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翊泉
駐村第一書記4年帶領貧困村實現華麗轉身
敬業奉獻
江西省
2020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譚翊泉,男,漢族,1985年2月生,現任九江學院團委辦公室主任、九江學院駐東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武寧縣官蓮鄉黨委副書記、東山村黨支部書記。

  2015年,譚翊泉被單位選派參與駐村扶貧工作;2016年10月,他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四年時間,他帶領一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實現華麗轉身,2018年2月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

  城市青年轉身為鄉村扶貧干部

  2015年10月,對譚翊泉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這天,擔任九江學院團委辦公室主任的他,主動請纓到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駐村扶貧,從一個城市青年轉身為鄉村扶貧干部。

  東山村坐落于廬山西海北岸,獨特的山水風景猶如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村民守著如畫的風景卻富不起來,是“十三五”省定貧困村。全村共有406戶,1568人,貧困戶有40戶131人。同時,該村是典型的移民村,共有來自浙江、河南、湖南、安徽等16個省份的107個姓氏在這里定居。

  來到東山村后,通過走村入戶,譚翊泉了解到,該村是三面環水,一面環山,出行只能靠水路。雖然2012年永武高速通車,廬山西海服務區也建在本村,但是過去的底子薄,基礎條件弱,全村依然是沒有改變落后貧窮的面貌,全村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

  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他,不僅要適應鄉村生活,更要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其中艱難可想而知。但譚翊泉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經常以“不當‘鍍金’干部,駐村更要‘駐心’”自勉,很快便完成了角色的轉換。他放下身段走村入戶,精準識別、因戶施策,切實為貧困戶排憂解難。

  四年多扶貧,每一項工作都做得扎扎實實的,10萬余字的扶貧日記記錄著他無數動人的扶貧故事。有一次,譚翊泉到村民李正英大娘家走訪。李大娘老伴身患癌癥,抹著眼淚告他說:你大叔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能在新房子里呆幾天!望著老人痛苦無助的樣子,譚翊泉的心像被山里的馬蜂狠狠蜇了。李大娘家的房屋改造早先已列入了村里的計劃,可手續一直在走程序。當天下午,他和村委班子成員分頭行動,找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政策支持。李大娘一家搬進改造一新的房子里生活了,搬遷的那一刻,李大娘高興得合不攏嘴。大叔一把抓住譚翊泉的手,動情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我終于住上了新房……”像這樣幫助貧困戶解決難題的事例,譚翊泉不知做過多少。他知道,要早日讓這個村擺脫貧困,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切切實實為貧困戶解決問題。

  駐村第一書記轉身為村支書

  2016年10月,譚翊泉接過了駐村第一書記的擔子,身上責任更重了。村子的發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直吃住在村里,每天行走在田間地頭,與村民打交道、交朋友,上門入戶調研了解情況,村民都親切稱他為“小譚書記”。

  四年來,譚翊泉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書記引領、班子引路和黨員引策”的黨建促脫貧攻堅模式。他和扶貧工作隊一起為東山村爭取項目幫扶資金近七百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全覆蓋,并與九江學院實現戰略合作,九江學院派出醫療隊駐村義診,選擇十個二級學院對十個特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在他帶領下,該村先后改造危房34棟、改水406戶,爭取項目資金1500余萬元實現新農村建設全覆蓋和道路改造8.9公里,新建了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村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新建改建農房21間,“七改三網”全覆蓋。有了與群眾魚水相依的感情,就有了激情工作的不竭動力。

  由于東山村缺乏產業支撐,譚翊泉幫助村里相繼辦起合作社和扶貧車間,打造出蔬菜基地、龍蝦基地、黃芪基地、苗木產業基地、垂釣基地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使得東山村集體經濟呈幾何式增長,貧困戶也通過“一領辦三”參與,在產業方面進行入股,貧困戶實現了人均增收近3000元。一系列政策的惠民和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使得東山村脫貧攻堅工作更具有成效,更具有張力,更具活力,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也成為老百姓摸得著、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實惠。通過黨建促脫貧、產業助脫貧,東山村在2017年退出了貧困村,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2600元增加到2018年的6800元,貧困戶已經穩步脫貧摘帽。

  譚翊泉身體力行贏得了當地百姓的充分認可,大家都知道,這個來自城市青年有知識有文化,值得信賴。2018年2月,在東山村換屆選舉黨員大會上,譚翊泉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一個外地人被選任村黨支部書記,在武寧縣還是頭一回。第一書記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不僅在武寧是頭一回,在江西也是首例。

  省定貧困村轉身為濱湖第一村

  村莊發展快,全靠書記帶。譚翊泉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更加激發了干勁。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如何讓東山村的美麗生態轉化為美麗經濟,譚翊泉大膽提出了將東山村打造成廬山西?!盀I湖第一村”的構想?!昂I湖第一村”概念的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當地百姓和上級的認可。他借助九江學院的智力資源,完成了“濱湖第一村”整體旅游規劃方案的設計和制訂工作。為了更好地攪動村民思維,譚翊泉走進每個村民小組開展“春風行動、鄉村振興”宣講。他說東山村有兩個夢想,一是全力打造廬山西?!盀I湖第一村”;二是舉全村之力申報全國文明村鎮。

  如何打造“濱湖第一村”。譚翊泉首先想的是進一步打好產業基礎。他創新“4+N”黨小組引領產業扶貧模式,實現全村土地流轉95.3%,建立了5個專業合作社、2個村辦企業,每個產業村集體都以一定比例入股分紅,一系列產業幫扶措施,實現村集體經濟三年翻翻,貧困戶人均增收每年1500元。他探索“旅游+扶貧”的新路子,招引18個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募集資金5000萬推進“廬山西海濱湖第一村”田園綜合體建設。同時,鼓勵人心向善、見賢思齊,引導鄉風文明,打造了幸?!肮Φ裸y行”。

  如今,在譚翊泉帶領下,東山村正以廬山西海服務區為平臺,以“旅游+扶貧”為著力點,努力實現“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向廬山西海特色鄉村旅游名村華麗轉身。2018年,東山村榮獲江西省文明村鎮、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奮戰扶貧工作第一線,譚翊泉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并獲得了2019年度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江西省青年五四獎章,2018年度江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江西省2015—2017年省派單位定點幫扶先進個人、九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九江市優秀黨務工作者、九江市優秀第一書記等榮譽。 2018年8月,譚翊泉更是被掛職為官蓮鄉黨委副書記,同時兼任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及第一書記。久困于窮,冀于小康,作為一名城市青年,他將心懷綠水青山,銘記責任擔當,繼續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努力在新時代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江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