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女教師支教送理念送方法 為脫貧攻堅貢獻青春力量
敬業奉獻
浙江
2021年8月“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脫貧路上,川浙同行,千里之外的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與紹興市越城區結下不解情緣。幾年來,越城區送計送智,一批又一批的支教老師將汗水與夢想播撒在了馬邊這片廣袤而神圣的土地上。

  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王怡積極響應“東西扶貧協作”號召,主動請纓,一家四口連續兩年赴川支教,成為浙江省唯一連續兩年前往四川省支教的教師家庭,是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典型新力量。支教期間,她充分發揮我市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班級管理智慧,傾心打造“魯迅”教學品牌,為馬邊的老師實地學習、觀摩和交流提供方便。在教學教研工作上,她力爭走出特色,將“傳、幫、帶”工作由點及面,推動落地見效。分享優質教育資源,帶動更多馬邊學生學好英語,共同成長。幫助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的教學教研活動,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年輕英語教師隊伍。

  2月25日,王怡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這份榮譽為她的支教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耙磺卸己苤档?!”如王怡所言,支教一直是她想做的事,教育在馬邊應該步履不停。

  成為一名教師,是王怡從小的夢想。2001年,剛從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畢業的她順利考進秀水小學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

  那時恰逢紹興開始普及小學英語教育,各校對小學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和期待越來越高,而與之相呼應的小學英語教學體系卻尚未完善。沒有前輩帶路,新任教師王怡只能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每天思考的問題都是怎么把課上得有新意有趣味有質量。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復一日的打磨和提升,2004年,工作第三年的王怡收獲了人生中第一個紹興市屬小學英語優質課一等獎,同年又榮獲紹興市小學英語優質課一等獎,工作第五年紹興市小學論文一等獎,工作第六年浙江省優秀課例一等獎……

  執教20年,王怡獲得的獎項和榮譽,多到數不過來,完成了從新手教師到骨干教師的華麗蛻變??吹阶约旱某砷L,想要幫助更多學生的念頭漸漸在王怡心里萌芽?!拔业母改改贻p時就在內蒙古當知青,他們從小就教育我要做自己熱愛的事,做對社會有益對祖國有用的人?!蓖踱f。

  機會在2018年7月的一天到來。越城區教體局發布了關于選派援川教師赴馬邊支教的通知。王怡看到后,第一時間就給沈杰打電話,接通后,倆人不約而同說出了這句期待已久的話:“走,去馬邊支教吧!”

  經過漫長的等待和層層篩選,王怡的支教夢變成了現實。而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家中的親人。思慮再三,她決定帶正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一起前往,年幼的兒子留下給父母照顧。

  對于王怡來說,馬邊和紹興隔著2000多公里,離開一年一定會錯過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也會因照顧不到老人而愧疚?!暗@個夢想是一定要完成的?!彼恼Z氣很堅定。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這里的氣候環境、生活習慣與紹興都有著較大差異。

  2018年8月30日,王怡第一次來到馬邊民建小學,自己和女兒都有些“水土不服”。但為了第一時間掌握教學情況,還沒來得及緩解身體上的不舒適的她便一頭扎進了工作里。翻看往年學校的英語成績和與幾位當地老師交談之后,讓王怡體會到了這次支教的“艱難”。

  “五年級的英語平均成績在四十幾分,甚至沒有幾個能考及格?!蓖踱l現,除了成績不理想,最大的問題還在于學生和家長對于英語課程都不是很重視。

   英語教材難度大、學生基礎薄弱、課程安排少、老師教學方法有待提高……一系列嚴峻的問題都擺在了眼前。

   怎么辦?如何解決?針對存在的問題,王怡只能從零開始,培養孩子們英語學習的興趣開始。面對馬邊學生薄弱的英語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王怡老師發揮自己在紹興積累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調整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資源輔助教學,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的魅力,感受樂趣,樹立信心,并利用中秋節、感恩節、圣誕節、元旦等中西傳統節日內涵文化融入課堂,進行文化滲透,豐富課堂形式,讓學生們在學習體驗中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初見成效后,王怡老師又針對當地學生實際學習困難,教學研究方向逐漸從課內向課外延展,通過創新作業形式,制作分享英語微課等讓學生們有更多、更廣闊的學習資源和練習英語的機會。比如利用微信平臺,王怡老師創建了“英語美聲”交流群,經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英語朗讀語音,鼓勵孩子模仿老師的語音語調,朗讀短小語段,提高孩子們的聽、說能力。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全縣小學期末英語統考中,王怡所帶的班級平均分高出全縣平均分20多分。

   此外,王怡和沈杰還成立了英語工作室,主要針對當地青年英語教師,定期開設示范課、教研沙龍、專題講座等活動,鼓勵老師們參加“推門課”,并通過“課堂問診”幫他們找出各自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改進方法,隨時交流教學經驗和感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王怡老師認為把越城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傳播得更遠才是支教的意義。于是王怡夫婦在兩年的支教時間里,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走訪了馬邊彝族自治縣的多個鄉鎮中心校,和當地的英語老師交流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同時借助“金種子計劃——浙江援川教師送課下鄉活動”,王怡老師深入全彝區課堂與當地老師同課異構,以身示教,并為所有的馬邊小學英語老師建立一個微信交流群平臺,分享優質教育資源,帶動更多馬邊學生學好英語,共同成長。

來源:浙江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