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弘
從教32年不斷求創新 把學校打造成“讓學生懂得學習的地方”
敬業奉獻
河南省
2020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沈世弘, 196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6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2019年高考,周口市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再傳佳績!而這一數據,從2012年至2019年的8年間,累計至67人。一本上線人數更是連續兩年保持千人以上,成為國內數十所“雙一流”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作為一個普通縣城的高中,能取得這樣優秀的成績十分難得,這與一個人息息相關,他就是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沈世弘。

  教育貴在方法,心善的孩子學習差不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曾經,沈世弘也是一名奮戰在教學一線的普通教師。1987年從周口師專畢業后,沈世弘便開始從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沈世弘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稍顯枯燥的理論知識,又讓學生們對其心存“抵觸”。如何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理論聯系實際?!鄙蚴篮胝f,政治理論再高深,也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講到“商品經濟”,他就帶學生上街,一邊看一邊講;講到“政治制度”,他則以全國和地方的“兩會”為樣本進行講解。曾經在“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教學過程中,沈世弘請一位同學唱起了《陽光總在風雨后》。當“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下有晴空”的歌詞吟唱而出,老師不用多講,學生也就明白了正確對待挫折、鼓起勇氣戰勝困難的道理。

  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鄙蚴篮胝f,教育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精心又不經意,自然又不刻意,不斷地去實踐、去探索,才能達到“教育無痕,潤物有聲”的理想境界。

  面對遲到兩分鐘的學生,沈世弘不會用責備去懲罰他們?!拔視査麄儍煞昼娔芨墒裁?導彈發射后,兩分鐘足以讓一個國家滅亡;搶救延誤兩分鐘,一個人的命可能就沒了;籃球場上,甚至幾秒鐘就能發生大逆轉?!弊匀欢?,學生們就會懂得,自己遲到兩分鐘在學習上又會耽誤多少呢?

  做教育必須弄清“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的問題。一直以來,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都以“德才兼備”作為學生培養的標準,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上得到全面的發展。每年新生開學第一周,學校都會組織軍訓,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二年級會組織成人禮,塑造學生自強自立、懂得感恩的基本素養。

  沈世弘清晰地記得,有一次遇到一名學生上課期間外出,詢問后才得知是班里同學生病了,他幫忙出去買藥,而這名學生正是該班的班長。多年的教學中沈世弘總結出,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學生,成績都差不了,因為他們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自己的孩子,沈世弘也是要求“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學習順其自然就好。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都是對沈世弘高超教學水平和高尚師德的最好印證。

  管理要不斷創新,進步慢也是落后

  2010年4月起,沈世弘開始擔任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全面轉型管理工作。然而上任伊始,學校的發展就跌入了低谷,尤其是 2011年成為太康一高師生最低沉心痛的一年,幾千高三學子竟無一人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面對社會的輿論,老師的質疑,沈世弘壓力倍增。

  但沈世弘并未退縮,迎難而上才是自己一貫的作風。曾經在學校搬遷時,他帶領18個班主任一頭扎進環境惡劣的老校區,吃飯搭棚子、睡覺大馬路;2003年非典,堅持與學生同吃同住,幾個月不回家。面對新的困難,沈世弘清楚,只有大膽改革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管理上,實行精細管理;教學上,實施高效課堂?!边@是以沈世弘為首的新任領導班子,在深思熟慮后確定的發展方向。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以“十化”(課堂學生化,學生自主化;教師引導化,引導互動化;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答案化,答案分數化;時間目標化,目標具體化)為內涵,做到“五個優化”,即優化課堂目標、優化課堂結構、優化課堂時間、優化課堂語言、優化課堂氣氛。如此一來,老師們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積極實踐,課下深刻反思,相互多聽課多交流,教學效率和學生滿意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如今,走進太康一高課堂,你會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占用了課堂三分之二。教師把“我講課”變為“我上課”,學生則由“聽課”變為“看課”,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不斷加強。

  進步慢也是落后,對于教師隊伍同樣如此。為打造一支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教育教學團隊,沈世弘提出“全員聘用、年級循環、結構獎金、末位淘汰”的 “四項”原則,充分調動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實施“名師工程”“砥柱工程”“新秀工程”“領航工程”,為教師業務和修養的全面提升提供更多樣的渠道。

  9年苦心經營,9年負重拼搏。通過一步步推進教學、管理的改革創新,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也逐漸收獲喜悅的成果。從2012年到2019年共有67名同學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其中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保持兩位數(11人、15人、15人)。2018年和2019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連續兩年保持千人以上,穩居“千人俱樂部”。

  如今,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該校75屆校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捐建的新校區已投入使用,現代化、高規格成為最大亮點。對于未來,沈世弘更是信心滿滿,他將以更高的熱情、更具創新的意識投入到學校的發展之中,為培育更多的優質人才鞠躬盡瘁人的價值。

  生命是用奉獻大小來衡量的

  在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沈世弘工作時的忘我和投入是出了名的。在太康一高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不起苦的別進太康一高,因為校長沈世弘是個工作狂。

  其實,知情人都知道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沈世弘是以苦為樂,以奉獻為樂,樂在其中。

  他的頭腦中從來沒有雙休日、節假日的概念,時間表總是排得滿滿的?!捌疵伞?、“老黃?!钡染褪峭滤徒o他的雅號。

  工作時常忘了吃飯,但他對全校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卻常牽掛在心。有學生家境貧寒想退學,他慷慨解囊;青年教師有困惑,他耐心傾聽并幫助解決。每年高考后,他的辦公室就成了最熱鬧、最擁擠的地方,學生都愿意找他商量如何填報志愿,他總耐心地幫學生分析,當參謀、出主意。

  有人與他開玩笑說,你早該退休了,因為按8小時工作日計,他工作的時間早已超過40年。對此,他自嘲說:“人的生理生命是用時間來衡量的,而人的價值生命是用奉獻大小來衡量的,我超時工作等于天天在延長自己的生命?!?/p>

  一位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在寫給他的信中說:“沈校長我們睡覺前總要看看你的窗口,那里總是亮著一盞不滅的燈?!?/p>

  “立于德、興于新、成于實”,從事教育工作32年來,從普通教師到管理者,沈世弘一路摸索,主動創新,努力把學校打造成“一個讓學生懂得學習的地方”。2014年4月,沈世弘被評為“河南省先進工作者”,同年9月,他被評為“十大名優校長”,同年11月,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育管理人才”;2015年10月,他被評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2016年8月,他被評為“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同年9月,被周口市人民政府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