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秀
扎根基層民政所精準扶貧 充當貧困戶的“圓夢人”
敬業奉獻
江西
2021年8月“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張金秀,女,1965年12月生,中共黨員,蘆溪縣張佳坊鄉民政所所長。2018年7月,獲得江西省“最美基層民政人”稱號。2018年1月,獲江西省第十五屆全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2020年10月,獲2020年度全省脫貧攻堅獎作為獎。她還多次獲市“老齡工作先進個人”、縣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縣“十佳助殘先進個人”、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張金秀高中畢業后從偏僻的山村被招聘到張佳坊鄉廣播站擔任播音員,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由于工作吃苦肯干、勤奮學習,善于做群眾思想工作,不久鄉政府就分配她到計生辦擔任主任。后來因工作突出,她被安排擔任鄉民政所所長,她以夢為馬,在這個平凡卻讓她鐘情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8年。

  近年來,精準扶貧工作成為黨和政府的中心任務,山鄉脫貧攻堅壓力大,時間緊。精準扶貧成為她追夢路上最大的工作。她帶著一份強烈的責任心,經常加班加點,確保工作圓滿完成,得到群眾的點贊。全鄉有多少名服務對象,敬老院有多少名孤寡老人,有多少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具體情況如何……她都能如數家珍,人稱“活字典”。她帶著一份對群眾最樸素的情感,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最接地氣的鄉鎮扶貧干部。

  2015年5月,為更好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鄉政府成立了扶貧工作站,張金秀任首任站長兼民政所長。自扶貧工作站成立以來,她圍繞精準扶貧開展了系列工作,實現了“五保障”。一是組織有保障,二是平臺有保障,三是制度有保障,四是考核有保障,五是成效有保障。

  擔任鄉扶貧站長以來,她幾乎犧牲了所有的雙休日,全年開啟“白+黑”“5+2”工作模式。為了更好落實貧困戶精準幫扶政策,她走遍了全鄉每個村,了解貧困戶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她將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致貧原因進分析,建立相關臺賬資料。

  張佳坊鄉面積78.8平方公里,轄10個村,共有110個村民小組,人口1.7萬。2014年,她的服務對象涉及到269戶703人。無論節假日還是雙休日,只要群眾一有困難,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為群眾服務的工作中,把群眾當親人,為建檔立卡戶、孤寡老人尋醫治病,對貧困戶尋求脫貧新路子,從不感到麻煩。她沒有架子,對來鄉辦事的困難群眾熱心接待,問寒問曖,從不因群眾穿得差、有的身上還有難聞的氣味而不去理會。她能撲下身子,問需于困難群眾,經常出入困難群眾家庭,對全鄉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熟記在心。

  扶貧先扶志,她經常到各村民小組講解扶貧政策,做貧困戶的思想工作,讓貧困戶告別“等靠要”,充當貧困戶的“造夢人”,認真做到“兩不愁三保障”。

  她創新思路,打造了張佳坊鄉“醫療式治貧法”。學名醫,展絕技,采取“四診法”“五禽戲”“嘗百草”等新舉措,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斬窮根,充當貧困戶的“造夢人“。

  一是學扁鵲“四診法”,確保精準扶貧“靶向定位”。進村入戶“望”民情,傾聽意見“聞”民聲,與貧困戶“零距離”接觸,了解其脫貧意愿,“問”原因找尋良策,“切”實際深挖窮根。以“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為工作導向,因地制宜制定幫扶規劃。采取“專業合作社 貧困戶”模式,依托“一山一湖一峽”(玉皇山、明月湖、瞿田峽),全力打造生態旅游、綠色種養產業。

  二是學華佗“五禽戲”,確保精準扶貧“精準滴灌”。在她的提議下,鄉黨委政府以豪豬、草豬、蜜蜂、山羊、牛等創新“五禽戲”,再輔之以蘑菇種植,全力打造扶貧產業,改“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增加貧困戶“造血功能”,充當“造夢人”。得知雜溪貧困戶王中水無固定收入,她積極為其聯系提供養殖技術,養殖黑山羊10余頭,并積極為其聯系銷路,年增收5000余元。

  三是學神農“嘗百草”,確保精準扶貧“強身健體”。在思想、生態、醫療、教育、安居等方面“齊顯功效”,使精準扶貧“強身健體”。如:實行生態扶貧壯骨。該鄉境內擁有十里峽谷、百畝梯田、千畝杜鵑、玉皇古宮、龍潭泉、紅軍學校等獨具特色的景點,被譽為“萍鄉小桃源”。通過充分利用這些生態資源,發動雜溪、瞿田等村的貧困戶發展鄉村旅游。成功舉辦了三屆玉皇山山貨節,為貧困戶“造夢”。還有教育扶貧,她積極為多名貧困學子聯系申請了民政、志愿者協會、昌盛大藥房、加多寶公司等單位的助學幫扶,助學金累計達10萬余元。

  她是一個執著的人,不管是職工還是百姓遇到了困難,她總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她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沒有節假日,總是帶著一種澎湃于心的工作激情奔走于基層,以民政所為立足點,充當貧困戶的“圓夢人”,將扶貧工作演繹得“有情有義”。

  2015年,她親自擔任“十三五”貧困村楊佳田村的駐村聯系人,兼任省老干局扶貧掛點工作隊隊員。在她的努力下,該村村容村貌宛如脫胎換骨。新建了濕地公園、游步道,建成了鄉烈士陵園,引來項目資金全力打造新農村。忠義楊家將雕塑屹立于村頭,村級公路“白改黑”,河道整修一新,人工草皮生態護坡,池塘荷花,古色古香的八角亭,讓人心曠神怡。去年還舉行了該村首屆篝火節暨農村運動會。

  2015年該村新修建防洪水渠700余米,全村安全用水升級改造列入規劃,村集體脫貧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完工,新建擴建村級衛生室、老年活動室和留守兒童學習室,21戶退出貧困戶。

  村里貧困戶郁東風,兒子殘疾行走不便。當得知他兒子會維修電腦、精通電腦軟件時,張金秀與鄉、村干部一起,幫助其租門面、購設備、跑手續,開辦起電腦維修部,使這個貧困家庭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為貧困戶解決醫療費用,她經常與有關部門聯系求助。楊佳田村貧困戶張文海,因30歲的兒子患白血癌病,她與縣工會、縣慈善、縣醫保等單位部門尋求政策幫助,開辟綠色通道,增加報銷比例,實行大病醫療救助。她還聯系志愿者結對幫扶,和鄉扶貧站對接銷售農產品等。

  2016年,張金秀在楊佳村走訪時得知,該村郁明生夫妻倆都是殘疾人,父母年邁體弱,孩子在上學,一家5口擠在狹小破舊的屋子里生活。她親自上門核實情況后,為其積極爭取上級有關政策,并請左鄰右舍一起幫忙,克服重重困難,歷時兩個月,終于為其建起了一幢兩層的新房,且完成簡易裝修,圓了他們的住房夢。

  該村貧困戶楊日武,妻子患精神病,一家3口,與兄弟合住,2018年列入易地搬遷戶。他不愿搬遷,張金秀多次聯系村支兩委一起上門做工作,最后終于做通了他家的工作,讓他搬進了鄉上為貧困戶建的新房。喬遷時,張金秀還買了爆竹為之賀喜,使之感動萬分。

  該村貧困幼兒張美婷,父親30多歲便患病去世,母親改嫁,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為解決其上學難問題,張金秀同志聯系陽光志愿者協會,進行教育扶貧,捐錢捐物,還有政策補助,助其圓夢學業。

  為增強村民脫貧致富信心、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她多方爭取資金解決好基礎設施問題,并與村、支兩委商議,投入1萬余元,購置了軍鼓、龍燈、音響等,成立了村級龍燈隊、廣場舞隊,使村民在娛樂中強化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脫貧致富的信心。

  2020年春節期間,疫情來襲,作為張佳坊鄉楊佳田村駐村幫扶干部,張金秀一直忙碌在村里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張金秀在走訪摸排中了解到村里好幾戶村民都準備在春節廣邀親朋,大辦酒席,而酒席聚餐,人群集中,實會為疫情的傳播擴散大大增加風險,為了消除不利風險和影響,張金秀又一一上門規勸預辦酒席的村民取消辦理。張金秀還自掏腰包5000多元,主動提出購買村民多余的食材,降低村民的損失,打消他們的顧慮。

  “別叫我所長,請叫我金秀,這是我應該做的?!彼龑Υ蠹铱傁矚g說這句話。這句通俗易懂的話正是張金秀對群眾最樸素情感的真情流露。她始終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她把所有的熱情和愛心傾注在平凡的民政和扶貧崗位上,從未喊過一聲累,怨過一句苦。

  真水無香,大愛無言。她贏得了玉皇山下廣大群眾的愛戴和贊譽,無愧于“最美基層民政人”的光榮稱號。她,以夢為馬,真心如金,獨秀山野扶貧路,甘當扶貧路上的“追夢人”、“造夢人”和“圓夢人”。

來源:江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