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拽
“鐵桿”莊稼里趟出脫貧新路
敬業奉獻
山西省
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葉拽,男,漢族,32歲,晉城城區葉家河村人,就職于晉城市新聞傳媒集團。

  2015年8月,組織派遣葉拽到陽城縣河北鎮河北村擔任第一書記。第一次來到村里,雖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他依然被眼前窮困面貌給震驚了:全村426戶898口人就有貧困戶112戶232人,村里沒有任何產業,很多村民還住在破舊不堪的房子里……看到這種狀況,葉拽暗暗發誓,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辛苦付出,讓河北村發生徹底改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葉拽利用兩個月時間,堅持用眼看、用心聽、用腳量,走遍了河北村的每一寸土地,掌握了全村所有戶數的情況。

  如何提高百姓和集體收入?是葉拽工作的重點和方向。2015年,他和村兩委干部積極爭取,由縣財政投資建設100KW光伏發電項目。當年村集體獲益8萬多元,一舉實現了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隨后,他又想著為所有貧困戶分別安裝10千瓦的光伏發電,讓大家共享這一優惠政策。當時,每戶需要8萬多元錢,對此村民積極性很低,甚至有人還說風涼話。但葉拽沒有放棄,他白天外跑銀行和部門手續,晚上挨家挨戶講政策,有時一天下來連口水都顧不上喝。最終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由銀行全額貸款支持,村民不用出一分錢,5年內每年光伏收益的90%用于還銀行貸款,10%留給村民。貸款還清后,光伏及收益全部歸村民所有。這種模式不僅在陽城在晉城都屬首創。

  項目建設中,正好媳婦臨產,當時已在村上呆了半個多月的葉拽,到了晚上才急匆匆地趕往醫院。結果在家只呆了一天,他就又回到了村里,因為他知道,只有項目早完工,村民才會早收益。

  2017年10月17日,河北村舉行光伏發電利潤分紅儀式,當12余萬元現金發到村民手中時,大家都激動不已:“多虧了葉書記,否則,哪里有這么好的事情??!”

  葉拽還嘗試著在土地上作文章,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2016年,種植油用牡丹187畝;2017年,種植300余畝羊角辣椒,畝均年收入達3000元,受益群眾47戶。針對村里土特產品賣不出去的現實,葉拽開通了“我的農村親戚”電商平臺,銷售小蒜、辣椒醬、葵花油、菜籽油等,總收入達到近20萬元。為辦好這個平臺,葉拽不僅自學網絡營銷和網店知識,還親自負責買瓶子、搞包裝,甚至親自到市里送貨,可以說既是宣傳員、也當銷售員。

  對于深度貧困人口,葉拽創造了集體經濟“三變一有”的“河北村模式”,最終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村民收益有分紅。

  作為第一書記,葉拽堅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有需求的地方入手,辦實事辦好事,不斷增強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2015年,爭取10萬元資金建起了日間照料中心,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中午可以在這里免費吃飯,極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此老人們非常開心,都說“這件事真是辦到了我們心里去,當個河北人真幸福?!?/p>

  這之后,葉拽的車又有了新用途。每周一回村時,他都要為日間照料中心拉上幫扶單位捐助的米面油,如果不拉上,老人們就可能餓肚子。

  同時,葉拽提議每年組織開展“最美河北人”“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進一步促進了村風的轉變。

  一樁樁、一件件實事,群眾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叭~書記一心為村民著想,真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必毨舸拚駝俑锌卣f,現在葉書記已成為我們家的??土?。

  兩年時間轉瞬即逝。2018年初,本可以任期結束回家照顧家人、孩子,但葉拽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繼續留任,因為在這兩年時間,他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已成為河北村的一員,村里的每一戶群眾都成為他的牽掛。而且,他認為還有許多事情要做,特別是有些項目才剛剛有了起色,決不能功虧一簣。

  在葉拽和幫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時間,河北村集體收入從“零”實現了年穩定收入20多萬元;所有112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2000元突破7000元。根據河北村的幫扶事跡拍攝的專題片《向陽花開》被中組部評選為全國典型事跡片,葉拽還被授予“山西省農村模范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來源:山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