昔日的貧困村脫變為富裕村。2012年以來主動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敢為人先,勇挑重擔,抓黨建、搞養殖、建大棚、興產業,組建32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幫帶貧困戶近2千戶,成為全縣脫貧攻堅的先進模范。2015年4月被評為甘肅省勞動模范;201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9月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榮譽稱號;2020年11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

  古浪縣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也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經濟條件差,貧困程度深,特別是南部山區,山大溝深、干旱偏僻,群眾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上學難、就地脫貧難問題十分突出?!吧较窈蜕蓄^,有溝無水流,滴水貴如油,春播秋無收”是這里的真實寫照。上世紀九十年代,胡中山生活的原井泉鄉夾山嶺村更是如此。由于一方土地難養一方人,幾年間,鄉親們搬的搬、走的走,只剩下100多戶最窮的戶,緊緊巴巴地過著貧困而又艱辛的日子,降雨豐沛的年份尚能吃飽肚子,若遇到連年干旱,莊家顆粒無收,挨餓便成了普遍現象,這些場景胡中山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眼前是山,腳下有路。1996年,胡中山被選為原井泉鄉夾山嶺村黨支部書記。面對貧窮落后的面貌,胡中山帶領鄉親們“走出大山謀出路”的愿望日益迫切,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和反復的實地考察后,胡中山狠下決心:“賣掉全部家當,全村集資,到沙漠邊緣打井開荒,闖出一片新天地”。胡中山說干就干,為了鼓起群眾搬遷的信心,他向9戶困難群眾每戶打了1萬元的保證金欠條,斬釘截鐵地說道:“搬下去三年后生活好不起來,砸鍋賣鐵也給每家賠1萬元損失費!”鄉親們從胡中山堅毅的眼神中看到了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心甘情愿地跟隨他來到飛沙肆虐的黃花灘村,也許是鄉親們窮怕了,雖然背靠著炎炎烈日,汗水不停地侵蝕著手掌里的血泡,可他們內心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氣,白天整地架電、造林修路,夜晚打井取水、開溝修渠,無數個白天和黑夜,他們的辛勞得到了回報,房屋建成了,田地平整了,水渠修成了,終于有個像樣的“窩”了,在“沙窩窩”里扎下了根。但是胡中山當初的諾言始終縈繞在他的耳邊,新開墾的土地長不好莊家,搬下來還要穩得住,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他又積極動員群眾建設日光溫室蔬菜大棚,大力發展種植產業。白天上工地、晚上抓培訓,始終忙碌在發展日光溫室的第一線,1997年,黃花灘村在胡中山的帶領下集中連片建成日光溫室37畝,全部實現當年定植、當年見效,棚均收入達到1萬元,群眾發展信心倍增。

  為了幫助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胡中山又靠借貸資金,通過“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產銷對接、組團發展”方式,引進建設了皇花種羊場、綠鑫蔬菜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建立“互幫互助共致富、抱團發展謀出路”機制,發動群眾發展規模養殖,種植養殖一起抓。適逢國家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他搶抓政策機遇,采取大戶擔保、多戶聯保等方式,為困難群眾聯系貸款2000多萬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200萬元,還為貧困戶賒購200多萬元的紅磚、水泥、鋼材,解決他們的建棚困難。在胡中山的帶領下,如今的黃花灘村,已發展養殖暖棚2720座、日光溫室176畝、經濟林600畝,90%以上的人家住上了磚瓦房,很多家庭開上了小轎車。黃花灘村由一個基礎條件差、發展底子薄的移民村蛻變成了全縣產業發展先進村和首富村。2012年,黃花灘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2年,古浪縣生態移民扶貧開發黃花灘項目經甘肅省委、省政府批復啟動實施,在千年寂靜的黃花灘上吹響了嘹亮的易地扶貧搬遷“集結號”,古浪數以萬計的南部山區群眾告別大山,遷入新居,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耙尠徇w群眾實現易地脫貧致富,最根本、最關鍵的是要把產業發展起來”,這是古浪全縣上下的共識。但由于搬遷群眾大多是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為引導移民區后續產業向規?;?、產業化方向發展,2013年9月,古浪縣委依托胡中山牽頭成立的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組建了黨委,任命胡中山為產業合作社黨委書記。

  組織的肯定、群眾的期盼、自己的初心,讓胡中山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信心倍增、激情滿懷。為了讓廣大移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和愛護,為了徹底拔除窮根,激發發展信心,作為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的黨委書記,胡中山帶領產業黨委一班人,深入山區移民鄉鎮和各移民新村,走街串戶,訪貧問暖,“以身說法”,講政策、講產業、講前景,讓群眾打消后顧之憂。從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出發,他搶抓政策機遇,為移民群眾累計協調落實惠農貼息貸款6000多萬元,并為困難農戶墊付建棚自籌款,克服了缺乏資金這一難題。蔬菜大棚建設起來了,那就要做到科學管護、科學種植,為了提高技術服務質量,胡中山通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招回來訓”的方式,先后培訓移民群眾近4000人次,掌握了技術的“種植巧手”們對其他農戶積極幫助,齊心協力發展產業。胡中山也倍感欣慰,“人心齊,泰山移”,鄉親們的發展熱情如此高漲,還有什么困難是不能戰勝的呢?于是他再接再厲,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20個,推廣新技術12項,極大的促進了黃花灘移民區日光溫室種植產業發展。農戶們會種了,也種出來了優質產品,但是銷路又成了另一個不得不解決的難題,產品怎么賣?賣給誰?如何賣個好價錢?胡中山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他時刻關注蔬菜市場供求關系,深入分析滯銷和利銷的形成因素,不斷探索聯合銷售方式,他與領產業黨委一班人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對接外地市場、培養營銷大戶、延伸產業鏈條,切實做到了種得出,賣得出,賣得好,農戶高興了,因為產業規模初見成效,胡中山以實干的責任,兌現了他當初許下的諾言。黃花灘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涵蓋種植、養殖等不同領域的8個分社、3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移民區群眾建成養殖暖棚7300座,發展特色林果3400畝,規劃建設日光溫室示范點9個,目前已建成6568座。為實現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為群眾謀福祉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边@是胡中山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在20多年的風風雨雨里,胡中山一直把群眾的事當自家的事,兒子說他的心全在黃花灘上,妻子說家只是他累了住的店。胡中山卻說:“群眾的事情無小事,遇到水斷了、電斷了、鄉親們鬧別扭的事,我不出面解決,還當這個書記干什么?”從資助基礎母羊、賒銷建棚材料、尋找打工門路、墊支建設資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胡中山究竟為鄉親們做了多少分憂解愁的事,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然而,正是這份沉甸甸的為民情懷,胡中山卻贏得了廣大父老鄉親的贊譽和認可。

  古浪縣西靖鎮感恩新村農民劉善德妻子殘疾,兒媳離婚,生活非常困難,胡中山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道理,真正的幫助就是激發其內生動力,克服困難,把產業做起來,形成長久的增收途徑,于是他資助劉善德10只基礎母羊搞養殖,同時又支持其種植日光溫室,形成日光溫室加養殖暖棚的產業發展之路,現在年收入達到了5萬元。西靖鎮興民新村有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有意愿發展枸杞產業,但兒子在外打工,自己有心無力。胡中山得知這一情況后,自己掏錢雇了6人,幫助老人栽植了8畝枸杞,成活率達到95%以上,實現了畝均收入8000元以上,兩位老人含著熱淚對鄉親們說,“胡書記真是我們的好書記??!”

  2015年2月初,古浪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極寒天氣,西靖鎮為民新村新建的135座日光溫室內的西紅柿幼苗剛剛露出了新芽。如果幼苗受凍,鄉親們不但要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有可能動搖發展日光溫室產業的信心。黃昏時分,嚴寒就要襲來,忙碌了一天的胡中山,顧不上吃飯休息,和西靖鎮的鄉鎮干部們直奔日光溫室示范點,巡回用高音喇叭動員種植戶采取防凍措施。當發現用麥草點火取暖的效果不好,他當機立斷,聯系商家,迅速調來135臺生鐵爐,連夜逐棚發給群眾生火保暖,幼苗總算保住了。3個月后,當鄉親們的第一茬西紅柿賣了每公斤5元的好價錢時,胡中山的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從莊稼地里一路走來的胡中山,從摸爬滾打中悟出一個理:只要把黨的話變成自己的行動,日子就一定會越過越好。

  在產業培育過程中,有一些特困戶雖然享受了每個棚4萬多元的補助,有些仍然拿不出2萬元自籌資金,有些苦于沒有勞動力無法生產經營。為了補上特困戶脫貧這個短板,古浪縣委提出能人帶動扶智、富人帶動扶資、抱團發展扶力的思路。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胡中山再一次站了出來,他積極響應古浪縣委號召,大膽創新,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推行“合作社 農戶 基地”的扶貧模式,通過群眾以棚入股、合作社經營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在胡中山的帶領下,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有8個專業合作社已幫帶貧困戶1410戶。2018年1月8日,當首批入股合作社的110戶的農戶樂滋滋地清點著每戶3000元的分紅現金時,憨厚的笑容再一次在胡中山黝黑的臉龐綻放。而時至今日,入股農戶已經擴大到了933戶,分紅的總金額也達到了279.9萬元。

  “規?;l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是胡中山始終秉持的產業發展理念,“產出好質量、創出好品牌、賣出好價錢”則是胡中山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標。為了提高日光溫室產品品質,胡中山動員和說服群眾,施用規模養殖提供的羊糞,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按照無公害栽培技術生產綠色食品。在胡中山的努力下,在黃花灘移民區建成了年交易額達4億元的牛羊交易市場和投資2600萬元的恒溫庫,有力的調節了市場,讓移民區群眾種養殖業獲得了更高的效益。

  黨旗映紅赤子心,一枝一葉總關情。20多年來,胡中山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和為民情懷,帶領著移民群眾在昔日的荒灘上描繪出了一幅建設新農村、致富奔小康的動人畫卷,胡中山同志也先后被評為 “全省勞動模范”“甘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就像一面旗幟,高揚著一位共產黨員無愧時代重托、不負百姓期望的風采。

來源:甘肅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