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斌
專業執著 只為讓患者更健康
敬業奉獻
上海市
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汪友斌是老西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主任,他從被譽為 “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崇明島來到了“華燈璀璨、川流不息”的大黃浦;他放棄了島上相對安逸的工作環境而成為了一名忙碌奔波在老城廂弄堂里的家庭醫生。多年來,汪醫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服務從心開始”的理念,他以飽滿的熱情、精湛的業務水平、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積極投身于基層衛生事業中去,守護一方居民健康,同時也為推動中心新一輪社區衛生綜合改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曾先后獲得2009年度黃浦區衛生系統科技節“三基知識”競賽個人三等獎,2011年度黃浦區衛生系統“三基”知識競賽個人二等獎,2018年度“黃浦好人”稱號,黃浦區首屆“十佳家庭醫生”,2018年黃浦區勞動競賽先進個人。

  專業執著 只為讓患者更健康

  2000年,畢業于第二醫科大學的小汪成為了崇明縣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名內科醫生,之后作為業務骨干到崇明縣中心醫院工作2年,這為小汪今后的全科醫生之路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2008年小汪來到我中心工作,短短2年時間,他憑借出色的業務水平和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成為了士林華苑全科團隊團隊長。起初,轄區內的居民對這位崇明來的小醫生半信半疑,有次,艾家居委的張阿婆讓女兒來開點消炎藥,汪醫生在詢問病情后得知張阿婆是右下腹疼痛后,立馬起身跑到張阿婆家中為她做了體格檢查,高度懷疑是急性闌尾炎。在汪醫生的再三堅持下,張阿婆在女兒的陪同下到瑞金醫院普外科做了進一步檢查,就在排隊等候時,張阿婆突發高燒、出現了惡心嘔吐等癥狀,醫院確診急性闌尾炎后立即進行了手術。術后醫生說,“好在你們社區醫生發現的早,否則很有可能造成闌尾穿孔??!”多年來,汪醫生不知挽救了多少像張阿婆這樣情況危急的病人,漸漸地,居民們都對汪醫生刮目相看,在他們心中,汪醫生不只是個會配配藥的家庭醫生。他常常說,“醫者,唯有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為患者帶來真正的福音?!?/p>

  耐心貼心 只為讓患者更安心

  作為一名家庭醫生,和無數個平常的工作日一樣,小汪下社區為居民們測量血壓、血糖,進行健康宣教。喬家柵居委的陸阿婆早早地等在了家門口,隔著約10米的距離就拉開了嗓門“汪醫生,儂快點幫我看看這個瑞金醫院開的高血壓藥我能吃嗎?”小汪加快了步伐微笑地迎了上去,“阿婆,可以吃的,這個藥一天吃二頓 ?!?同樣的問題陸阿婆每周都要問一遍,鄰居開玩笑地說她像得了“強迫癥”一樣,非得聽到汪醫生的回答才安心。其實像陸阿婆這樣“求安慰”的患者有很多,還會有患者家屬把化驗報告用微信傳給小汪看別的醫生診斷對不對。而無論多忙,小汪總是會不厭其煩地逐一答復,汪醫生說:“他們只想聽到我一個肯定的回答而已,但這卻是患者給予我的莫大信任與依賴,他們把我當成了親人!”

  助力綜改 只為讓患者更方便

  隨著中心啟動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汪醫生被委以重任,擔任中心綜改辦公室主任。面對壓力與挑戰,汪醫生放棄了無數休息的時間積極投入到綜改工作中,他根據領導部署,吃透政策、統籌協調各項工作、及時匯總各項信息,為領導獻計獻策。在中心率先與第九人民醫院開展全專聯合門診以來,汪醫生積極與專家們探討社區康復模式,他認為在社區的康復病人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愈后情況不理想,既然我們已經請來了三級醫院的專家坐診,探索雙向轉診,為何不讓他們來指導社區康復,以全專聯合門診為契機把社區康復做強做大,院領導也很支持小汪的想法,積極與九院專家溝通協作。汪醫生的心中始終把患者的健康與便利放在首位,他力求在改革的東風中,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同質化服務。

  汪友斌為人正直、待人真誠,他從一名小小的內科醫生成長為中心的門診主任,離不開他對業務的精益求精、對病人的無限關愛以及對職業的神圣使命感。他無怨無悔地扎根在社區,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用他的智慧與汗水譜寫了百姓健康的樂章。

來源:上海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