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良
基層農技員扎根一線 每年為農民挽回損失數億元
敬業奉獻
浙江省
2020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金良,男,1963年10月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海鹽,現任海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常務副主任。

  擇一事,終一生。作為海鹽農技推廣站的首席專家,已過知天命之年的王金良仍然活躍在海鹽的田間地頭,數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地服務于海鹽“三農”,將自己所學全部投入到海鹽的農業生產實踐之中,努力為海鹽現代農業撐起一片天。先后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嘉興市農業科技突出貢獻獎等榮譽。2013年,作為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的代表,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

  扎根農業一線 每年為農民挽回損失數億元

  1983年,從浙江農業大學植保系畢業后的王金良,被分配到了海鹽縣農林局植保站,該站承擔著全縣幾十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的測報防治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測報工作異常辛苦,必須做到“系統測報,定田調查,規定時間,風雨無阻”。在植保站工作的十余年里,王金良與老同事一起幾乎天天下田,進行田間觀察,掌握害蟲的發生危害情況,每年為農民挽回的糧食損失在4萬噸左右,價值1.2億元。

  2005年,長江流域水稻褐稻虱特大暴發,海鹽縣更是創下了褐稻虱有數據以來的最高遷入記錄,如果不及時處置,全縣水稻將面臨著顆粒無收的危急局面。在這危機時刻,王金良率領縣植保站工作人員,每天白天下到田間地頭監測蟲情,晚上回到單位研究防治策略,在精準掌握蟲害數據的前提下,果斷組織了四次大規模防治行動,有效地將褐稻虱基數抑制在防治指標以下,成功保護了海鹽的數十萬畝稻田。在其他地區大面積倒伏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海鹽縣大災之年大豐收,全縣25.81萬畝晚稻,平均單產525公斤,直接挽回糧食損失8.13萬噸,價值1.75億元,獲得農業部專家調查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06年,海鹽縣植物保護站榮獲“全國農技推廣先進集體”,受到農業部表彰。

  由王金良主持的新農藥代替甲胺磷項目,技術達省內領先水平,解決了甲胺磷禁用后對口農藥這一全省性關鍵技術難題,并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通過項目實施,海鹽縣在浙江省內最早停止使用甲胺磷,利用該技術開發的“縱卷清”新農藥被省植保站推薦為防治稻縱卷葉螟的首選農藥,結合全面禁用甲胺磷在全省范圍內大面積推廣,在控制縱卷葉螟危害的同時,實現了農藥生產性中毒和農業殘留危害的雙下降,有效緩解了農村面源污染,讓“綠水青山”依舊,“金山銀山”常在。

  王金良積極組織科技攻關還解決了“沿海沙性土壤地區安全化學除草技術”、“杭嘉湖蠶桑地區安全用藥及無害化治理技術”等難題,共獲得農業部豐收獎、省農業科技進步獎、省農業豐收獎、省星火計劃獎等30余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撰寫科技論文30余篇。

  響應時代號召 首推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

  2005年,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海鹽調研時,提出海鹽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當好示范的要求。而此時海鹽的農村,正經歷著新一輪的變革,隨著沿海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向二產轉移,制約了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作為海鹽農業指導一線的土專家,王金良積極探索應對之策,面對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2005年組織成立了浙江省首家農業專業化合作社——海鹽久陽農機合作社,有效地提升了海鹽農業的機械化水平,提升了農業勞動效率,彌補了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2006年,他再次看到了農業日常管理上存在的短板,又創建了全國首家農業植保合作社——海鹽友邦植保專業合作社,把公益型的病蟲測報預警系統、連鎖經營的農資供應網絡、統防統治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病蟲災害保險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新型植保服務體系。時任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夏敬源主任調研后指出:海鹽縣先行創建植保合作社,實踐了“公共植?!焙汀熬G色植?!崩砟?,這是全國農業植保發展的方向。

  植保合作社成立后,服務對象是全縣數十萬畝農田,各地的農田土壤土質存在較大差別,什么時候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又成為擺在王金良心頭的一大困惑。施多了,不僅浪費,還會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甚至影響食品安全;施少了,會影響農作物的成長和收成。針對這一問題,2007年他又創建了全國首家測土施肥合作社——海鹽友邦測土施肥合作社,實現了對農施肥的量身定制,解決了縈繞在他心頭多時的難題。

  從農機合作社、植保合作社到測土施肥合作社,在王金良的培育和指導下,海鹽實現了農業從播種到收割的全程社會化服務,成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試點縣并受到了農業部的點贊,這套“海鹽模式”被當作典型經驗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培育新型主體 積極實踐海鹽版的鄉村振興

  王金良不僅埋頭在海鹽的田間地頭,還對海鹽農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規劃和深刻的認識,從2009年開始,他就在為海鹽的景色田園、美麗農業而忙碌奔波,積極實踐海鹽版的鄉村振興。

  2009年,在他的帶動和培育指導下,海鹽洪亮農場成為全國首批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規?;男趯崿F了農業產業化的同時,也讓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2011年,他看到了健康農業的發展前景,發揮澉浦、秦山等地土壤富硒的天然優勢,指導創建了湖山美農場,建設美麗湖山健康產業的農業示范基地。

  2013年,黃浦江死豬事件讓全國人民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嘉興的養豬業,海鹽作為傳統養殖縣,自然也受到了媒體的關注。作為海鹽農業專家團團長,如何幫助大量的養殖戶轉產轉業,既要有效解決農業過度養殖,又要保證農民的收增長,成為王金良的又一艱巨任務,他帶頭深入養豬戶調查摸底,編寫轉產技術指南,巡回宣講轉產模式,組織轉產技術培訓,分類指導退養轉產。2014年,他指導元通養殖大戶拆掉數千平豬舍,流轉數百畝土地建立了百合美農場,通過多源化經營,現如今已成為海鹽家庭農場的領頭雁。在他的指導下,全縣規模養殖戶轉產1649戶,比例達99.6%,轉產成立家庭農場42家,合作社2家,流轉土地7236畝,種植優質糧油蔬菜、精品果蔬10350畝,農業轉產轉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隨著農村燃氣灶具的普及,秸桿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收割后付之一炬不僅給大氣環境造成了較大污染,也存在著不少安全隱患。2015年,在王金平的指導下,以回收秸桿科學利用的藍天美農場成立,通過對回收秸桿進行壓縮制成燃料棒等途徑,實現了秸桿的價值再利用,有效地解決了秸桿焚燒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2007年至今,他先后指導并籌建了7家農業企業,3家專業合作社,6個家庭農場,總注冊資金4268.48萬元。通過主動牽線搭橋,推動相關農場與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浙江大學等進行產學研合作,產值規模超過3億元。湖山美、百合美、藍天美的部署,正是他在美麗田園、鄉村振興夢想的實踐。

  “作為農民的兒子,我將深深扎根在這片黑土地里,發芽、開花、結果?!边@是王金良在工作第一天就銘記心頭的心里話,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始終不忘這份初心,還將砥礪前行。

來源:浙江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