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平
援藏干部將綠葉蔬菜種上雪域高原
敬業奉獻
江蘇省
2019年7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在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西藏阿里改則縣,有一位中國移動的援藏干部,當地群眾說他是干實事的好縣長,學生和家長說他是真奉獻的好心人,縣里干部說他是能吃苦的好黨員。

  他就是中國移動江蘇公司連云港分公司副總經理段玉平,現任西藏阿里地區行署副秘書長、改則縣委常委、副縣長。援藏近三年,他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扎根基層為群眾辦實事,全心全意為民分憂解難,受到當地干部群眾好評。

  發展小產業,解決民生痛點

  改則縣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每年冬季長達8個月,有記錄的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0多度,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60%,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每年七級以上大風天氣超過200天,縣里至今還沒有存活超過3年以上的樹,生存環境惡劣,是國家深度連片貧困縣。

  2016年剛到改則時,高原反應折磨得他吃不好、睡不好,有人勸他,可以申請回內地招商引資,把資金帶來就行了,不用在這兒受罪。但段玉平卻認為援藏是光榮任務,是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利用有限時間多辦實事。

  為了快速熟悉社情民意,身體稍稍適應的段玉平立即投入到下鄉進村入戶的調研中。有次走訪,他發現內地餐桌上常見的綠葉菜,在改則縣卻異?!敖鹳F”,尤其是冬季里,很多人只能吃土豆、洋蔥等根莖類蔬菜,葉子菜成了奢望。當地蔬菜基本都是從內地經拉薩轉運到縣里的,冬季常常大雪封山封路,改則縣離拉薩1100多公里,運菜的車子半個月都進不來。

  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急群眾之所急。為此,段玉平在上級的支持下,投入中國移動援藏資金建成了9個蔬菜大棚。2018年冬天,白菜、香菜、菠菜、茼蒿等棚產蔬菜陸續端上了改則群眾的餐桌,而且因為節省了運費,縣里平均菜價下降了20%,解決了當地百姓吃菜難的問題。

  改則群眾的主食糌粑(青稞炒熟后磨成的粉),也成了段玉平掛念的事情。當時,縣里群眾吃的糌粑都是從日喀則、山南等青稞產地買來的,不僅價格高,而且不新鮮。為了讓群眾吃上新鮮的糌粑,在多方調研基礎上,段玉平申請投入中國移動援藏資金,購入機器設備建成糌粑加工廠,加工青稞制成糌粑后銷售。這些剛磨好的糌粑香味撲鼻,一上市就供不應求,糌粑價格從原來的每斤5元下降到3.8元。開業不到半年,加工廠就有8萬余元收入,解決了13個貧困戶就業。

  振興旅游經濟,推進產業扶貧

  改則縣是純牧業縣,不產青稞、蔬菜等農作物,同時,由于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地下豐富的金、銅、鋰等礦產資源不能開發。改則縣產業經濟發展方向和出路在哪里?這是初到改則縣時段玉平天天思考的問題。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作為分管旅游的副縣長,段玉平將眼光瞄準了旅游產業。在段玉平的積極奔走下,改則縣旅游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段玉平很快幫助組建了改則縣旅游公司,對改則縣旅游產業、產品進行市場化開發。通過合作洽談,從牧民手工作坊購買麻米鄉盛產的藏香,并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注冊了新商標,制作了新包裝,提高了市場銷量,幫助群眾就業脫貧,一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

  “以前手工作坊的產品,沒包裝沒品牌也沒有銷售渠道?!笨h旅發委副主任普珍說:“段縣長手把手教我們管理企業、注冊品牌和開發旅游產品,縣里旅游產業這幾年發展很快”。

  段玉平還積極打造旅游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2017年2月,由段玉平個人發起,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慈善總會成立了“連云港市慈善總會中國移動援藏慈善基金”,自己帶頭捐資5萬元,募集19.37萬元,在改則縣建設“旅游產品商店”,將當地土特產、旅游產品“引商入柜”,游客到改則縣后,可在官方渠道買到貨真價實、價廉物美的產品。商店集中展銷當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圍巾以及麻米藏香等土特產品,月營業額最高時能達30多萬元。

  2017年以來,段玉平積極推進改則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西藏解放時,原西北軍區“進藏英雄先遣連” 在改則縣扎麻芒堡留下了壯烈事跡。60多年來,由于資金缺乏等原因,這段光榮歷史沒有被很好地收集、整理、展示給后人。段玉平一方面組織力量,帶著人到新疆軍區、南疆軍區、阿里軍分區相關單位全面收集史料。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紅色旅游場館建設,啟動“先遣連”革命紀念館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不僅將成為阿里地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將成為改則紅色旅游基地,僅遺址看護、紀念館接待維護即可解決數十人就業。

  大力發展教育,扶貧先扶智

  作為改則縣副縣長,段玉平雖不分管教育,卻深知“扶智”對“扶貧”的重要意義。他積極籌措資源,資助幫扶多名貧困學生,改善改則中小學教學基礎條件,是當地教育界的“名人”。

  段玉平上任初期,就走訪了全縣九所中小學校,發現3750多名中小學生中30%以上來自貧困家庭,不少學生因貧困萌生了退學念頭,牧區有些適齡孩子也不愿意去上學。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他組織優先將孤兒、單親家庭、父母喪失勞動力等貧困學生登記造冊,協調內地九省市150多位愛心人士,捐資45萬多元,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學生348人次。同時,段玉平還聯系了江蘇移動南京分公司團委及連云港分公司團委等十多家單位,對口支援改則縣,為學生捐贈衣服、字典、運動器材、文具、打印機、電腦等物資用品,共捐資74萬多元。每次捐款捐物,段玉平都當面轉交給學生和家長,再拍照傳給捐款者說明善款去向。段玉平還帶頭捐資1.5萬元,籌集捐款10.8萬元,在學校設立“杰瑞”、“育蕾”兩項勵志獎學金,以勉勵品學兼優的好學生。2018年11月10日,首批72名學生拿到了共計29700元的獎學金。

  “段縣長是我們學校的恩人,全校25個班級的貧困學生,都受到過他的幫助?!笨h完全小學校長次仁卓嘎說, “因為他來學校的次數多,大部分老師都認識他?!?/p>

  此前,改則縣一鎮六鄉中,還有古姆、察布、先遣、物瑪、麻米等5個鄉一直未通電。學校食堂的冰箱、洗衣機、碗筷消毒柜等因沒有電而成了擺設,存在嚴重的衛生隱患。為此,段玉平聯系連云港光明眼科醫院、南京銀行連云港分行等江蘇愛心企業,籌資近8萬元,為5個鄉的學校陸續配備了柴油發電機和柴油,解決了學校用電問題。

  援藏雖苦愛為路,民族團結一家親

  段玉平剛到改則縣時,正逢冬天,宿舍樓簡陋,樓頂的防水層也被凍裂了,白天太陽一曬,樓頂積雪便化成雪水順著墻壁流進屋內。段玉平只能拿毛巾吸水,幾分鐘就能擰出一盆水,一直持續到半夜降溫將雪水重新結凍。第二天,他趕快找來梯子,爬上樓頂,鏟掉積雪、冰塊,避免了水淹宿舍的慘劇。改則縣的地下井水重金屬和礦物質嚴重超標,不能直接飲用,在這里,喝水、吃飯的困難也需要自己想辦法克服?!霸嚼щy的時候越能淬煉黨性,越艱苦的地方越能磨煉意志,是與藏族群眾團結一家親給了我力量”,他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2017年7月16日,在運送愛心物資去古姆鄉小學的路上,公路被洪水沖壞,路面接連出現了兩條大溝,段玉平和司機德江只好拿著鐵鍬挖土填溝,海拔4900米,挖幾鏟子就要大口大口喘氣休息一會,直到路面平整,車子才繼續前行。但這不是他唯一一次遇到這樣的險情。

  “不嫌累、不怕麻煩”,是改則縣藏族干部群眾對段玉平最深刻的印象,無論是中國移動援藏項目的落地實施,旅游產業的開發宣傳,還是教育條件的逐步改善,他都親力親為。為了將捐資助學的事情落實到位,近三年來段玉平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來回奔波了幾萬公里。他到西藏時帶著的兩雙鞋都已磨破,其中的一雙皮鞋腳后跟處已經磨出一個雞蛋大的洞。

  雖不分管教育,但因為段玉平經常往來于學校及學生家庭間,很多改則的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認識他,在路上遇見他時,會摘下帽子、彎腰抬起右手,以藏族禮儀打招呼。除了上級交辦的任務,他利用一切機會為群眾分憂解難。一次上街時,段玉平看到藏族女孩其美卓瑪帶著妹妹在街上撿垃圾,了解情況后主動與她家結成扶貧親戚。在他的幫助下,過去性格自卑的其美卓瑪變得開朗自信,學習成績也大幅提升。

  “作為從沿海發達省份來的中國移動援藏干部,段玉平放棄優越條件,扎根阿里,滿懷熱情踏實苦干,促進了當地發展,充分體現了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阿里地委委員、組織部長何興茂說。

  援藏以來,段玉平始終秉持著踏實肯干的樸實作風,他說自己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個黨員干部的本分。他對黨的赤膽忠誠、為群眾甘于奉獻的情懷,化成了援藏的涓涓細流,滋養著這片神圣的土地。段玉平曾說,即使援藏工作結束,但自己與西藏的情緣將繼續延續,無論未來身處何方,那個海拔4700米的地方,都將是自己一生的關注所在。

來源:江蘇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